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施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施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缺少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国家标准的背景下,2012年5月,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组织研制的《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下文简称“标准”)正式对外了。该标准的研制自2010年7月开始启动,前后历时近两年时间;起草工作的主体是全国各省市信息技术教研员、部分骨干教师及部分高校信息技术课程专家,并先后成立了南京、北京、天津、海南和四川五个执笔小组;起草过程中曾多次向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和各级信息技术教研员征求意见,多次专门或借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之机召开工作会,充分吸取一线的实践经验。为方便教师们依据该标准开展教学,本文给出以下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课堂是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和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主阵地,也是展现教师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整体上,信息技术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充分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课程的目标和价值,充实教学内容,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学习氛围,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引导学生亲历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和良好的技术行为习惯。

教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技术,需要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并规范地实施;作为一门艺术,教无定法,教师应超越陈规和预设,学会创生课堂,激发课堂的生命气息。建议教师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做好设计,从教学艺术的角度做好课堂的设计与实施,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需多做考虑。

其一,新课改理念和方法的落实是否合理?切忌贴标签。理念和方法是服务于内容的,是服务于教学需求的,是服务于学生学习的。因此,要从对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分析开始,考虑适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落实什么样的理念。如果只强调理念,忽视了教学活动的核心,实质上是对理念的一知半解甚至是误解。

其二,内容是否充实?与教学对象认知水平是否相适应?这两个问题连在一起,既尊重了不同地区学生起点不同这一客观事实,又因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关照,确保了教学目标定位的适切性,避免了将不同年龄段学生错位看待的情况出现。相反,如果在做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时,只是孤立地描述一下内容,笼统地分析一下学生,不能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细致分析,则不能对教学产生实际的指导作用。

其三,教学思路是否清晰?知识点之间是否建立起了相互的联系?能否融会贯通?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否得到有效的突破?学生是否有效理解或能否进行充分的探究?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一定要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同样需要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过程联系起来考虑,否则,不仅不能解决个别学生的认知问题,有时甚至因此漠视了大部分学生。

其四,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是否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例如,任务驱动或主题活动并非包打天下;某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也许并不需要繁文缛节的“探究”;“讲一讲、练一练”的教学模式对于某些基本技能的训练也许是合适的,但对于作品制作过程的学习,则常常会打乱学生的整体思维,使流畅的教学过程变得支离破碎,等等。

其五,在教学过程当中能否适时调整预设的教学方案?能否采用鲜活的教学语言(文字和身体语言)呈现内容、表达关注、驾驭课堂?教师要有课堂教学的智慧,能够即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能够动态调整预设的教学过程,能够合理化解突发的课堂事件,甚至将突发事件转化为流畅、生动的教学环节,能够以激励学生发展为指针“艺术”地批评或表扬学生,能够将来源于生活的实例用学生更能接受的方式和语言做“艺术”加工,等等。

其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积累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资源,如教师网络社区、典型资源网站、优秀案例和优秀课件等。除自己收集积累外,通过各种平台与同行交流、交换,同样非常有效。

最后,教师的教案和教学有无参考经典案例,有无个性原发创意,是衡量信息技术教师敬业、专业与否的一个重要维度。教学设计的过程与科学研究有相似之处。教学尽管是个人化的行为,但是作为成长的阶梯,针对某个具体的教学课题,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应该首先调研回顾已有相关成功教学案例,在吸收前人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在借鉴、模仿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发现不足和做出创新。

评价建议

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从评价的时机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可以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类。要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就要准确理解两类评价的含义、功能和方法。

1.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相对于总结性评价所强调的“结果”而言的,它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参照系来看,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一种纵向比较。因此,与总结性评价的功能相比,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主要不是体现在评价结果的某个等级或者评语上,更不是要区分与比较学生之间的态度和行为表现,而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反思和总结。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过程性评价手段更加丰富和更易实施。比如,教师可以借助主题学习网站中的评价模块或使用专门的测评系统即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可以依据评价量表快速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结合,也可以方便地建立电子档案袋,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材料。如果采用成本较低、省时、省力的评价方式就能达到相同的评价目的,则不要选用高成本的评价方式,还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相互补充。

2.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一般指向对学生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学习的结果的评价,如期末考试、会考、高考等,倾向于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做分数或等级上的评定。总结性评价的设计和实施应极为慎重,要努力做到全面评估每个学生真实的信息素养水平,避免只重视知识记忆和技能操练,却忽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试倾向,避免使用题目固定、形式呆板的考试系统或考试软件扼杀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力。

在评价手段上,要综合运用纸笔测验、上机操作、社会实践、过程性评价等多种方法和手段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业水平,特别要注意结合学生社会实践和过程性评价结果,改变单纯以一次测验或考试为依据评定学生一学期或整个学段学习情况的片面做法。在考试方法上,针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可以采用选择题、填空题、排序题等客观题进行,采用纸笔测试或机考系统均可,题目及试卷设计既要注重对知识技能的覆盖,又要通过题目的过程性特征的设计,唤醒学生学习或操作过程的经验,以提升对学生技能评测的效度。对于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则需要采用实验操作或作品设计制作等题型,通常采用上机操作方式进行,可以在真实的软硬件环境中进行测试,也可以在虚拟环境下进行测试。

当然,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以与高校相关专业建立院校合作机制,由大学课程研究专家提供总结性评价的决策建议和智力支持,改进评价系统的质量。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