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瑞芬太尼对苏醒期全麻拔管苏醒期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瑞芬太尼对苏醒期全麻拔管苏醒期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观察小剂量的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成人全麻手术6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手术结束后瑞芬太尼组将瑞芬太尼的用量减至维持量的1/10,对照组则停止使用。结果 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无明显区别,与对照组相比,瑞芬太尼在苏醒期的咳嗽发生率和不自主运动发生率均降低。结论 在苏醒期使用小剂量的瑞芬太尼不会延长患者苏醒时间并能减少拔管时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瑞芬太尼;全麻;拔管;躁动

作者单位:441021 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由于气管插管机械刺激患者常在全麻苏醒期伴有咳嗽、躁动,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手术部位出血,造成意外伤害,甚至影响手术成败[1]。目前也有很多报道使用不同的方法如应用局部或静脉给予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预防这一不良反应的发生[2]。本文旨在通过使用小剂量的瑞芬太尼来观察对咳嗽,不自主运动、心动过速和高血压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60例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9~68岁,体重47~81 kg。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R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鲁米那01 g、阿托品05 mg,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R组和C组均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2 μg/kg、维库溴铵(008~01)mg/kg、依托米脂(02~03)mg/kg诱导,经口明视下行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行间歇正压通气,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2~14)次/min。维持期两组均用瑞芬太尼(01~03) μg/(kg?min),和丙泊酚4~8 mg(kg?h),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效果。手术结束后按患者公斤体重及手术时间计算瑞芬太尼的平均使用量。对照组C组在手术结束后停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R组)停止丙泊酚并将瑞芬太尼减少至维持量的1/10[≥001 μg/(kg?min)],拔管后停止瑞芬太尼输注。并分别记录两组拨管前,拔管后1、3、5 min时的血压,心率、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苏醒期定为使用丙泊酚至拔管后5 min,记录苏醒期间两组患者咳嗽和不自主运动人数。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麻醉恢复时间两组患者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心血管变化 拔管前,R 组和C组的各项指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拔管前及拔管后1,3,5 min等时段的DBP、SBP和HR明显增快,与拔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HR拔管前后变化与C组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术后苏醒情况及随访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24例患者拔管时呛咳,11例患者躁动明显,与R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一般情况

项目 瑞芬太尼组R组(n=30) 对照组C组(n=30) t值

年龄(岁) 318±115 303±118 04986

体重(kg) 586±134 564±147 06058

手术时间(min) 786±238 723±284 09312

瑞芬太尼平均剂量μg/(kg?min) 014±011 015±012* 03364

表2 两组拨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项目 组别 例数 拨管前 拨管后1 min 拨管后3 min 拨管后5 min

SBP(mm Hg) R组 30 1212±101 1261±126* 1242±117 1224±108

C组 30 1256±118 1412±151 1382±138 1291±121

DBP(mm Hg) R组 30 732±97 762±105* 755±103 742±98

C组 30 766±101 882±108 854±96 802±91

HR(次/min) R组 30 782±101 802±121* 794±108 788±96

C组 30 824±118 1052±118 1012±107 924±102

注:与R组拨管前比较*P>005;与C组相同时间点比较P

表3 苏醒期呛咳和躁动发生情况

瑞芬太尼组R组(n=30) 对照组C组(n=30) χ2值 P值

呛咳 6 24* 216

躁动 2 11* 795

3 讨论

与其他阿片类药物相似,瑞芬太尼的镇咳作用主要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阿片受体介导产生[3]。本研究中,大多呛咳都发生在带有气管导管并已恢复自主呼吸的患者。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瑞芬太尼通过阻止对气管插管的反应来抑制咳嗽,并作用于中脑的咳嗽中心产生镇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