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相声语言表达艺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相声语言表达艺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近几年随着郭德纲相声的走红,相声语言表达艺术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新闻报道中,提升了新闻报道的表达效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公和私”及“雅和俗”的尺度把握上往往失了分寸,忘记了新闻媒体所应坚守的社会或道德责任。

关键词:新闻报道;相声语言;郭德纲;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138-02

在2013蛇年春晚语言类节目中,郭德纲和于谦的相声《败家子》“应景”地讽刺了铺张浪费的社会问题,其中的台词“智商余额明显不足”、“一百万,给我开个两百万的发票”等也火速流传。而“我买表,我不光敢买,还敢戴出来,不光敢戴出来,我还敢露着”让人听着也不免能会心一笑。不少网友认为,郭德纲的相声直接讽刺社会现状,听着过瘾。甚至有些网友感叹为什么我们的新闻媒体不能这样报道新闻呢?正所谓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语体,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语体?其实这并不是人们使用的语言不同,而是人们在发挥着语言不同的功能。

宗教语言、军事语言、科学语言、相声语言,也包括新闻语言,都是因功能不同而产生的语言体式。尽管各个职业领域有着相应的语言表达,但这些语言并不是完全割裂开的,他们共同形成了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瑞典语言学家、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者索绪尔指出语言作为伴随人类社会的的形成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的“集体意识”[1]。因此,郭德纲相声之所以受追捧,是因为它代表的是一种集体意识。而这种集体意识也逐渐蔓延到新闻语言表达中,即运用相声的语言风格、语言技巧来报道新闻。一个是艺术语言,一个是纪实语言,二者怎么会发生关联呢?

一、新闻语言和相声语言的共性

首先,从表达效果来说,新闻语言和相声语言都要做到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如果说,通俗易懂是曲艺语言的共同特色,那么,对相声来说,恐怕应当冠之以“更加”二字。新闻是大众传播产品,要有可读性、易读性,必须照顾到最广泛受众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

其次,从表达形式来说,新闻语言和相声语言都要求口语表达,即多使用大白话。不论对口相声还是单口相声,都采取聊天、话家常的表现形式。相声必须口语化,才会有亲切感和幽默感。新闻语言也应该多使用百姓语言、大众口语,要采用一种真诚的、为广大的读者和听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从表达手法来说,新闻语言和相声语言都讲究修辞等表达技巧的运用。相声语言灵活多样有着多方面的表现,诸如同音谐音、同义近义、语义对立、一词多义等汉语语言现象的运用,对方言、土语、外来语的运用以及对其他曲艺形式和文学形式语言的运用等等。在新闻作品中恰当地运用汉语修辞手法如引用、仿拟、拟人、比喻等等,可以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第四,从表达内容来说,新闻语言和相声语言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相声正是在嬉笑怒骂中针砭时弊。新闻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其对新近发生的信息的传递满足了当下人们对时代变化欲知的需求。

二、相声语言表达艺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以新闻标题为例)

(一)多元化的语言组合

1.口语与书面语的结合。书面语言是用文字书写的视觉化语言,它的特征是凝练、简洁生动、逻辑严密、优美典雅。口头语言是人们用说话的方式讲述出来的语言,它具有平易、简洁、明了、生活化,可以营造一种亲切的、生活化氛围的语言特点。新闻信息的传递是面向大众的,同样也需要这种雅俗兼备的语言风格,特别是对纸质新闻媒体来说,其新闻语言是一种印刷出来的信息,因此既不能太过严肃、书面化,也不能完全是口头语言。如《挂职足协748天 韦迪终于有了名分》(《大河报》2012年2月11日),“名分”一词更符合一般受众的接受心态和接受情景,人们在轻松的、生活化的氛围中倾听家长里短式的日常语言,获知了新近变动的信息。再如《咱们都是文明人,可不能做不文明的事!(引题)公园里的瓜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主题)》(《大河报》2012年5月4日),引题是标准的口头语,主题则是古语,言简意赅且通俗易懂。

2.方言和网络流行语的运用。新闻语言到底该不该使用方言,一直是个值得争议的话题。完全用方言来代替普通话报道新闻显然是行不通的。但是在地方新闻报道中,把普通话和方言结合起来却可以增强地域贴近性。如《不忽悠,河南出了个跳水全国冠军》、《〈我要上春晚〉大礼回馈?甭信!又是骗子忽悠您》(《大河报》2012年5月4日)。也可以使用一些网络流行语增强心理贴近性,如《郑州夜市悄“升级” 变得“小清新”》(《大河报》2012年5月4日)。同一天的报纸,其新闻标题的语言表达有如此多的新元素的加入,既贴近大众又使具有时代性。

(二)以谐音、双关等手法设置“包袱”,幽默巧妙地表达立场

在相声表演中,需要“抖包袱”,包袱即笑料。所以通过“系包袱”、“抖包袱”是实现幽默的关键。在新闻语言表达中也可以通过设置“包袱”,幽默巧妙地表达立场。

1.语音运用方面。语音技巧的使用大都借助同音、谐音来提升表达效果。如《华商报》2005年1月6日有一则新闻所报道的内容是西安市一商家举行店庆活动时,市民对门口建筑物母子大象所做出的不文明行为 ,其新闻标题是《难以想“象”的痛苦》。再如有两家报纸的新闻内容都是关于停车乱收费的问题,其标题分别是《放个“P”,就能收费》(《河南商报》 2012年4月17日)、《穿个马甲放个“P”,开始收费》(《半岛都市报》2012年 5月10日)。这样的新闻语言既轻松幽默又巧妙地表达了立场观点。

2.词语运用方面。在词语技巧的使用中是通过“双关”或多关来实现的。如《东方今报》2008年4月11日有一则关于春季紫外线强烈注意防晒的健康提示新闻,其标题是《春光乍泄其实很伤人》。如《江城日报》的《恐怖酒驾 生命难以承受之“醉”》,这个标题言简意赅,发人深思,耐人寻味,一语三“关”。

(三)从精英话语话语向民间话语的转变

精英话语是人们的“超我”,严肃、严谨、严密、单一、权威、完全教条化;民间话语却只是人们的“自我”,轻松、平实、平常、温馨、琐碎、平易近人。在郭德纲出道以前,人们的生活中不乏相声的存在,但那是一种“雅化相声”,是一种精英话语的集中体现,到了20世纪末期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而逐渐衰退。郭德纲相声之所以受到80后和90后追捧,是因为他代表的是一种民间话语。郭德纲曾对雅化相声说“我负责幽默,你们负责品位”。反射到新闻媒体中也一样,民间话语也越来越多地显现在党报、都市报、民生电视新闻和电视说新闻栏目中,因为这是时代的需求。如《姑苏晚报》的《股市“喜羊羊” 债市“灰太狼”》 、《苍梧晚报》的《哥做的不是馒头是梦想(主题)80后硕士放弃高薪工作卖馒头(副题)》,这些平民化的表达正是普通大众所熟悉的语境。

三、相声语言表达艺术在新闻报道的运用中所出现的问题

相声语言表达艺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使得新闻语言变得俏皮幽默、诙谐轻松、机智新颖,从而提升了新闻报道的表达效果,但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是集中在对两种尺度的把握上。

(一)公和私的尺度

大众新闻媒介是公共利益表达和价值主张传递的平台,是一种公共资源。波兹曼认为媒体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来“定义现实世界”,它的可怕与伟大之处在于“水滴石穿,有意无意地塑造大众的趣味、喜好、欣赏习惯等等”[2],这种塑造功能正是通过新闻语言来实现的。而郭德纲相声是一种商业表演,是私人意见、价值的宣泄,所以其中不乏刻薄、自私甚至谩骂等。大众媒介作为重要的信息渠道,它们可以放大正面的情绪(诸如爱戴、敬慕、愉快、兴奋等等),同时也可以强化着某些负面的情绪(诸如冷漠、暴戾、懦弱等等)。如果相声语言艺术在新闻报道中运用时没有牢记其公共性的特质,就容易被记者、编辑和主持人过多的私人情绪所左右,而那种有失公允的观点和意见会慢慢地浸入到受众大脑中,影响其行为意识。

(二)雅和俗的尺度

郭德纲相声无疑是大众文化的代表,“大众文化中心化的过程一定意义上是文化世俗化的过程,这种世俗化趋势往往与媚俗、低俗和庸俗混淆在一起,从而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3]。这种“胡说”、“不好好说话”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我们传统的理解习惯,新闻报道在借鉴郭德纲相声的基础上也开始“胡说”。“胡说”的过程其实是低俗和品位竞争的过程,但在竞争中,品位有时会屈服于低俗、庸俗和媚俗,如2013年3月1日深圳《晶报》一篇题为《雾霾再袭 沙逼北京》的报道引发众人议论,不是稿件内容,而是标题中的“沙逼北京”四个字刺痛了一些人。就此《晶报》不得不发表致歉声明。“沙逼北京”这个标题,从专业角度,尤其是从社会影响来说,都谈不上什么很出彩,甚至起了负作用,挑起了地域争端。

四、结语:铁肩担道义,妙手传新闻

当代社会的新一代人,越来越多地通过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相声等艺术信息形态表达自己的心声、情绪和意见倾向,于是新闻媒体所处的时代语境越来越繁杂,甚至威胁到新闻媒体不得不更改自己的职业语体,去迎合这种鱼龙混杂的时代语境。但不同行业、不同身份的人,语言分明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作为新闻媒体可以丰富自己的语体表达形式,但其对意见或舆论所担负的社会或道德责任是不能丢弃的。古人诗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代报人邵飘萍也大书“铁肩辣手”四个大字悬于报社墙上以勉励同人。总之,在当下纷繁芜杂的时代环境中,新闻媒体在赋予新闻语言更加具有时代性、贴近性的表达形式的同时,应坚守新闻媒体的社会或道德责任,传递社会“正能量”,所以每当发生较大的社会变动或突发事件、情绪型舆论勃发之际,保持冷静头脑是媒介领导者和工作人员的首要精神状态,正所谓“铁肩担道义,妙手传新闻”。

参考文献:

[1] (瑞士)索绪尔著.高明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 金元浦.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3]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4] 刘祖法.侯宝林谈相声[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83.

[5] (美)约翰·费斯克等著.李彬译注.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6] 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