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研究比较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镇痛(PCNA)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上肢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拟在PCNA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160例,男95例,女65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70岁,体重40~85kg,无神经系统疾患、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局麻药过敏史,进针部位无破损及感染病灶。术后随机分为两组,PCNA组和PCIA组,每组80例。

方法 患者入室后给予咪唑安定0.02mg/kg镇静。穿刺获得明显异感并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后给予10mg/ml盐酸罗哌卡因20~40ml其中PCNA组注药完成后,于穿刺针旁置入Y型18#一次性动静脉留置针固定备用,术中镇静镇痛均采用咪唑安定和(或)芬太尼。手术结束时即开始镇痛,两组均采用一次性持续镇痛泵。PCNA组配方为:盐酸罗哌卡因15ml加生理盐水到100ml持续泵入;PCIA组:舒芬太尼2ug/kg加生理盐水到100ml持续泵入。两组持续速度2ml/h,PCA单次剂0.5ml,锁定时间15ml,镇痛时间48h。

观察项目

(1)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记录术后12h的VAS评分。镇痛效果:5分为差。(2)记录两组患者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

1.2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2检验。

3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类型、以及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4hPCIA组VAS评分为(0.3±0.1)分,与PCNA组的(0.2±0.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hPCIA组VAS评分为(1.2±0.7)分,显著高于PCNA组的(0.7±0.2)分(P

4 讨论

术后疼痛是人体受到手术伤害刺激后的一种反应,可显著影响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之间的双向调节,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影响手术的预后。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不仅可以延长麻醉时间,还可以因单位时间用药减少降低局麻药中毒的危险【1,2】。本研究表明,术后4h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因为臂丛神经阻滞时应用罗哌卡因,此时其神经阻滞的作用尚未消退;12h时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时臂丛神经阻滞的作用已经消退,如果穿刺时获得明显异感,且留置针深度适宜的PCNA组臂丛镇痛效果确切,而且应用的是盐酸罗哌卡因的长效局麻药,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CIA组,因此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PCAIA。

综上所述,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术后镇痛效果更好而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式。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程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8-529覃剑.梁秀兰.华夏医学.20081,2:409-410

[2] Bissonnette B,Dalens B. Pediatric Anesthesia: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New York: McGraw-Hill Professional,2002:519-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