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循序渐进入佳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循序渐进入佳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文课堂是讲究艺术之美的殿堂。在黄厚江老师的课堂上,我们能充分领略到他高超的“课堂推进”的艺术。他老老实实地遵循着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进退自如地调控着课堂的进程,引领学生用心触摸丰美厚重的中国文字,走进风光旖旎的母语世界。此可谓“循序渐进佳境”。

【关键词】黄厚江 课堂推进 循序渐进 佳境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凭借自己的智慧,把课堂不断推向深入,使之呈现出一种移步换景式的动态美、行云流水般的顺畅美、曲径通幽式的神奇美。这就是“课堂推进”的艺术。

首倡“本色语文”的黄厚江老师,他的许多课例都广为流传,受到了大家的普遍赞誉和推崇。细细品读他的课例,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课堂都遵循着一定的教学规律。在他的引领下,学生们小步轻迈,精神愈见明亮,渐渐迈入了理想的新境界。他的课堂也由此而演绎得风生水起,摇曳多姿,让人乐而忘返,深深迷醉。

黄老师这种“课堂推进”的艺术,即我们常说的“循序渐进”。

在语文课堂上,必得先“循序”,后“渐进”,方可“入佳境”。

一、“序”,是顺序,是规律

循序渐进,不是“骤进”,不是“速成”,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按照既定的速度,一路欣赏,一路攀登,去山顶探寻绝佳的风景。

1.语文课堂要遵循学生思维和认知的规律。

遵循学生思维和认知的规律,就是尊重学生,就是因“材”施教。黄老师执教的经典课例《黔之驴》,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整堂课经历了“寓言引入――品读蓄势――主题深挖”三个逐层递升的阶段,由浅入深,由故事到道理,循序而渐进,水到而渠成,学生因此而慢慢地、稳稳地进入了教学的佳境。可谓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说寓言特征,为下面的读文章和讲故事作了厚实的铺垫;讲故事,又为最后的主题开掘蓄足了势。

黄老师还机智地将最后一个“寓意理解”的环节分解为了几个小步骤,走完一步,再走一步,终达目标。这样一来,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就越来越深入了。黄老师让这个发现真理的过程充满了奇趣。

这种引生“入彀”的技法,浑然天成。由此可见,有了“层次”,分析就有了“过程”。有了“过程”,课堂就有了张力。有了“张力”,结果就万般精彩。

不由想到关于顾恺之先生的一段话:“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这身在佳境的滋味,定然是妙不可言的。正如剥笋一般,一层一层地剥,一点一点地等,当终于见到嫩白如玉的笋身时,必然是情不自禁的欢呼和满足。

2.语文课堂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

黄厚江老师曾在《语文的原点》中反复强调:“语文就是语文,就是要求我们的语文课能够按照语文的规律去学。”所谓归本溯源,寻根究底,这“语文的规律”,正是教学者必须遵循的“本源”和“根底”。

他用无数的课堂案例实践了他的这一理论。他的很多课,既没有缭乱的多媒体,也没有热闹的音乐。他执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质朴清雅,拙中藏巧。

他选用的教学方法,看起来了无新意,显得十分“传统”而“常规”。学生上黑板默写诗歌,老师指导学生纠正书写和标点;抓住关键字“雪”和“送”,在文本中来回穿行;通过师生对比朗读,体悟边塞诗的情感特点……然而,这些看似平常甚至是老土的方法,却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也得到了充分的语言积累和语言训练,让学生把根深深扎在了语文的土壤中,吸足了营养。

确实,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永恒的教学追求,是语文之“根本”。语文课堂不该热衷新奇的形式,也不用追求时尚的理念。我们只需要循着语文学习的规律,踏踏实实、本本分分地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正如黄老师所说:“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不必急着去创新教学方法,我们有很多没被好好运用的传统方法。”

3.语文课堂要遵循文体教学的规律。

语文的篇目文体繁多: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诗歌、寓言……但无论什么文章,只要教者心中有强烈的文体意识,就一定能找到一个精准的切口,有序地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

在执教《黔之驴》时,黄老师没有过多地纠缠于对文言词句逐字逐句的串讲上,而是让学生从三个角度说故事,概括故事,以“寓言”这种文体为抓手,让他们不断地理解文意,学习文言阅读。

在执教《孔乙己》时,黄老师以“手”为切入点,深刻剖析了孔乙己的性格特点,以及造成他悲剧命运的原因,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了想象和创造,充分体现了小说的教学规律。

在执教《阿房宫赋》时,黄老师不厌其烦地让学生朗读,不厌其烦地讲“铺陈”,鲜明地突出了“赋”的特点。

总之,无论是教学思路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内容的裁定,黄老师都做到了“循序”。这就使他的课堂既是一条线又是一个圆,既简约伶俐又扎实丰厚。他是一个谙熟教学规律的人。

二、“进”,是过程,是技巧

课堂的推进,需要教者智慧的调动和点拨,它是教学策略的外显。而黄老师就是那个握着一根细线牵引自如的导者,要带着学生到哪里去,该怎么去,哪里要驻足,哪里要疾走,他胸中自有丘壑。

1.用核心的问题来推进。

在执教《葡萄月令》一文时,黄老师设计的问题是颇具匠心的。随着课堂的不断深入,他顺势而问:“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呢?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葡萄月令》呢?”这是一个助推课堂发展进程的核心问题,是教师有意识的引导、有计划的层次提升,让话题很自然地过渡到了对汪曾祺人格境界的体悟上。学生的思维进入了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2.用积极的评价来推进。

评价包括激励、肯定、补充等等。在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时,一个学生说:“‘古代语言’也是别里科夫的‘套子’。”黄老师追问:“为什么呢?”学生用文中的原话作了回答,这时黄老师进行了这样的评价:“你的分析方法很好,阅读理解就是要善于从文中找出依据。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套子呢?”黄老师既对这个学生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又激励其他学生也“从文中去找依据”,可谓一石二鸟,评价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这样的评价,在他的课堂上比比皆是。

3.用有力的小结来推进。

在执教作文课《写出人物的个性》时,黄老师引导学生饶有兴致地归纳了人物描写的方法,然后他进行了小结:“通过上面的回忆,我们知道,写出人物个性的方法很多――事件叙述、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他把学生们一个个零碎的说法整合成一个明晰的答案,字字铿锵,句句入耳。继而,师生又一起向下一个目标走去――“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来写出一个人物的个性。”

当然,他还用及时的纠偏来推进,用自设的矛盾来推进,用温情的提醒来推进……课堂的进程,在黄老师的有意调控之下,或转,或停,或徐,或疾。于是,他的课堂魅力十足,他的学生也获得了相应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朱熹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其实,教书之法,也莫贵于“循序而渐进。”但是,“循”什么“序”,如何“进”,都是有讲究的。相信从黄老师的课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顾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