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论语文课堂“沉闷”现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论语文课堂“沉闷”现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不配合老师,师生互动少的情况,那么,如何改变课堂显得“沉闷”的这种现象,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一、讲究课堂提问艺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艺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接受状况。若问题的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智能的发挥。例如,教《故乡》最后一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话具有深刻的哲理,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可以从浅处进行提问:鲁迅先生所指的“路”,只是简单的地上路吗?(当然不是。这路还包含人生之路,社会之路。)那么“路”和“希望”之间有何联系呢?(路是靠人走出来的,希望也是靠人奋斗得来的。)那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呢?(希望本是没有的,只要我们为之奋斗,便有了希望。)这样,一个深奥的问题解决了,像这样的提问,我们称之为“深题浅问”。与上述情形相反,有些问题尽管重要,但看似浅显,往往为学生所忽视。我们提问时就要引导学生作深入探究,才能得其三味。像这样的提问,挖掘文字深层内涵,我们称之为“浅题深问”。

二、营造相应的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无意识的心理特征以及客观现实条件所创设的一种引起学生的情感和心理上反应的、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的氛围和环境。情景教学由于具有较强的生活现实仿真性,能给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机会,容易激起学生与作者的共鸣,从而较好地把握课文的主旨,因此在现代教育理论中颇受推崇。我认为,情境创设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设计合适的导语

在我听过的很多公开课当中,无一例外地都设计了极富感彩的导语。一条好的导语不但能够在一开始就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定下了课堂的感情基调,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营造了极佳的情感氛围,为这一堂课的学习成功开了一个好头。

2.引述相关的材料

材料引述的目的在于疏通障碍,把学生带到当时当地的那种特定的环境气氛中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何种材料的引述都应当不落俗套,富于变化,引人入胜,从而真正达到情境创设的目的,若方法生硬,程式呆板,令人生厌,就会事与愿违。

总之,只要每个语文老师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确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明确教学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的学生一定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与教师形成互动,造成课堂的“活跃”。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喜欢上语文课的。

(作者单位 河北省鹿泉市铜冶镇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