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地整理对农户农地劳力投入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了解农户的农地劳力投入意愿和行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解决以及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农地整理效益的持续发展和耕地的可持续性利用至关重要。以农地整理区为例,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在农地整理实施绩效的基础上,对农户的农地劳力投入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农地劳力投入意愿和决策受到农户的自身特征、家庭结构和资本状况、耕地禀赋、市场状况、农地整理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因素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程度有差异。
关键词:农户;农地劳力投入;意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2-0478-06
农业生产性投入是农业增长的重要动力。农户是农业生产性投入的基本主体,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经营主体对农地的投入[1]。农户对农地的投入主要包括劳力投入、流动资本投入和固定资本投入,本研究侧重于分析农户对农地的劳力投入。了解农户的农地劳力投入意愿和行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解决以及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农地整理效益的持续发展和耕地的可持续性利用都至关重要。农户向农地投入的劳力包括自家劳力和外部劳力,外部劳力一般指在农忙时节的市场雇佣劳力和亲戚朋友支援劳力[2]。学术界对农户农业生产的劳力投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有学者认为农户在进行农业和非农产业劳力配置决策时,其行为动机上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为了获得非农收入,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二是从风险规避考虑农户收入来源多样化可以提高福利水平,降低单纯从事农业生产的风险;三是获得向农业进行投资的资金[3,4]。孙新章等[5]对农业产业化对农户收入和农户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关系最为紧密的仍然是农业产业,农户在家庭劳动力分配时,老年人趋向于从事农业生产,年轻人趋向于从事非农生产,许多农户将自家的劳动力投入到非农产业,同时又雇佣外地劳力从事自家的农业生产。高明[6]通过对现阶段农户对耕地投入的实证研究,认为由于现阶段农户种地的单产收入不高,占农户家庭总收入比重下降,进而使得农户对耕地的资金投入与劳动投入双下降,影响了耕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粮食产量的提高。齐永华等[7]以对北京市平谷区116个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建立劳动力投入的质量模型,计算得知农户在各产业的劳动力投入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具有很大差异。张忠明等[8]从农地经营规模的角度对农户农业生产劳动用工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虽然小规模农户经营土地的总劳动用工量低于大规模农户,但其家庭非农产业和外出打工劳动用工量高于大规模农户。
现阶段的农地整理工作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10多年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条件,改变了农业生产用地的禀赋和属性。这势必会影响到农户对农地的劳力投入决策和行为。但有关农地整理对农户农地劳力投入行为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基于农户这一微观视角,在农地整理实施绩效的基础上,对农户的农地劳力投入意愿的影响因素和作用程度进行分析,试图为中国实现农地整理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和制定有效的政策来引导农户进行合理投入提供科学依据。
1 农地整理对农户劳力投入影响的理论分析
1.1 农户对农地劳力投入的经济学分析
1.1.1 农户投入农地的劳动边际产量、劳动总产量
农户一般以单个劳动力为基础,其行为符合“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农户向农地投入资本、劳力等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农业生产,其生产目标是追求农业利润的最大化。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农户投入农地的劳动边际产量是指农户对农地生产经营增加一单位劳动的投入时,农户所获得的农地农产品数量的增量。农户投入农地的劳动总产量是指农户对农地经营投入一定单位劳动数量时,所获得的农产品的数量。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影响,在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农户的劳动边际产量先随着农户对农地投入单位劳动量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最高点A后,随着农户对农地投入单位劳动量的继续增加而减少。但对于农地经营这一特殊生产经营活动而言,当农户的劳动边际产量下降到一定水平时,随着农户投入的单位劳动量的继续增加,其边际产量下降的幅度非常小,接行于横轴且接近于横轴。对于农户的劳动总产量是随着投入农地单位劳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投入的单位劳动数量达到某一水平时,这种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接行于横轴。
1.1.2 农户投入农地的劳动边际收益、收益和边际成本 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户,要使其农地的劳力投入的净收益最大化,其条件是对农地投入的单位劳动数量的劳动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如图2所示,纵坐标表示农户投入农地的劳动收益,横坐标表示农户投入农地的单位劳动数量。图中A点是农户投入农地的劳动边际收益等于劳动边际成本的点,所对应的劳动收益为最大值C点,单位劳动数量为B点。在B点左边时,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带来的收益大于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带来的成本。对于理性的农户而言,则会增加对农地的单位劳动投入。若农户的单位劳动数量禀赋不及OB水平,农户则会按农村劳动力市场价格买进一定数量的单位劳动。在B点右边时,减少一单位劳动投入所减少的收益小于其减少的成本。对于理性的农户而言,则会减少对农地的单位劳动投入。若农户的单位劳动数量禀赋大于OB水平,农户会选择在农村劳动力市场卖掉一定数量的单位劳动。
1.2 农地整理对农户农地劳力投入的影响
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耕地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使得农业生产和管理更加便利,表现为农户投入农地的劳动收益和单位农地面积的劳动边际收益有增加,如图2中曲线m1、m2所示。农地整理实施之后,相等的单位劳动数量能获得更多的劳动收益。农地整理这一政府对农地的公共产品投入行为会替代一部分农户对农地的私人投入,包括部分劳力投入。当农户对农地的劳力投入达到一定数量后,农业产量的增加不再依赖于农户的劳力投入,农户投入农地的劳动边际收益相比农地整理之前会有所减少。农户投入农地劳动的边际成本等于农村劳动力市场对劳动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价格,在农地整理前后没有多大变化,可以视为不变。图中D点就是农地整理实施后农户投入农地的劳动边际收益与劳动边际成本相等的点,此时所获得的劳动收益为最大值,对应的单位劳动数量为E点,相比之前的最优的单位劳动投入数量B点向左偏移,农户对农地的最优的劳动投入数量减少。
1)农户学龄。农户的受教育情况是影响农户农地劳力投入意愿的重要因素。农户学龄对农户农地劳力投入“愿意增加”意愿负向影响显著(P
2)家庭人口规模情况。调查区域农户家庭规模情况的不同,使得农户表现出不同的农地劳力投入意愿。从表4可知,农户家庭人口规模对“愿意增加”意愿负向影响显著(P
3)农机购买情况。农业机械的使用对农地劳力投入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是影响农户农地劳力投入意愿的显著因素。农机购置情况对农户农地劳力投入“愿意增加”意愿负向影响显著(P
4)耕地经营规模。农户家庭承包的耕地面积大小对“不愿意增加”意愿负向影响显著(P
5)农产品市场价格。由表4可知,农产品市场价格对农户农地劳力投入“愿意增加”意愿正向影响显著(P
6)农地整理的满意程度。农地整理这一惠农政策实施的绩效改变了耕地的属性和质量,其必然会影响到农户的农业生产投入决策。从表4可以看出,农户对农地整理的满意程度对农户的农地劳力投入“愿意增加”的意愿有正向影响(P
3 研究结论
1)农户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户对农地劳力投入的意愿。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增加农地劳力投入的意愿越弱。
2)家庭的人口规模情况能反映出农户家庭的劳动力禀赋。家庭人口规模情况对农户农地劳力投入意愿也有较大的影响。农户的家庭规模越大,其增加农地劳力投入的意愿反而更弱。调查区域内一些农户的耕地承包面积普遍偏小,农户对自家农地的劳力投入在现阶段已经趋近饱和状态。由于农户务农的机会成本较高,以及农业的比较效益较低,促使农户更愿意将劳力投入到劳动收益更高的非农产业上去。
3)农业机械的使用对农地劳力投入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是影响农户农地劳力投入意愿的显著因素。农业机械的购买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农户增加农地劳力投入的意愿。在调查区域农户购买农业机械的情况以及家庭所拥有的农业机械数量对农户农地劳力投入有很强的替代作用。
4)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农户对农地劳力投入的意愿。农户家庭承包的耕地面积越大,农户增加农地劳力投入的意愿越弱。农村大部分主要劳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使得一部分农户家庭的剩余劳动力有限,无力对大规模的农地面积投入更多的劳力。
5)农产品市场状况的变化对农户农地劳力投入意愿也有很大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因农户类型不同而有着差异。与市场联系紧密的利润型农户的农地劳力投入意愿受到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农产品市场价格越高,这部分农户增加农地劳力投入的意愿更强烈。与市场联系不紧密的消费型农户的农地劳力投入意愿几乎不受农产品市场状况的影响,这些农户不愿增加劳力投入的意愿一直都比较强烈。
6)农户对农地整理的满意程度,即对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效果好坏的评价,对农户增加农地劳力投入意愿也有较大的影响。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使得农业生产耕作更加便利,一方面在耕地的生产和管理方面能节省农户一定的劳力支出,减弱了农户增加农地劳力投入的意愿。另一方面农地整理有利于农业大户的规模化经营,考虑到现阶段机械投入的使用成本,这些农户会通过增大对农地的劳力投入来实现规模化经营收益。
参考文献:
[1] 谭淑豪,曲福田,黄贤金.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差异及土地保护政策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2,24(2):110-114.
[2] 杨钢桥,靳艳艳,杨 俊.农地流转对不同类型农户农地投入行为的影响――基于江汉平原和太湖平原的实证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9):19-23.
[3] BARRETT C,REARDON T. Asset, Activity, and Income Diversification among African Agriculturalists: Some Practical Issues[A]. Working Paper of 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no,ESA/02-05.
[4] DE BRAUW A,HUANG J,ROZELLE S,ZHANG L,ZHANG Y.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rural labor markets during the reforms[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2, 30(2):329-353.
[5] 孙新章,成升魁,张新民.农业产业化对农民收入和农户行为的影响――以山东省龙口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4,24(4):510-513.
[6] 高 明.现阶段农户对耕地投入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2):43-47.
[7] 齐永华,张凤荣,吕昌河.大城市郊区农户要素投入特征及差异分析――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J].资源科学,2007,29(4):13-17.
[8] 张忠明,钱文荣.不同土地规模下的农户生产行为分析――基于长江中下游区域的实地调查[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87-93.
[9] 史清华.农户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浙江十村千户变迁(1986-2002)[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0] 陈铭恩,温思美.我国农户农业投资行为的再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4(2):24-27.
[11] 张忠明,钱文荣.农民土地规模经营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长江中下游区域的调查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8, 22(3):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