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中国现代陶艺及其发展状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中国现代陶艺及其发展状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以异域艺术传播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主要切入点阐述了中国现代陶艺的基本定义、特色和地位;把中国现代陶艺作为一种单纯独立的艺术种类来看待,并从创作思想、创作主体和作品消费者三个方面,阐述了当前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现代陶艺;发展状况;异域艺术;创作思想;创作主体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028-02

现代陶艺在欧美、日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作为一门问世不到百年的独立艺术种类,不但已经深入人心,生根发芽,而且早就枝繁叶茂,高度发展。但是,在目前,中国的现代陶艺才刚刚真正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不久,就像一个小孩子,刚刚学会了奔跑,而他的前途将不可限量!虽然自从现代陶艺从欧美引进到中国后,关于现代陶艺的论文可以说汗牛充栋,不计其数!但是作为一个喜爱现代陶艺并长期关注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状况的艺术教育工作者,笔者也想结合当前实际,浅谈一下中国现代陶艺及其发展状况

一、中国现代陶艺

现代陶艺是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后才从欧美、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传入中国大陆,并开始为中国大陆人民所接受并喜爱的一个崭新的艺术种类。经过中国艺术家30多年辛勤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独具特色的中国现代陶艺才真正诞生!世界现代陶艺之林多了一棵美丽又茁壮的小树――中国现代陶艺!在此,笔者以异域艺术传播发展一般规律为主要切入点,在三个方面阐述对中国现代陶艺的一些浅见。

(一)中国现代陶艺的定义

何为中国现代陶艺?虽然看过不少本土相关现代陶艺的论著,但在已经公开发表的文章或者专著里面,并没有一个关于中国现代陶艺的统一且明确的定义。在此,笔者暂且总结一个定义,以期抛砖引玉,让中国现代陶艺的大行家们给它一个更好的定义!在定义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先谈谈什么是现代陶艺,因为中国的现代陶艺毕竟是脱胎于西方的现代陶艺的。

什么是现代陶艺?现代陶艺是:“艺术家借助陶瓷材料,或以陶瓷材料为主要创作媒体,远离传统实用性质的观照,表现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形式。这种审美价值重视挖掘的主要不是客观世界,而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内心世界。重视新的表现方法和新的表现形式,将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等手法视觉化,表现人的意识的流动和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多种认知。”具体说来,现代陶艺就像很多论著所公认的那样,是后工业化时代以来,现代主义思潮之下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就像现代主义文学等现代主义艺术形式一样,都是对传统的背叛,都是在机械化、信息化、高度物化的现代社会中人性迷失之后的反弹,是人性人情的回归和追寻。它注重的是对现实的关注和个体思想情感的表达。现代陶艺完全排斥了传统陶瓷长期以来一贯的实用目的,而只强调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从而形成了一门崭新的艺术。正所谓:“现代陶艺只是以陶泥作为它的物质载体,而借以体现的却是一种现代的艺术精神。它主张自由创造、个性发挥、即使有些作品仍然保留着容器的形态。但已不再是以实用为目的,并且突破了原有的技术规范,扬弃了传统陶瓷精致、规整、对称的古典审美趣味,向着随意自由、更富想象力、更具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

依据上述,本人以为,中国现代陶艺可以这样简洁定义:中国现代陶艺是中国现代陶艺创作者创作的仅以表达创作者的个体思想情感、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为目的的陶艺作品。

(二)中国现代陶艺的特色

任何一种异域艺术一旦到某个地方生根发芽,只要不至于中途夭折,否则,时间久了,必定赋予深厚的地方色彩,最终演变成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现代陶艺传入中国,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今天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现代陶艺。最明显的证据首先就是,现代陶艺传入中国不久,就被起了一个既直观易懂、贴切无比又本土化的名字――“观念陶艺”。

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学习模仿到后来的独立自主创造,中国现代陶艺从创作技法到思想情感的表达,简单说从形式到内容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技法上,中国现代陶艺家们很好地继承了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制作工艺并有所创新;在观念上,陶艺家们越来越明确和注重对个体情感及本土实际情况的表达和反映,体现在作品上的,是中国现代社会中人的观念和情感。

(三)中国现代陶艺的地位

现代陶艺在中国发展了几十年,但官方依旧还把它定义为工艺品一类,并未给予它独立的纯艺术种类的名分。不少学者对此颇有微词,认为没有名分对现代陶艺发展不利。但笔者以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生命力和扩张力,关键不能取决于政府是否为它而努力。要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只需要看看油画和现代文学等西方传入的艺术形式便有所明了,它们一开始又何尝得到官方的认可。与油画和现代文学等艺术形式一样,现代陶艺能在中国得以持续发展,并本土化,靠的正是它内在的艺术感召力,而它的地位正是来自这一感召力的强度。总之,一种艺术形式的真实地位,是人民大众给的,是艺术家们给的,绝对不是政府能给的,更不是官方给个名分就能蓬勃发展的。

现实状况是,不管官方如何漠视,现代陶艺从传播到中国大陆那天起,那些接触它喜爱它并为它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蓬勃发展而努力的人们是把它作为一门独立而崭新的艺术形式看待的。并且,随着中国现代陶艺的持续发展,这样看待它的人并为它而着迷和奋斗的人正越来越多!如今,现代陶艺在中国已经逐步进入大中小学课堂之中,成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学科得以重视并发展,了解和喜爱它的群体正在日益壮大,创作队伍和消费群体也日益庞大。一些国产现代陶艺精品已经走向世界,打开了国际市场……凡此种种,无不说明中国现代陶艺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地位已经实际上确立并越来越突出。

二、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状况

任何一种存在的艺术形式,都至少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创作思想、创作主体和作品消费者。这三个要素互相交叉影响,同时又有自己的独立性。在此,笔者从这三个基本要素出发来解读当前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状况。

(一)创作思想从模仿到独立创造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不管是外来的,还是本土传承的,初学者都要经历模仿的阶段。书法绘画方面的临摹,文学方面的仿写等等无不说明这个道理。可以说,有模仿才有继承,之后才能独立发展和创新!

现代陶艺作为一种外来的异域艺术形式,一开始,无论是相关专家还是普罗大众,都是陌生的。要掌握它,学习和模仿是避免不了的。值得一提的是,一开始不少陶艺家只抓住了“现代陶艺创作应该随意即兴,以达到追求泥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的创作思想皮毛,创作出了一批标新立异,实质则是粗制滥造的作品,被陶瓷产区的一些工艺师们讥讽为“站不稳的、合不拢的、盛不了水的就是现代陶艺”,“现代陶艺就是乱做,不需要任何工艺技巧的”等等。

然而,正是中国陶艺家们不断甘冒失败的风险,勇于实践,终于找到了本土的现代陶艺创作指导思想――“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现代陶艺家们不再把世界顶尖的本土传统陶艺作为包袱,更不再盲目模仿西方现代陶艺创作思想和手法等,而是一方面虚心学习本土上乘的陶瓷制作工艺,形成个人的创作技法,另一方面,不断更新自身观念,追寻个人精神内涵,最终使得自己的作品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变成了真正的独立创造并因此独具民族特色。从模仿到独立创造,注重打造民族特色,标志着中国现代陶艺创作思想的成熟。

(二)创作主体从精英向大众扩展

任何一种存在的艺术形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创作者。当前,活跃在现代陶艺界的艺术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高校师生和从高校毕业的独立艺术家组成的学院派,以及由各个产区的工艺美术大师、本土陶艺家组成的产区队伍。这些都是中国现代陶艺创作主体中的精英,队伍可以说初具规模。

但是,中国现代陶艺的创作主体还应该包括很多默默无名但喜爱并坚持实践的大众陶艺家们!他们也许未创作出什么惊世作品,但他们确实在做,并且队伍庞大,他们大都“毕业”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风靡华夏大地的陶艺吧。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为中国现代陶艺创作主体从精英向大众扩展,才造就了如今中国现代陶艺作品多元化的良好局面。而创作主体从精英向大众扩展标志着中国现代陶艺已经进入深度发展的层面。

(三)作品消费群体正日益扩大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同样离不开一定数量的消费群体。正所谓:“有需要才有产出。”当然,这个消费不仅局限于物质上的消费,更应包括精神上的需要产生的精神消费。中国现代陶艺得以生根发芽,迅速成长,离不开一定数量的消费群体的热捧。

本世纪初以来,各种级别的现代陶艺作品展多如牛毛,这现象的背后不无现代陶艺界主动发现和培育更多本土消费者的一面,但笔者以为,从另一面看,这更是市场需求日益扩大的表现,是本土消费者正日益扩大的表现。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国产现代陶艺精品已经打开了国际市场,初步具备了和欧美现代陶艺一较高下的能力!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向前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现代陶艺作品消费群体将更加壮大。而现代陶艺作品消费群体的壮大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现代陶艺向前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标志着中国现代陶艺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

综合上述,中国现代陶艺虽然脱胎于西方,但已经高度本土化并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同时形成了本民族的特色,彰显了巨大的发展潜力!由此,我们不难预见到,中国现代陶艺必将日益兴盛,在世界现代陶艺之林中更加光彩夺目!

参考文献:

[1]世界现代陶艺概览.江西美术出版社.1999年1月.

[2]吕品昌编著.中国当代陶艺.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2000年01月.

[3]白明编著.世界现代陶艺概览.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1999年01月.

[4]耿大海、 薛慧志编著.陶艺设计与制作.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2000年.

[5]黄焕义主编.陶艺技法.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2000年06月.

[6]孙泉主编.雕塑与陶艺.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