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转型产融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一位优秀的CFO,都应具备金融家的眼光和素质。没有读懂金融市场,就无法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金融产业改革将对实体经济转型产生哪些影响?在经济转型、金融变革的关键时期,CFO应如何把握机会,积极应对?这正是第五届中国CFO年会4月28日下午的对话主题。
全球经济趋向转型
赫然,中国产业经济预测系统首席研究员、金融危机对策评估研究中心总干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投资委员会委员,作为中方委员,参加了危机对策全球智库论坛的活动。在那里,包括多位总统经济顾问和欧美投资决策者在内的全球智囊们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形做了23种推演,以便建立应急预案,“未来不至于一败涂地”。
赫然所领导的研究团队提出了“六个趋势化”的系统性危机对策观点。
一是危机的常态化。赫然说:“欧美复苏好转是假象,更多利空是必然。在未来一段时期,总会间断性有些利好数据释放出来,但无法掩盖更多利空坏消息的本质。债务危机会不断在不同国家交错出现,直到崩溃性结局出现,倒逼出根本性变革措施,才能摆脱危机循环。我们认为,金融危机不可能在一两年内结束,危机会变得常态化。企业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二是增长的拐点化。赫然认为,二战后全球经济增长曲线一路上升,但在2008年却出现了拐点。“我们提出‘失速的十年’的预测。过去的经济模型或者投资理论都是建立在可持续增长基础上的,但当拐点出现的时候,模式就需要重新改写。”
三是存量的再分配化。过去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大家都可以共享增长红利。但是2008年危机后出现了“失速的十年”的衰退可能性,增量消失了,金融机构要维持其对超额盈利的追逐,策略上的重点就放在存量再分配上。如何在全球巨大的价格波动中,实现金融机构主导者的超级利润,这是金融机构要考虑的问题。而企业则要避免成为这场饕餮的牺牲品。因为“中国企业对于世界级的金融机构来说,就是散户”。
四是泡沫的替代化。赫然所带领的研究团队正在聚焦危机经济学理论模型的创新研究。“从经济学逻辑上来讲,泡沫是无法彻底克服的,更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各国政府都倾向于选择用一个更大的泡沫,去替代原有的泡沫。拖延、掩饰、抹平、转移,成为财政货币政策的本质。”
五是产能过剩,这一点毋庸置疑。
六是突然性的通胀。由于美元霸权利益体系的内在逻辑和宿命,所有货币主动性大幅贬值的预案一直存在,输入性通胀将成为中国自身难以把控的全球性难题。一旦危机严重,配合以天灾、战争等因素加大,突然性大通胀存在可能。对于CFO来说,这意味着需要做好企业在未来经济变化中的应急预案。“要让资产管理成为你的首要工作。”赫然同时表示,希望中国企业“抱团抗风险”,以寻求更多的机会;中国CFO也应“联手”,建立与华尔街对话的智库组织。
金融证券化成为必然
金融证券化成为未来的另一个必然趋势。
金融证券化,是指把银行贷款和其他资产转化成可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有价证券,也称资产证券化。融资证券化也在金融证券化范围之内,即企业的资金从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发展到主要依靠发行证券来筹措资金。事实上,目前我国企业直接融资比例过低,间接融资比例过高。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是未来的重要趋势之一。
“创新”是金融证券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词,但创新的风险也是必须考虑的。
中财投资(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援引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例子,提出一些金融改革和创新方面值得借鉴的经验。
首先,在资产证券化方面制定专门法规,规避风险。
其次,金融改革的目的要非常明确,就是降低融资成本。
最后,资产证券化能否对实体经济产生良好作用的关键,是看它能否引入和建立一种信用增级机制。
他也总结出金融危机给予我们的一些教训。
第一,无论金融创新如何搞,信贷都是金融业最基本的产品。企业也好,金融机构也好,都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做事,根据风险来确定信贷产品的价格和发放/持有的数量。
第二,从金融机构自身来说,要有效控制机构本身利益驱动带来的风险。事实上,金融危机的始点,就是美国商业银行系统,特别是房屋抵押贷款行业,在增加自身业绩和短期收益的驱使下,不顾贷款人风险承受能力,一味放贷。
第三,在资产证券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金融衍生产品(如信用违约掉期等)不能滥用,否则就会成为金融机构间对赌的工具,反而会增加系统的风险。
CFO积极应对
武汉市天然气有限公司是一家合资企业,由香港中华煤气集团与武汉市燃气热力集团合资组建,属香港中华煤气集团在国内最大的合资公司。香港中华煤气集团在香港上市,市值2000多亿元。高成华是武汉天然气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CFO,他表示,公司在融资方面并没有享受很多优惠政策,但他还是从降低利率方面着手,实行一些节约措施,比如使用了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产品。公司也在做短期融资的研究,但因中方上级单位为城司,存在一些障碍。香港中华煤气集团在香港成功发行点心债10亿元,也因国家法规而无法投入合资公司。
高成华对于金融证券化的疑惑在CFO群体中普遍存在。专家因此提出3点建议:一是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进一步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业务创新的力度;二是企业筹集资金的思路从信贷转向直接融资;三是需要企业与中介机构在资本市场上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赫然则表示,目前正在进行的金融创新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机会。“如果你错过了2002年的股市全流通机遇,错过了2004年的房地产财富,那就不要再错过这次金融证券化和金融创新的历史机遇。”他认为,对于企业发展、地方政府避免债务危机,以及PE公司的发展,金融改革的机会都不可错过。“如果PE和投行能把金融证券化这个机会理解透彻,发掘新的投资业务,利用杠杆工具,抓住中小企业债等新机遇,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