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信息网络化与人才多样化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信息网络化与人才多样化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1世纪是以网络为基础、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社会,信息网络已经触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等教育办学形成多样化格局,多样化教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新世纪需要多样化人才,网络教育则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它以培养高素质、具有多样化人才为宗旨,它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多样化培养

多样化人才教育的内容及依据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成为一个由人才培养、发展科学与文化、直接为社会服务等所构成的职责和活动体系;这些都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甚至普及化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面对“后发”的大众化高等教育,如果不能正确看待当前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那么就会“由于将传统精英教育固定不变的准则来面对数量增长而感到困惑,处于两难境地”。①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所谓“多层面的概念”,“包括高等教育的所有功能和活动”。②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由于其功能和活动的不同,应当有不同的质量标准。

多样性质量观的提出是有理论与实践依据的。③首先,真理和价值本身就具有多样性,是多样性与一元性的统一,人们对真理和价值的认识通常是经由多元而达成一元。其次,各类高等教育的性质、类型、机构、培养目标与对象是不同的,以单一的质量标准去衡量高等教育将会使众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失去存在的依据和创造杰出的机会。再次,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受教育对象的培养模式与方式方法的不尽一致,使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内涵有着明显的差异和多样性的特征。

当然,多样性质量观并不否认高等教育质量的普遍性或共性,高等教育都要按照我国的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的一般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结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各种各样的高等教育机构正是在追求共性的过程中,通过求异、求新,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质量,丰富了质量观的内涵。

信息网络化及现代人才的造就需要人才多样化

人才通常被划分为三种类型:知识型、经验型和创造型。现代人才应是三者的有机结合,是能适应未来需要、也能迎接未来挑战的智能型人才。变化的社会对现代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为现代人才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些条件可归纳为三方面:一是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日益更新为信息的传播与接收提供了技术上和工具上的保证;二是信息网络化、信息民主化的发展提供了社会保证;三是信息资源的丰富与共享提供了资源上的保证。然而这三种保证促进了现代社会对人才教育的要求。

人才多样化是高等院校满足社会变化需求的保证。首先,不同领域、不同技术知识含量的企事业单位,对所需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各不相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去向日益多样化。其次,大众化阶段走进高校大门的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求学意愿和态度以及价值取向等,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最后,高等院校的系统结构和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高等院校的系统结构向多样化、不同规模、层次、学科结构和办学形式的系统发展,是当今高等院校对信息时代社会需求变化做出的有效反应,也是构建高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基础。

人才多样化是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多元化质量观从根本上体现了教育向所有社会主体开放的本质。④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推动,越来越依赖于高素质的创造性的主体。信息化又使得这种内在要求扩展为对全社会的一种普遍要求。即普遍提高现代人的各项素质,使他们进入理性和自觉存在状态,为进入社会做必要的准备。再者,每个个体在先天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不同能力和个性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多元衡量标准。

人才多样化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为满足社会主体需求的日益个性化和多样化,目前世界高等教育已经分化为具有多种组织形式、多种职能特征的复杂系统,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必然呼唤学术需求、社会需求、市场需求等多种价值取向的多元质量观。⑤

社会对人才的多元需求推动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面对多样化需求的社会,构建高等教育多样化体制是必然的选择,多样化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与自身发展的最好途径和手段。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当有不同层次的质量标准,不同类型的学校也应有不同类型的质量要求。

人才多样化促进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目前,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管理落后等依然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妨碍了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新出路。

信息网络化推动人才多样化

网络的开放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学生在智慧、学能、文化、品行、思想、体质、体能、习惯、生活和实践能力诸方面差异很大。传统的教学方式的班级授课制教学很难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始终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模式”方法去思考问题,从而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湮灭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网络教学中,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结合自己的兴趣、水平,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策略。自主调用各种学习资源、自主协作讨论、自主构建新的知识、自主评价等。同时,网络教学是一种主动的、个性化的学习,强化了个别教学、协作学习等形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而且,网络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使得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求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看到自身蕴藏的巨大的学习潜能,为继续坚持自主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网络的共享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网络教学中,利用共享性使网络教学资源的形式呈现多样性。与传统单纯的文字教材相比,网络教学体现了知识面上的广泛性、形式上的多样性、题材上的丰富性、学习上的灵活性。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学习目标、学习计划等自由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或专业课程,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所选专业中自己认为教得好的老师,实现“一人多师”“一师多用”的资源共享。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思维的创新意识。

在网络教学中,由于多种媒体集成控制是多媒体技术独有的特性,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把网络教学中的抽象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而且还可以展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揭示事物的特征,它使得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较彻底地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程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传达教学意图,加速学生思维的速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网络的互联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就单个学习者而言,对问题认识的广度、深度及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都受到自身条件和认识水平的局限。而协作学习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络教学就为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网络协作学习的环境,使得学生“足不出户而能交天下人”。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相互交流,而且由于网络的隐蔽性使得这种交流克服了传统人际交流的心理障碍,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观点或体会,与同学、老师对问题展开丰富的讨论,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加强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同时,每个学习者从单个式个体封闭的学习和认识中走了出来,学会了协作学习、获得了群体力量的支持;另外,每个学习者在网络中都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人合作,这种平等的地位无疑大大增强了协作的有效性,学生感觉到相互配合、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重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网络的交互性,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利用网络不但可以同时获得视觉和听觉的信息,而且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交互作用,能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达到对知识信息的巩固和保持。网络系统通过人机对话,保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通信畅通,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立即得到反馈并及时解决,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同时还可以通过在网上组织专题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网络交互式的学习环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现象,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这种主动参与性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使学生乐于学、善于学、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网络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在教学网络学生机端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运用所学到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创新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幻灯片制作时,因为可以直观地看到制作效果,所以他们对多媒体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他们往往能够去主动思考和不断地创新自己的设计。又根据教学需要,在幻灯片制作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增加了网络知识。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制作幻灯片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从而更加激发起他们对新网络知识的渴望、求知和对幻灯片制作的创新意识。所以,通过网络教学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多样性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网络化对多样化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唯有网络教学环节渗透多样化教育,才能达到人才多样性教育的根本目的,信息化网络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我们应该继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信息化网络教学的建设,让它对人才多样化的培养起到更大的作用。我们也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的优势,不断地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开发人才资源,成为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同时,我们可以运用多样化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网络信息化,希望它在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道路上为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 释:

①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观》,《江苏高教》,2000(1)。

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教育参考资料》,1999(7-8)。

③扈中平等:《多元性教学理念与创新素质的培养》,《教育研究》,2001(7)。

④潘懋元:《走向21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高等教育研究》,1999(1)。

⑤陈欣:《多样化高等教育质量观:认识与行动》,《中国教育》,2001(2)。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编校:郑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