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次难忘的民歌创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次难忘的民歌创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九七四年冬的一天,突然接到县上通知,要我到县文化馆报到,说是搞民歌创作。“民歌创作?这可是个新鲜事儿。”我从小爱好音乐,从十六岁起,就在部队文工团从事舞台表演。退伍后,进了罗文中学,除教学外,还负责学校文艺宣传队的组织、编导工作。几年里,写过一些歌曲,但那毕竟是业余爱好,在罗文那个圈子里玩玩儿还行,但登不得大雅之堂。若要我到县上去搞歌曲创作,而且是民歌,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但转念一想,上面信任,又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于是心一横:去!

到了文化馆,馆长黄荣珍,一位看上去和蔼可亲,胖胖的中年女士,接待了我们。她开门见山说:“县委宣传部决定,县里要组建一支民歌队,参加地区调演,我们收集了一些歌词,请老师们来精选一些谱曲,时间紧,任务重,全拜托几位老师了!”

参加民歌创作的人员算上我,只有三位:一是来自黄钟中学的音乐教师王文华,另一位是万源中学的音乐教师胡开萍。王文华和我一九七零年在万源文艺宣传队里共过事,他毕业于西师音乐系,专业的;胡开萍则是在一九七一年县里文艺汇演时接触过的,那时她在官渡中学任教,音乐科班。我们几位也都算是熟人了,不过,在音乐创作上都刚刚起步,也都缺乏经验,工作起来相互支持,和谐融洽。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那时物资匮乏,工业品凭票供应,就更别提肉类了。我们几位几乎天天吃素,油荤难得一见,但在物资奇缺的年代也就那样,并没有谁在意,然而,我们却悄然发现,在我们工作室外间,一股肉香味儿飘了进来。“好香啊,这是怎么回事?”正纳闷,突然听到一声:“老师们,打牙祭!”到了外间,只见黄馆长笑盈盈地指着桌子上的一大盆香喷喷的萝卜炖猪肉说:“快来尝尝,看看味道如何?”面对眼前的情景,除了感动,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不仅如此,她还为我们烧好了旺旺的炉火,幽默地调侃道:“冻坏了作曲家们,还不好向你们家人交代呢。”

那么紧张的猪肉,她是怎么搞到供应券的?后来才知道,为了这,她多次跑宣传部和政府行政科协调,说是我们创作非常辛苦,要为县里争光等等。上面经不住她软磨硬泡,才答应下来。她就像大姐一样关心我们,到现在有时一想到她,心里还暖暖的。

半个月过去了,我们都写出了一两个作品。你唱我听,我唱你听,又在惟一的一台风琴上反复弹唱,交流,最后的结论是,民歌味儿不浓,没有特色。我们很着急,可时间又不等人,怎么办?王文华对我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关在这里,闭门造车怎么搞得出来?只有下去采风,收集素材啊!”他的话使我突然想起了我父亲,我父亲会唱山歌。就对王文华说:“去我家吧,我父亲会唱山歌,也许对我们有点帮助呢。”王文华一听,高兴地说:“好,好,这一下去问题就会解决的!”我们把想法告诉了黄馆长,她非常支持,请示了宣传部后,胡开萍留下整理资料,我便同王文华出发了。

时值隆冬,尽管寒风嗖嗖地刮,但我们的心里却暖洋洋的,因为我们有了目标,看到了希望。一个多小时车程后,赶到了我家小院。

父亲家的火塘里,柴火熊熊。乡邻们听说县里来人请父亲唱山歌,男男女女把小屋挤得密不透风。虽然我们是音乐教师,却都因为穷,买不起录音机,只得掏出本子来准备记谱。父亲刚一亮嗓:“太阳出来喜洋洋喂,我上山岗舍”室内就响起了一片掌声。隔壁赵三娃大声说:“吴表叔的声音听起来硬是钻山!”王文华惊异地望着父亲,又回头看看我:“你一直都没发现你父亲歌唱得这么好吗?他的声音高亢而不失圆润,非常有磁性,无论音准、技巧都无可挑剔,我从来没见过未经训练唱得这么好的。”“我听他大声唱歌今天还是第一次,平日里都是听乡邻们议论他歌唱得好。”我回答说。我俩专心致志地记着曲谱,装饰音太多的地方,就让父亲放慢速度反复哼唱。父亲也兴致高涨,不知疲倦地唱了一曲又一曲,接连唱了好几十首。

王文华激动地说:“有了这些素材,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山歌的韵味,再创作起来心里就有底多了。”

我俩带着丰厚的收获回到了县里,整理、抄写记录的曲谱,王文华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弹着风琴一遍又一遍地忘情高唱,胡开萍在一旁羡慕不已说:“你们这一趟总算没白跑,值得、值得!”我回答道:“资源共享,资源共享噻!”室内响起一阵开心的笑声。

一天,黄馆长交给我一本手抄的诗集,作者是梨树小学马知芳老师。其中一首小诗《打谷赛》吸引了我,我觉得小诗生活气息很浓,节奏跳跃、活泼。这正是我要找的,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于是,我将这首诗改编为民歌,然后谱曲,谱曲时我耳畔总是响起父亲唱山歌的韵味,曲子谱好后反复哼唱,又和着风琴弹唱,并与他们二位一起讨论磋商,取得了认同,一曲由诗歌《打谷赛》改编而成的巴山民歌《姑娘小伙儿比比看》最后才终于定稿。

创作结束后,我们回到了各自的学校。

不久,学校领导通知我,到地区参加民歌调演,并告诉我先到罗文国营食堂门口去,说是县宣传部有一位带队领导在那里等。我背上军用挎包,一路小跑到了那里,只见一位四十开外干部模样的女士走到我跟前问道:“你就是吴老师吧。”寒暄后在食堂里拣了个座位坐下,她说:“我是县委宣传部的,是这样,这次派我和民歌队带着你创作的《姑娘小伙比比看》到地区参加调演,原来定了让你去的,但刚才我在区所接到部里打来的电话说,因为经费紧张,你就不去了,你看这事”“不去就不去吧,没关系,作品选上了,不就等于我去了吗?”我笑着回答她。“没想到你还很幽默呢,换了其他人不闹翻天才怪,刚才在电话里我就跟他们争论说:“哪有作者不参加的道理?作品好比仓库的豌豆胡豆,需要了就去撮一瓢,撮完了总得还要添进吧,哪里来?作者不学习借鉴,不充电,作品从天上掉下来?真是的!”那位女士一边埋怨她的上司,还一边不住地向我道歉:“吴老师,实在对不起!”当时我并没把参加不参加调演这事放在心上,因为我已完全沉浸在作品入选的快乐中了。“没关系,没关系!”我连声回答。

后来,黄馆长打电话告诉我,《姑娘小伙比比看》唱到了省上。省群众艺术馆还将参赛歌曲编印了出来。不过,那首歌的作者署名不是我,而是集体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