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毛的最后一封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毛离开我们已经20年了。

岁月流逝迅疾,

但热爱三毛的人依然忘不了她。

三毛的文字、

三毛的披肩长发、

三毛与荷西的爱情……

我们难忘并熟悉三毛太多的事情,

但唯有对她的突然离去、

最后的岁月还存留许多疑问……

初见:三毛就像从

《红楼梦》中走出来的王熙凤

眭平,台湾著名主持人、歌手、作家和旅行家,曾4次荣获“金钟奖”、5次“金曲奖”;出版过30本散文集与15种有声书,自费旅行上百个国家并收集4万余件藏品,拍摄纪录片达4000个小时。因为其灼人的才华和丰富的经历,眭平被称为“台湾奇人”。

然而,眭平却说,他人生最奇特美妙的经历,是与三毛之间醇厚又难忘的友情。他至今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到三毛家拜访的情景。当时眭平是台视的主持人,想约三毛做个采访。电话里三毛的声音温柔亲切,她爽快地答应了采访,还邀他到家里详聊。

1990年1月9日,眭平永远记得这个日子。两家其实离得并不远,但第一次上门的眭平找错了楼。当他按某户家电铃时,身后突然传来一位女子的声音:“眭平!你按错电铃了!”他扭过身,只见身后楼房4层窗口的三毛,一边向他招手一边大喊。与想象中的不太一样,眭平觉得眼前的三毛就像《红楼梦》中走出来的王熙凤,浑身上下洋溢着一股可爱的泼辣劲儿。

因为突然下雨,没带雨具的眭平被淋成了落汤鸡。进门后,三毛关切地问:“要不要毛巾擦擦头发?”见眭平要脱鞋,她马上制止:“不用脱鞋了,鞋子是人的一部分。”她忙着拿这拿那,还不停问他:“要不要拿件衣服给你穿?我的很多衣服都是男生款……”三毛的热情让眭平觉得,这个看起来高高在上的女子,其实更像一只好客的小熊,很容易就把她的热力散发给素昧平生的人。

对眭平来说,三毛跟他此前采访过的所有人都不一样。她的声音充满魅力,说话内容也充满张力。她说的每段话,原封不动写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这样一个丰富亲切的三毛,让眭平很是意外和感动,他忍不住对她说:“你就像一个拥有375间客房的女主人,而你身后的接待柜台里陈列着375把钥匙。在你身后的每一间房里,都有不同才情的陈设。”375是眭平随口说出的数字,并没有特别的意义,他之所以说出了375,是因为觉得这个数字足以形容三毛丰富的才情。

一见“钟情”促成“忘年交”:

最大的快乐是沟通

眭平问三毛:“什么是你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三毛说:“我本来想骗你,因为人最快乐的事情可以有很多,但我不想跟你说谎,我觉得最大的快乐是‘沟通’。跟一个人可以沟通的时候,那简直是一种狂喜。”她顿了顿继续说,“当我们在这个社会上与人沟通的时候,不可能用到375把钥匙,也许用3把就够了。”她说着说着就笑了,“谢谢你给我的那375把钥匙。”

三毛说,初中二年级时,数学老师的羞辱吓坏了她,从那以后她就没办法上学,也无法与姐弟们同桌吃饭。因为只要他们讲到学校里的事情,三毛就痛不欲生。后来三毛辍学,整整8年时间,她觉得自己是一个边缘人,而那8年时光则是她人生中最煎熬的岁月。“没有人能找到我内心375把钥匙里的任何一把,没有人来开启我封闭的心。”三毛说,即使后来她与荷西去了撒哈拉沙漠,即使他们那么相爱,但她内心的孤独感却一直挥之不去。常常,为了排解孤独,她会跟一个骨瓷娃娃说上半天的话。

不知不觉间,两人就聊了4个小时。如果不是因为三毛已经跟别人约好一起吃晚饭,他们还能聊下去。临分手时,眭平和三毛互赠了各自作品里最喜爱的一本书,三毛送的是《哭泣的骆驼》,眭平送的是《看天田》。

当晚,就在眭平整理当天的录音资料时,三毛突然打来了电话。电话那头,三毛一直在哭。原来,当晚她没有赴朋友的约,她一直在读《看天田》。三毛说,她在书中看到的不是文字,而是令她感动的图像。当时眭平讲了一句话,让他们完全变成了好朋友。“那种感觉,就像你在《哑奴》里,拉着艳红的毛毯去追被卖掉的哑奴的感受吗?”三毛愣了半晌后大笑,因为两个人都感受到了可贵的价值与真情。两个人相约第二天晚上,去三毛老家附近的牛排馆吃饭,然后一起去探望三毛的双亲。

我们的友情,

就像脆皮巧克力雪糕的味道

那之后,眭平只要有时间,就会和三毛一起相约吃饭。三毛不忙的时候,也会约他去家里聊天。几乎每一天,他们都会打电话交流。而在这样的交往中,眭平很快发现自己和三毛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用同一款笔写字、走路比常人快半拍、喜欢吃同一种口味的脆皮巧克力雪糕。在三毛家附近有一家冷饮店,三毛每次经过时都会问有没有脆皮巧克力雪糕。有一次老板告诉她:“这雪糕不好卖,就你买,还有‘台视’的那个主持人买。我不能单为你俩进货啊!”有一次,眭平和三毛一起去买雪糕,老板惊讶不已:“原来你俩认识啊!”从那以后,脆皮巧克力雪糕成了三毛与眭平之间的暗号。常常,眭平拿着雪糕到三毛家,顽皮地把雪糕放在信箱里,按了门铃就跑了。

两个人曾相约过许多事:一起去旅行、一起写本书、一起合作一首歌。当然,他们交往不仅限于谈天说地,而是彼此扶持走过各自人生中一段艰难的路。当时的三毛正在写电影剧本《红尘滚滚》。虽然她名气很大,但依旧要面对很多不公平现象,比如有人与她争抢版税,她把这些烦恼都讲给眭平听。他有时会开导,有时也只是做个耐心的听众。

而当时的眭平也面临人生的巨变。因为他名气大,观众人缘好,在台里受到个别主播和领导的排挤。在1990年一次例行考核中,领导竟然给了他最差的考评等级。眭平冲动之下想辞职,但又不知道自己未来的道路该怎样走。三毛告诉他:“一个习惯低头做事的人,自然要忍受更多的挫折和压力。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鼓励自己成为一只快乐的‘小熊’。”

从那以后,三毛就很少叫眭平的名字,而改叫他“小熊”了。在三毛的劝说下,眭平等申请到了英国的两份博士生研究奖学金后,才辞去了电视台的工作。1990年9月,眭平启程去英国,三毛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只棕色小熊玩偶送给了他。

那之后,他们很少再见面,多是靠电话联系。1991年元旦,眭平休假回到台湾时,三毛正在住院。他去看望她时,发现她憔悴了许多,但见到他却欣喜得像个可爱的小孩。他离开医院时,三毛送给他《滚滚红尘》的剧本。

1991年1月4日凌晨,三毛用一双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天下午,眭平从外地回到台北。他打开电话录音,听到三毛在1月3日留给他的两段电话录音:

“小熊,你在不在家?好,我跟你说,我是三毛。如果你明天在台北,请你打医院。再见!”

“眭平,我是三毛,你在不在家?人呢?眭平……你在不在家?好!我是三毛……”

眭平放声大哭,没有接到三毛最后的电话,成了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因为事先已经安排了其他事情,眭平第二天清晨不得不去外地。那天晚上他无法入睡,突如其来的天人永隔,他还能为她做些什么?晚上12点半的时候,眭平走出家门,找了许久,在一家24小时营业的超市里,找到了他和三毛最爱吃的脆皮巧克力雪糕。他买了两支雪糕,自己吃了一支,另一支则塞进了三毛的信箱。只是这一次,他不必再按门铃了。

小熊,我曾巴不得你

不要松掉我的衣袖

关于三毛的死因,外界有好几种猜测。有人说是因为当年的台湾金马奖颁奖典礼上,电影《滚滚红尘》得了8项大奖,但她却没得到最佳剧本奖;还有人说她是因为过度思念荷西最后追随他而去。眭平却觉得这些理由都不对。他说:“三毛不是那么在意奖项的人。颁奖那天晚上,三毛确实给我打电话说她很难过,但难过的不是因为她没得奖,而是包括林青霞在内的很多人得奖后,都向她竖起大拇指,但她很在意的一个人,却在与她擦肩而过时对她视而不见。”眭平还说,荷西是1979年过世的,三毛非常思念他,却不至于在12年后才自杀。

眭平很遗憾,如果1991年1月3日接到了三毛的电话,也许他会发现蹊跷之处而去陪伴她跟她聊天,从而让她走出心情低谷。几天后,眭平坐在回英国的火车上,一名工作人员粗手粗脚,先是碰翻了眭平身前桌子上滚烫的茶杯,接着不小心把方糖块洒了他一身。在清理时,列车员又把桌子上三毛送给他的《滚滚红尘》剧本扫到了车厢走道上。当工作人员把书捡回还给他时,眭平惊奇地发现,书里露出一小截薄如信笺似的纸。他抽出来,竟然是三毛离开前三天写给他的信:

眭平泪如泉涌。为了避开其他人好奇的目光,他频频把头转向车窗外,假装看窗外的景色。可是,他在窗户上看到的是自己涕泪横流的脸,他也仿佛看到了三毛微笑又含泪的脸,在字字句句诉说:“小熊,我曾经巴不得,巴不得,你,不要松掉我的衣袖……”

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这封信夹在了《滚滚红尘》第66场戏,即男女主角生离死别的那一页。

等终于找到了那把爱的钥匙,

却再也打不开她的房间

回想与三毛短暂却又绵长的那一年友谊,眭平说三毛教给他很多,比如文学、音乐、旅行、绘画…… 三毛去世前一个星期,两个人聊天的次数和时间明显增多,最多一次在电话里聊了8个小时。直到她离世,眭平才感觉到,那时三毛其实是在跟他交代后事。她对他说:哪本书一定要看、哪首诗一定要抄下来、某个主题一定要研究下去。当时她刚在医院接受子宫手术,身体很是虚弱。眭平对她说,不要急,等出了院再慢慢来。但三毛总是一副等不及的样子。有一次她还“考”眭平,问写电影剧本最应该注意什么?眭平洋洋洒洒讲了很多。三毛打断他:“不对,电影那么短,一定要抓住重点。”

他们曾计划一起去旅行,但一次也没能成行。三毛去世后,眭平重走了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沙漠、加纳利群岛、中南美洲,甚至将三毛曾梦想但未能前往的地方都走了一遍。三毛曾告诉他,在她的375个房间里,荷西与她分享了其中的200个属于世界和国际的房间,但她一直都遗憾荷西不懂中文,无法走进她另外100多个属于中国的房间。而长城,就是串联这100多个房间最重要的龙脉。三毛去世后,眭平多次专程去北京,每次都要登临长城。三毛对沙俄文学和艺术音乐也有很大的兴趣,造诣也相当深厚,只可惜她一生都没去过俄罗斯,为了三毛,眭平又去了俄罗斯。

台湾作家司马中原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三毛曾与我提及:在台湾,有位深知我心的老弟,但他太痴太傻,我根本不可能嫁给他,但我不能不说‘我真的很爱他’。”没有人知道那个“老弟”是谁,但眭平知道,那个她爱、又不可能下嫁的“傻蛋”,就是他自己。

眭平认识三毛时刚过而立之年,他比三毛小了17岁。当时太年轻,并不懂得什么叫珍惜,而等到后来,眭平越来越接近三毛过世时的年纪时,才深信人的一生中,确实是不容易再遇到能够狂喜沟通、又可以互相启迪成长的红颜知己了。

如今,三毛已经离世20年,眭平在走完了三毛曾走过和曾梦想到达的地方后,也在人们对她的怀念和认识已经深厚沉淀时,选择回复三毛写给他的最后一封信。当有人问眭平,如何看待自己与三毛的关系时,他说:“三毛过世前,我把她看成我的妈妈。我们之前的爱不是俗气的‘爱’,是惺惺相惜的文人的爱。她给了我放弃功名远走他乡的勇气,她给我小熊,像妈妈给我的爱。”在《最后一封信》里,眭平却这样写:“追逐理想的年少时光总以为生命漫长,那颗跃跃欲试的心并不太懂得珍惜多如过江之鲫的朋友。直到人到中年才知道,想再遇到像三毛这样层次等级的朋友实属不易。未来如果再让我碰到,或许不会再让自己像当年那样在意别人的眼光与评论。但是,到底自己是不是真的就能跳开两人年纪差距的顾虑,不会拘束于双方都是公众人物的压力―现在,我心中就算有再多把钥匙,也永远打不开这个房间了。”

眭平说,《三毛的最后一封信》一书是他写给三毛的“最后一封信”,在交付了20年来像成绩单一般的礼物之后,他才渐渐领悟到:人生许多的遗憾,比如说没有接到三毛最后的电话,迟迟才读到三毛那封藏在剧本里的信,反而让他更懂得把握珍惜现在的每个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