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西出阳关(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出阳关(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城天水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的连环画,其中说到诸葛亮伐魏六出祁山,取天水智收姜维,失街亭痛斩马谡,以及姜维为光复汉室八次出兵,这些故事都发生在天水。天水最早给我的印象是兵家必争之地。

天水为世人所注目,主要是他的悠久历史与文化。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华夏先祖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三皇之首的伏羲,人称“太昊”,就出生在天水的成纪。伏羲是一个信奉龙图腾的部落首领,因此,中国的龙文化始自伏羲。天水古称龙城,也是由此而来。伏羲与女娲结为夫妻,繁衍了人类,于是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伏羲画八卦、取火种、兴嫁娶、创乐器、造书契、结网罟,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市区西北15公里的三阳川封台山,传说是伏羲画八卦的地方,在那里建有一座伏羲庙,与天水城区的伏羲庙,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天水还有一个秦州的古称。这是因为秦始皇的先祖非子在这一带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被赐姓为赢,封地为秦,天水便成了秦国的开业基地。

天水之得名,来源于一个“天河注水”的典故。相传汉武帝元鼎三年的一天,人们看到天空中呈现出一片红光,接着天气突变,云奔雾卷,雷鸣电闪,地动山摇,中裂一条大缝,天河之水从天而降,在地上形成一个大湖,湖水甘冽纯净,人们认为这水与天河相接,于是取名天水。汉武帝命人在湖旁建立城池,并设置天水郡,距今有2100年的历史。

天水还是李广的出生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军”李广,是西汉的一员名将。城中有李广将军的塑像。天水也是唐朝开国皇帝李世民的故里。

天水还出了一位鼎鼎有名的人物,就是前秦皇帝苻坚。公元383年,苻坚率百万大军攻晋,面对淝水,在马上曾骄傲地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不把晋军放在眼里,企图一举灭亡东晋。然而淝水一战,却被东晋将军谢石的八万人马打得落花流水,仅剩十万人逃入洛阳。从那时起,在中国的成语词典中增加了“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三个成语。

杜甫为避战乱流落天水,留下了著名的《秦州杂咏》,杜甫生活十分窘迫,曾作《空囊》诗云:“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在天水时,闻南郭寺有一棵千年古树,于是慕名游览城南的南郭寺,写下了“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的诗句,之后去了同谷(今之成县),在那里留下了一处杜甫草堂,半年后前往成都。李白到天水时,也游览了南郭寺,留下了“老僧三五名,古柏几千年”的诗句,李杜诗中的“老树”与“古柏”是南郭寺一景。

怀着对伏羲的敬仰,首先走进市区的伏羲庙。伏羲庙原称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伏羲庙创建于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庙内现存明代弘治三年,即公元1490年《新建大昊宫门坊记》石碑记载,当时太昊宫已初见规模,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

伏羲庙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层层推进,高深悠远。进入前院,当院立着“羲皇故里”碑刻,是书法家舒同所题。中院前的仪门上,悬挂着“伏羲庙”匾,是书法家楚图南所书。中院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是伏羲庙的主体院落。正面的大殿是供奉伏羲的先天殿。伏羲庙的主要建筑: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和后面的太极殿,从南向北,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整个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壮。明代所植的纵八行、横八列,共64棵古柏,遍布各院,对应伏羲六十四卦之数,挺拔苍翠,浓荫蔽天。大殿雄踞在宽阔的露台之上,庄严雄伟。殿内伏羲泥塑坐像,浓眉长髯,树叶为衣,手托八卦,赤膊跣足,虽是原始部落首领的形象,但神情聪慧凝重,目光如炬,灵气逼人。

我们到这里来,不仅仅是拜谒中华民族的始祖,主要还是寻找中华文化的根。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也是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伏羲创立和倡导的古文明,由当时的成纪,沿渭水乃至黄河,向东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炎黄部落为核心,以伏羲文化为本体的华夏民族。特别是经伏羲首创,商周以后逐步完备的八卦易经学说,在历史上成为东方哲学的重要载体,治国修身的行为准则,审时度势的分析依据,发明创造的激活因子,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至今仍吸引着国内外无数学者探索、研究,成为伏羲文化的代表和精华。正因为如此,每年都吸引了海内外中华子孙,包括我这种敬仰者前来朝觐寻根。

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地处城南五十公里,因山形如农家麦桔垛而得名。山高148米,有二十八层楼房那么高。石窟开凿在二三十米至七八十米高的悬崖绝壁上,龛窟层层相叠,密如峰房,龛窟之间全由架在崖面上的栈道联通。以前栈道是木质结构,现改为钢筋水泥。栈道曲折,“凌空穿云”,其惊险陡峻为世上罕见。洞窟最大的横宽30米,最小的仅1米左右。佛像多为南北朝至隋唐时所塑。这些佛像,不论是北朝的“秀骨清像”,还是隋唐的“丰满圆润”,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佛教自西汉传入到隋唐时,已彻底的世俗化和人格化了,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风尚与趣味,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

站在麦积山的栈道上,看到这里松竹丛生,山峦叠翠,一幅“麦积烟雨”的壮丽景观跃入眼帘,我终于认定天水“陇上小江南”的美称。而天水之为天水,并不是什么“天河注水”,而是因为秦岭西段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这里雨量充沛,才有了陇南这么一大片的青山与绿水。而古人之所以取名为“天水”,大概是有那么一年的某一天,这个地方一次下了500毫米以上的大雨,天上象开了一个口子,大雨倾缸而下,下得昏天黑地,平地水涨三尺……。

游览南郭寺,主要是想去看看寺中的那棵古柏,登上山门,看到两棵高大挺拔、对称而立的古树,枝繁叶茂,体态匀称,形状相似,高低相当,像守庭护院的两位将军。朋友告诉我,这不是那棵古柏,是槐树,人称“唐槐”,树高30多米,树干直径1.8米,树围将近七米,距今已有1 300多年历史。李白杜甫游览南郭寺时,这两棵槐树可能还是刚刚栽种的幼苗。进入院内,一株老态龙钟的古树映入眼帘,这就是李杜诗中提到的有“几千年”的“老树”,学名叫“侧柏”。古柏被一座砖砌墙围护着,树身分三枝,形如斧劈,南北倾斜,北倾两枝中一枝已经枯断,其余两枝,一南一北,昂首云天。经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古树研究专家测定,确认这棵古柏有2300年到2 500年的生长历史。值得一提的是,这棵古柏还有“二绝”。一是树中树。在古柏的树心中间长出一棵小叶朴树,当地人叫它黑弹树,现在胸径60厘米,枝繁叶茂。专家在进行古树复壮研究时,发现小叶朴的根系缠绕在古柏的根上,不仅起到了固定古柏的作用,而且还能把自己吸收的部分水分和营养转输给古柏。人们将此比作年轻人关心年老人,可称一绝。二是在古柏北侧枝下长着一棵槐树,分开枝叉,在最恰当的位置环抱支撑古柏,帮助古柏承担了重量。这棵槐树已经活了300多年,当初种它的人并未有意让它去搀扶老树。按照柏杨一般的生长规律,它也应当避开遮挡,向古柏西边空间发展,可是它却偏偏抛弃这种“个人发展的机会”,自愿帮扶老树,不能不说是自然界的又一奇绝。看了“南山古柏”的奇特景观,谁还能说“草木无情”呢?草木尚且有情,那么我们作为人则该当何如?!

杜甫是骑着毛驴离开南郭寺前往同谷的。逃难来到秦州后,完全靠朋友的资助维持生计,如果当时就有这两棵有情有义的“小树”,诗人摸着自己的“空囊”,一定会诗兴大发的。

(作者单位:宜春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