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述采取先造后抚办法提高低效林能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述采取先造后抚办法提高低效林能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由于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林业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主,单一的木材生产,致使黑龙江省双鸭山林业局分布着较大面积的低效能柞木林,以及白桦、山杨、黑桦等次生林群落型面积为10819公项,占林业局有林地面积的4.52%。这些林分密度不均,生长率低,产量低、质量低,结构单一,生态系统脆弱,生产力不断下降,仅能维持低效的生态平衡。

自90年代初开始,通过先造后抚的途径,以红旗林场为研究基地,先后对全局的低效能林进行了改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所谓“先造后抚”是指在低效能林中进行人工更新造林,在形成稳定更新层后,再进行透光抚育,消除影响更新生长的林木,并加以利用,最终培育成人工和天然混交的一代新林。“先造”就是根据低效能次生林中的林隙所提供的空白生态位,因地因林而异,栽植人工更新层以防止其他树种的侵入,而且提高了林分多样性指数,增加了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形成人工天然混交林;“后抚”就是进行定向调控,形成人工天然混交林;“后抚”就是进行定向调控,以创造新种群更适宜的生态位的过程。

一、先造后抚的基本做法

1、确定先造后抚的标准条件

①速生树种(主要指杨、桦等)在中龄阶段,年公顷生长量在2.5m3以下。低效针阔混交林的过伐则在2m3以下。

②多伐萌芽更新、无培育前途的柞木林灌丛等。上述条件的不同类型均为低效次生林和低效过伐林。

2、先造后抚树种的选择

林冠下造林也要做到适地适树,要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地势、林相等条件来选择适宜树种。经过反复试验认定为:

①在阴坡下部的阔叶混交低效林下,主要以营造红松、云杉为宜;

②在平缓坡、土壤肥沃而郁闭度小于0.2的低效林下,主要以营造落叶松为宜;

③在16度以上的陡坡、土壤瘠薄干旱的胡枝子柞木林下,主要以营造樟子松为宜。

3、清林整地方法

①在低效林内,每隔1米宽(保留带)开拓1米宽带,全部清除灌木及发育不良的林木,为新造幼林创造良好空间。栽植株行距为1.5m×2m,初植密度为3300株/公顷。

②在已清理好的林地内进行穴状整地,其规格为50cm×50cm×20~25cm。

4、栽植

为保证造林成活率,造林季节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栽植后要及时进行幼林抚育,第一次为扩穴培土;第二次为除草。连续3年~5年进行抚育,以保证幼林的保存率。

5、透光抚育

①对于红松在林冠下造林,在林龄9年~11年生时进行第一次上方透光抚育,保留郁闭度为0.3~0.4;待林龄15年~17年时进行第二次透光抚育,全部伐除上层保留木。

②对于落叶松,可在造林后2年~4年间进行强度为100%的上方透光抚育,但最好在造林后2年时进行,可获得较快的生长。

③对于樟子松可在造林后1年~2年内进行一次性全部上方透光抚育。

二、先造后抚的效果分析

1、已具规模,形成后备森林资源

根据生态理论,边缘效应原理,运用演替规律和低效次生林的发展现状及演替过程,实施了“先造后抚”的科学对策,经过20年的实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已成为一种较为成功的办法

先造后抚人工林面积已达2.3万公顷,其中已成林面积1.3万公顷,占人工更新造林保存总面积的70.3%;20年生以上的红松幼林,年公顷生长量在3.5m3~6.0m3,比一般方式造林的生长量提高10%~15%。樟子松和落叶松也取得较好效果。

这些幼林已与环境条件形成统一体,实现良性循环,加快了演替进程,已初具规模,形成稳定生态系统平衡。提高了林地的生产能力,林区增加了后备森林资源,对林区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在红旗林场调查,2004年林冠下造林植生组红松没有经过上层透光抚育,有的全部枯死,有的树高不足2米。经过3次透光抚育的已进入主林层。2005年林业规划院组织林冠下造林效果专项调查,大量的数据证明林冠下造林成活不成问题,关键是后抚,按要求及时进行上层木抚育,抓好国家的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时机,对以前营造的林冠下造林进行抚育,提高森林生产能力,使现有的林木又好又快生长。

2、加快了森林演替进程,形成了新的群落类型

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营造人工更新层,与天然阔叶树形成了有序而稳定的混交群落,主要有胡枝子柞木红松林,榛子柞木红松林、杨桦红松林、胡枝子柞木樟子松林、榛子柞木樟子松林、榛子柞木落叶松林、杨桦落叶松林。这些群落类型的形成,加速了演替的进行,构成了高效、稳定的生态系统,使新的森林达到趋于稳定平衡。

使这个新的生态系统平衡改变了低效能林的现状。即由低效能变高效能、由单一结构变多层结构,由单一种群变多相种群,提高生态功能,增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彻底改变了过去全面皆伐改造低效能林的传统作法。

3、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先造后抚技术的实施,不仅提高了造林保存率30%,而且减少了造林补苗损失,节约了造林成本。到2010年止,完成先造后抚面积23.35公顷,节约直接生产费用4.12万元。并且先造后抚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林木生长,提高单位面积生长量10%,增加人工林密度30%,两者可增加木材产量226m3,不仅增加了林地的经济效益,而且增加了森林的生态效益。

先造后抚技术的实施,获得了大量中间利用产物,为矿柱、工具把、烟杆等多种经营及综合利用提供了原材料,促进了林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