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李儒惊讶透悉学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李儒惊讶透悉学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李儒是三国时期董卓帐下一位谋士,李儒似乎与教育话题无关。但关乎谋士,如果没有教育的成分好像不合理,提及的李儒惊讶,是这位谋士对九岁孙权的第一感受,话题与教育似乎有些相干了。

在众多人的眼中,孙权奸雄不及曹操,厚道不及刘备,但却却兼备曹刘的优点,所以评价曰:“却是二者兼备,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今看《三国演义》,笔者关注的是另外的问题:孙权如何成为英雄。在诸多文献中,东吴太祖大皇帝孙权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这是历史学家、文人骚客和小说家等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并于赤壁击败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19年孙权自刘备手中夺得荆州,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记录。然而孙权在人们的印象中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先听三国时期的大智者诸葛亮如何看孙权。他认为“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民附”,得到人民的爱戴和拥护,并且在举贤用能方面也达到“贤能为之用”,所以才得出:“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馀而利不取也。”的观点。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说:“孙权勇而有谋,此不可以声势恐喝取也。”(自《魏武帝论》)

《读古书实录》载:“孙权是个很能干的人,当今惜无孙仲谋。”

可见孙权确实是英雄。作为一位身在教育岗位上的工作者来说,无法细细领会诸葛亮、苏轼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等诗人、伟人的当时心境和思想境界,但是心底产生了“孙权如何成为英雄”的提问,于是翻阅《三国演义》,特别是关于孙仲谋的章节,这种方式好像针对性很强,但我确实找到了一个解释,一个关于伟人的认识。

这是孙权成人后的相关话题,解读为英雄,在这位数百年前的人物身上没有什么异议,找孙权学习的影迹好像有些模糊。

那么看看他儿童时期。

不论是否读过《三国演义》,或是借助电视收看过新老版的关于《三国演义》电视剧的人,都可以看到关于孙权点破董卓离间“十九镇诸侯”计谋的这个片断或文字描述。董卓面对“十九镇诸侯”讨逆,战场告急,于是他采纳李儒的计策,并派遣李儒为使到“十九镇诸侯”先锋孙坚将军军帐提亲,促使董卓和孙坚结成儿女亲家。说董丞相要把女儿嫁给孙将军次子孙权。孙权出现的时候,这位李大人感到十分惊讶,发出“他就是孙权,世人传闻孙权文武超群,智勇双全,他――他怎么还是个娃娃呀!”的感叹。关于孙权点破阴谋和过后的“兵不厌诈”之说且不提。这个细节给我们一个信息:九岁孙权文武超群、智勇双全有原因。

在史料中没有关于孙权是个天才的记录,在孙坚家庭中寻找一些之所以“智勇双全”的依据估计不难。

1、孙坚历任三县县丞,中平四年朝廷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后来 “十九镇诸侯”的先锋将军,这时正是孙权的少年时期。孙权出生富裕之门不假,家中有书当然也不假,孙坚为他请有先生也不假,用我们现在人的话说:有老师教,读书很多。但仅凭这一点认定他就是“智勇双全”,没有谁相信。

2、跟随父亲征战。且不提他只身一人到荆州讨回父亲孙坚的尸体,那是后话,破董卓“离间计”的亲历就是证据。

笔者不想再列出关于孙权“智勇双全”的其他依据,以免名目过多,看者生厌。仅以上两点,恰好集中在一个少年的身上。

少年时期,正是他读书学习的年纪,不光读书很多,也许学富五车,而且还跟随父亲征战。他看到书上的知识,看到书上的谋略,也看到书中的战争;他目睹战场,看到死伤的大人,看到死伤士兵和将军,看到失败和胜利。他所学的东西在他的生活中得到更实实在在的见证,学识得到初步的运用。所以用“亲历”为他的学习作解释不会莽撞,这种学习方式成长的少年,说他“智勇双全”,也假不到哪里去。让笔者用一首不成律和调的短诗小结:“人方少年乳臭在,出入军帐士卒边;片言只语羞妙计,豆蔻初阅笑大儒;

自古英雄跋涉早,奔波不计岁月艰;历史沉淀好多事,孙郎垂范又千年。“

孙坚懂的也许是孔孟的教育精髓,但是忙于征战。他也许不懂近两千年后,我们读到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理论,也许不用更多的理论支撑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但是他成就了英雄。

拜问,英雄,你是这样教育儿女的吗?

拜问,英雄,你是这样学习的吗?

——

我还是个娃娃,你还是个娃娃——

“他怎么还是个娃娃”

李儒的惊讶浓缩学习的“亲历”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