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将班级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成若干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并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活动。它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究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它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它将传统教学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它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融、心理沟通的过程。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运用以下策略,会收到预料不到的效果。

一、培养合作组长,有效组织合作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显得至关重要。教师要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小组成员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具有合作意识。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要进行灵活协调:对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合作组长应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所做出的不同答案,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如此一来,既培养了组长的组织、协调、归纳能力,又促进了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每组的组长可以实行定期轮换,让每一个学生的组织能力都有机会锻炼,产生多位组织者,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流信息能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学生个别差异的不同,会明显表现出不同的组织水平,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差异就剥夺学生锻炼的权利和发展的机会,而应致力于在学生原有基础上使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优化小组结构,合理确定分工

课堂活动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的过程。组别的划分和组员的搭配是一个需要精心设计的步骤。小组成员的搭配应该是全班学生学习时效果最佳的一个最优化整合。针对每个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素质差异,可采用“好+中+差”的搭配模式。以六人组合一组为例,每一组中,三类学生相应的具体人数分别是:2 、3 、1 排列。三类学生这样按排会起到优势互补、互相帮助、相互促进的作用。当然教师也可以结合自己班级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安排。这种编排的主旨是:将学生的优势最大化、劣势最小化。在小组活动中,不同的成员可以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①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结果和编写小组报告;②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是否都能清楚地说出小组内得出的答案或结论;③资料员:负责查找、整理需要讨论问题的相关资料;④报告员:负责汇报或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结论和答案。一定时间后,再角色互换,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体验、锻炼和提高,这样分工合作也有利于学生增强责任心和合作意识。这种组合实施一学期后,为保证小组力量均衡,可以重新分组。

三、培养合作能力,提高合作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须的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第一,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有些学习好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不需要与人合作;也有一些学生不善于与人交往,不愿意与人合作。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不仅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还能使同学之间增加友谊、和睦相处,从而让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第二,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和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第三,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能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就必须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第四,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合作小组是一个小集体,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和更好地解决问题。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第五,学会搜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掌握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资料等技能。

第六,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

第七,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

教师要在关键之处进行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变换教学模式,增强合作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引起学生合作的兴趣,这是语文教学策略选用时必须把握的宗旨。据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探索出常规可行、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如散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学模式可以是:“一读了解作者,弄清背景;二读把握基调,体会感情;三读理清重点,梳理结构;四读品味词语,挖掘内涵;五读概括主旨,领会中心;六读联系现实,提高认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中间可以用“小组读”“集体读”“听读”“赏大河高山画”等形式,选择配备“文、声、画、像”等媒体信息。再如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教学模式可以是:1.图片激情导入;2.简介作品选集;3.快速感知内容;4.概述寓言要旨;5.研读剖析难点;6.小结文体特点;7.口头创新寓言;8.课外自选阅读。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所选用的教学模式也不同,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了新鲜感、好奇心,课堂气氛就会更加活跃,合作热情就会更加饱满。

五、改进评价方法,科学评定成绩

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常模参照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惟一标准,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高分或好的名次,能够取得分数意义上的成功,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这种评价方法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而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其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教师在评定学生成绩时,可以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还可以运用计算“基础分”和“提高分”的方法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创造性的评价。所谓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前学习成绩的平均分,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引入基础分与提高分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在的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每个学生都能不断地进步与提高。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另外,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性,还应注意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业成绩,将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测验,不同组的测验难度也可以有所不同。各测验组中每个成员的成绩都与原属小组的总分挂钩,优等生小组的第一名与中等生或后进生小组的第一名所得的分值完全相同,这种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竞争,公平比较其贡献大小的做法,最终会导致全班学生无一例外地受到奖励,取得进步,并逐步走向成功。

总而言之,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才能让课堂教学永远焕发着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