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们怎样为人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们怎样为人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不知道除了鼓励还有什么别的方法。

----------引言

文章之前,我想先讲述几个实例,这些耳闻目睹的事实,萦绕在我的脑际,催我反省,让我思考,我们到底应该怎样人师

实例一:办公室里,教物理的钱老师向一位班主任诉说,自从那天物理课上他把某某同学的课外书撕掉之后,那孩子就干脆不读了,上物理课时都在睡觉,他请求该班主任出面劝劝那孩子。钱老师很委屈,他说该生常常在物理课上看课外书,自己已经多次警告过了,他就是不听,所以那天他撕了那学生的书,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那孩子警醒,上课能认真听,想不到事与愿违,那孩子干脆不学了。我看到钱老师只是感到很委屈,却没有一点自我反省。

实例二:早自修铃声已经响过,一个学生急匆匆地往教学楼跑,在楼梯口她遇见了班主任老师,慌乱中该生手上的书撒了一地。班主任老师边帮她拣书边教训她,该生拿起书,一脸尴尬地往教室走去。

实例三:走廊上,人来人往,一位老师在跟学生“聊天”,只听得他说:“我老师跟你说过……你应该……你怎么不听呢!”那学生耷拉着脑袋像校园里蔫了的树,站在老师边上一声不吭,一副可怜的样子,而老师却情绪激昂,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言语激烈,全然没有顾及边上这个孩子的可怜相。

我不敢妄评以上几位老师的做法有什么不妥,因为他们对学生没有任何的恶意,恰恰相反,他们基于自己善良的愿望,投入很多,期望这些学生能好好学习,考取好成绩,只是这些懵懂的孩子的学习态度让老师们“怒其不争”,认为必须好好教育而已。对于敬业的老师们,除了表示敬意,我们还能做什么呢!只是我感到很悲哀,为什么一旦学生出现问题,老师们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面孔出现,总是以批评教育作为手段?“批评”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也是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最常用到的一种行为。但批评真的能解决问题吗?戴尔•卡耐基说:“任何人都不喜欢批评,同时,批评于事无补。”批评不会把人的动力激发出来,不会让人发奋图强。

董进宇博士援引了一个美国高中课堂的事例。一位美国老师问学生:“各位同学,你们知道‘要么让我死,要么给我自由。’这句话是谁说的?”大约过了一分钟,刚刚转到这个学校不到三天的一个日本学生说:“老师,我知道,这句话是1776年美国诗人温森特•享利在一首诗中写到的‘不自由,吾宁死。’这句话唤起了美国人的独立热情,导致了独立宣言的产生,导致了美国的诞生。”说完之后这个日本孩子很骄傲的坐下了。当时这个美国老师火冒三丈地说:“你们这些美国孩子,你们不感到羞耻吗?你们连祖先都忘了,你们连日本孩子都不如,我真为你们感到羞耻。”他批评完以后,以为会激发出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结果过了30秒钟,就听见一个美国孩子,闷声闷气地说:“把日本人干掉!”当时这个美国老师很生气的说:“这句话谁说的?‘把日本人干掉’这句话是谁说的?”这时一个更调皮的孩子站了起来说:“老师,这句话是1945年往日本广岛扔原子弹时,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的。”

所以,在教育学生这件事情上,我们有太多的时候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而没有考虑过学生们的真实感受。

“尊重的教育”天天被挂在文章中口头上,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却很少被实施。一位老师与学生发生争执,之后,有人劝她:你跟学生道声歉吧。她一口回绝:我是老师,我跟他道什么歉呐。师道尊严的禁锢让老师们很难弯下腰跟学生对话,我不知道居高临下的教育怎样能够打开孩子的心扉,激起他们心底的热情,法官和可怜的受审者怎能实现有效的沟通?所以,我们可不可以换一副面孔,用笑脸用欣赏的目光用平等的态度用尊重来唤起学生心底的激情?

尊重,是实现有效教育的前提。“人生而自由平等”(卢梭),人生而渴望自由平等,如果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能够以处理与朋友上司父母之间的矛盾一样的心态,结果会怎样呢?学生会感到他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自己是被尊重的,而不是被批评被训斥被伤害自尊心,他乐意接受老师的建议。在教育中,没有什么比不给学生讲话和申辩的机会更糟糕的事情了。

一位学生与一位五十多岁脾气急躁的老教师发生了冲突,这位老教师冲出教室去找班主任,要求班主任去把该学生摆平。聪明的班主任稳定住了老教师的情绪之后,没有直接找该学生,而是经过一翻调查,基本掌握了情况之后,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讲述了事件过程,并表示同情该学生和那位老教师,然后问学生,事情既然发生了,该怎么解决。学生们七嘴八舌,班主任把目光投向那个学生,面带微笑……事件最终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该学生去向老教师道歉,但他并不感到委屈,学生们对这位脾气急躁的老教师非但谅解而且还多了一分尊敬。这位聪明的班主任巧妙地把坏事变成了好事。试想,假如这位班主任没有尊重学生的意识,而是用简单粗鲁的训斥代替一切工作,或许,在班主任的催促下,该生也会去向老教师道歉,但逆反的情绪一定会在他的心底升起。其结果必然是造成学生与老师的对立。所以,要想使教育真正有实效,你必须要尊重学生,平等地来对待他,才能大开沟通的大门。

表扬,就是把学生推向你希望的方向。任何一个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受表扬。确认学生的优点、表扬学生的成绩,是教育学生的根本性的天条。表扬是一门艺术,对学生的表扬,如果是真诚的,能让学生如沐春风,就会真正地打动学生的心,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心、期待和鼓励,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信任和理解,能从心底激发学生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热情。

教育工作中,关于表扬带来显著效果的例子俯拾皆是。恰当的表扬能使学生获得巨大的成功感。兴趣总是和成功连在一起的,一个有成功感的学生,他学习的兴趣自然浓厚,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他获得成功的乐趣自然要多,那么他的学习兴趣自然越发浓厚,如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环。在工作中,我们应该肯定学生的微小进步,表扬他某一方面的成功,即使是非本学科的。德国著名师范教育专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表扬,就是一种富有魅力的教学艺术。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美国教育学家詹姆斯说,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激励学生思考,离不开表扬。多表扬,少批评,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

信念,成绩好坏的取决条件。按照行为科学的结论,人的行为95%以上都是按照习惯而行事,信念的力量之所以巨大是因为95%以上的时间(尤其是关键时刻),人的行为按照自己大脑潜意识中的习惯看法,即信念的指挥而行事,也就是说,是你的看法在左右你的结果。人的行为受信念支配,一个人想要做出什么样的成绩,关键在于他的信念。

美国心理学家为了证明一个结论,找来一班数学成绩很差的学生,同时请来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为这班学生讲课,心理学家则在旁全程跟进。几个月下来,这些学生的数学成绩依然只有四五十分。这些心理学家分析其中的原因,结果发现,这群数学成绩很差的学生都有一个牢固的信念:数学不仅难而且枯燥无味。带着这种信念,再优秀的数学老师也不能使他们提高成绩。为此,心理学家开始每天对这群学生进行两小时的催眠,在其肉体和心灵全部放松的状态下,不断告诉他们数学不仅易学而且有趣,他们都是数学天才等。心理暗示和引导进行了一个月后,这群学生对学数学的信念完全转变,这时又请回之前那位数学老师教。几个月后,这群学生的成绩都达到九十分以上。

这个实验说明信念是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关键。对于很多只会埋怨学生学习不够努力或成绩不好的教师来说,当务之急是转变我们的观念,以积极的心态鼓励学生,使其在心理上克服颓废消极情绪,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成绩。

形成牢固信念的两大基本途径是:一、不断地被反复输入;二、不断地被证实。我们可以将成功者的信念系统复制给学生,直至使其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一位班主任在班级里从来没有说过“你们要努力”“学习成绩很重要”“考上好的大学很重要”之类普通班主任挂在嘴上的话,她通常利用其他老师讲这些话的时间给学生讲印度的“圣雄”甘地,讲戴尔•卡耐基的成功,讲柏拉图,讲……她不断地向学生输灌成功人士精英人物的奋斗史,讲大人物在成为大人物之前作为小人物的历史,讲生活中的故事,结果她的学生在考试中以极大的优势占据学校优秀生排名榜。她从来不批评训斥压制学生,她的学生也没有给她制造麻烦。老师欣赏学生,学生学得愉快。一些学生到了大学后,还不断地写信给这位老师说,感谢她给了他们人生的指点。

用尊重使学生树立自尊,用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用信念培养学生的自信。当一个学生自尊自信,有学习意愿学习兴趣,这个时候,就像高尔基说的:“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我们做老师的也可说是公德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