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要素流动视角下城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农村劳动力要素流动的必然方式。本文在指出了我国城镇化过程中要素流动存在的现实和问题后,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要素;城镇化;可持续性发展
城镇化,亦即城市化、都市化,是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其实质就是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贸易收益的合理分配。
一、城乡经济差距
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城乡居民在收入、福利和教育等各个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现用Solow模型来解释存在差异的原因。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表示:Y=AKθL1-θ,Y为产出,A表示技术水平,K和L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则产出的增长可以表示为:ΔYY=(1-θ)×ΔLL+θ×ΔKK+ΔAA即产出增长=(劳动份额Χ劳动增长)+(资本份额Χ资本增长)+技术进步,由此可见经济的增长与技术条件和要素(资本与劳动力)有着紧密的关系。为了进一步研究要素流动对城乡经济的影响引入:Yi=AKiL1-i,1>>0,i=1,2,其中1表示城市,2表示农村。由于主要研究要素对于城镇与农村经济产业的关系,这里暂且假设技术水平是一致的。那么人均产出可表示为:yi=AKiLi,其中i=1,2,则城乡人均收入差表示为:B=AK1L1-K2L2。在完全竞争市场要求要素的价格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出,即:wi=A(1-)(KiLi),ri=A(LiKi)1-。城乡经济差异表明B>0,即K1L1>K2L2,由此可以推出w1>w2,r1>r2。即同样的要素在城市获得报酬高于农村获得的报酬。假设要素流动成本为0,随着要素的流动使城乡两部门达到均衡,要素的边际报酬相等,意味着K1L1=K2L2,此时城乡之间的差异才能消除。
二、城镇化与要素流动
要素流动视角下的城镇化,是要素在城乡间实现最优配置的过程。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的配置由于城乡经济基础和累积的人力资本的不同,加上较高素质劳动力要素的非农村化单向流动,使得要素配置方式与效率在形式上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城乡之间的生产效率差距和财富分配公平度进一步拉大。但从社会财富角度看,要素非农村化流动会产生聚集效应,减少要素在农村的富集和低效率,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也使传统分散的经济活动能够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有机体,实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因此,城乡间的要素流动有利于整体社会福利增加,有利于推动城镇化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发展。
三、城镇化过程中要素流动存在的问题
受经济发展制度等影响,城乡间要素流动过程中的非效率现象,减慢了城镇化的步伐,最终不利于小康社会的实现。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合理流动
目前我国新增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且劳动者技能较低,人力资本含量少,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需求有一定的矛盾。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要求劳动者的劳动技能越来越高,且在劳动力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新增的就业机会偏向了拥有较高技能的劳动者,无疑提高了农村劳动力进入市场的门槛,造成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向城镇非农部门进行有效流动,也难以从城镇的经济发展中分配社会增加的财富。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生产部门的滞留,不能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反而在收入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使其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难以满足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基本要求,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二)土地要素非市场化流入城镇,农村新贫困化情况出现
由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建立和完善,使得土地在农村不仅是一种稀缺的生产,且具有保障功能。在我国大力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土地不断的向非农部门流动,征地的成本表现为失地农民获得的补偿金。正常的市场条件下,合理的土地补偿金应该体现为土地应有利用价值的收益,体现在土地的机会成本。但土地财政政策下依靠强制手段实现征地的土地要素流动,使得失地农民大量增加的同时并没有使土地体现生产资料和保障资料的功能,更不能体现市场供需情况。由于税收制度和政府参与土地补偿金的分配,使农民从土地流动产生的收益中获益过低, 大量农民在失地后缺乏适当劳动技能而失业,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困情况;而随着城镇化进入城镇非农部门的农村劳动力由于劳动技能的欠缺也被边缘化。
四、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的措施与建议
(一)完善就业体系,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
加强就业指导措施探索,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建立和完善劳动力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就业信息网络化服务,建立就业信息数据库,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培训作用,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制定法律法规,建立鼓励失地农民创业机制,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失地农民就业门槛;鼓励社会投资劳务服务业,提高农民工就业专业化水平。
(二)改革土地流动政策,健全征地监管机制
改革当前政府主导的征地政策,实行土地制度为核心的产权制度改革,搞活土地经营机制。巩固和完善传统承包责任制的情况下,健全土地流转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土地要素作为资源对农民的生产和保障功能,保护农民利益;利用农村互助资金,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促进城乡资本要素的合理流动,推动城镇化可持续性发展。(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兰宜生:要素流动与地区经济关系分析[J].财政研究, 2001.
[2]方运战:新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2.
[3]徐育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与对策[J].农村经济,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