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桂枝桂枝,妈妈要知——桂枝汤巧治小儿胃肠型感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桂枝桂枝,妈妈要知——桂枝汤巧治小儿胃肠型感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老中医”再出马

小侄子现在8个月大,听嫂子说这孩子在两个月内已经感冒第3次了,一中招就发热、流涕、出汗多,还经常吐奶、拉稀、胃口差,每次都得带到医院去打吊针。但是这样反反复复,嫂子实在是受不了了,于是向我这个“老中医”咨询。

面对这么小的宝宝,我确实有点胆战心惊。怎么办呢?小侄子太小,我们没办法从他嘴里得到更全面的病史,只能从妈妈观察到仅有的异常表现来仔细分析。目前看,除了我们都知道的感冒症状外,还有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胃肠道不适,其实这就是胃肠型感冒。那么是要按照普通感冒来治疗,还是按照消化不良来开处方呢?有人认为“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对此病非但无效,反而会导致肠道正常菌群紊乱”,这个观点我赞成;还有人认为“呕吐、腹泻会导致机体脱水、体内电解质紊乱、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这时如果只用止泻药物,也只能是本末倒置”,这一说法也是言之有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小侄子的临床表现当以感冒症状为主症,胃肠症状是伴随症,所以这回得双管齐下、有所偏重。

“……桂枝汤实际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这句话徘徊在我脑海中已经很久了,我想是它派上用场的时候了。首先桂枝汤是解表药,也就是治感冒的方子之一,其功用在于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其次可喜的是,桂枝汤通过调和脾胃,进而达到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阴阳的作用。因此处方如下:

桂枝3克 白芍3克 生姜3克

炙甘草2克 大枣2枚

×3剂

煎服法:水煎服,3碗水煮剩1碗半水,去渣,温服半碗/次,3次/日。

注意:服药后喝温热粥水半碗,加盖衣被保温发汗,见效停药,不效继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黏滑等食物。

处方开好了,虽然药量很小,但还是担心小侄子能否喝得下去,毕竟汤药对于小宝宝来说是个难题。第二天嫂子跟我说:“睡前喝了半碗之后,晚上睡觉仍然全身出汗,不过吐奶、拉肚子好点了,而且这药是酸甜的,挺好喂。”仔细询问了一下,当天晚上的出汗已不像之前那样片刻就把衣服浸湿。看来小侄子挺乖,病情正朝着我的愿望发展,而且还是个甜口的良药,于是嘱咐嫂子按照1天3次再喂1剂。

桂枝汤之问

仔细看上面的处方,大家可能会问:这药量太小了点吧?为什么要喝粥?本来就出汗了,为什么还要发汗呢?别急别急,这些问题正是这桂枝汤的关键所在。

第一问:药量问题——桂枝汤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和大枣五味药组成,其中甘草要炙、生姜要切、大枣要掰,桂枝和白芍的剂量必须是相等的。桂枝汤原方的剂量(成人剂量)本为桂枝9克 白芍9克 生姜9克 炙甘草6克 大枣6枚,婴幼儿一般取其1/2~1/3即可,而且1剂分为1天3次喝。

第二问:出汗问题——认识桂枝汤的人可能都知道服桂枝汤一定要发汗,不出汗就达不到解肌祛风的治疗目的。但小侄子本来就爱出汗,还能给他用这样的汤药发汗吗?这涉及两个名词:什么是“药汗”?什么是“病汗”?书里介绍道,外感风寒表虚证(以发热、恶风寒、自汗出为特点)之汗出为“病汗”,服桂枝汤后之汗出为“药汗”,也就是说小侄子在服药之前所出的汗就是所谓的“病汗”,而服汤药后所出的汗即“药汗”。那这两种汗该如何区别呢?伤寒大家曹颖甫先生载有“病汗常带凉意,而药汗带热意,病汗虽久,不足以去病,药汗瞬时,而功乃大著”,这也为我们判断服用桂枝汤后起效与否提供了信息,我就是据此判断小侄子的病情正朝着我的愿望发展。但是对于出汗的程度该如何把握呢?要做到“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 意思是汗出要遍布全身,使手脚都见到汗,周身温润;要出小汗、微汗,使汗出持续一定的时间(2个小时左右),切不可心急大发其汗,因汗多就会伤正,正气被伤,邪反不去,病必不除。

第三问:喝粥、盖被问题——其实跟我们平常想的一样,喝粥、盖被都是为了好好发汗,桂枝汤发汗力弱,养正力大,故解肌需借粥、被之功。喝粥的机理在于自汗出的病人,津液已不足,津汗同源,若要发汗,则需补充汗源,所以要喝粥以借谷气生津液;喝热粥为的是借助其热力鼓舞胃阳以振奋卫阳加强抗邪,从而达到汗出表解的效果。服药喝热粥之后,还需加盖衣被保温助汗。其中发汗程度如同第二点所述严格把握。由于婴幼儿难以进食热粥,可用粥水或用豆浆机搅拌成的米糊代替,注意温度适宜;衣被厚度也要适宜,还得及时更换。

还有,感冒期间应忌食生冷、辛辣、黏滑等易伤胃阳、刺激性大、不易消化的食物,因为此时人体的正气需抗邪于表,若还要消食于里,则不能集中力量祛除表邪,以致表邪留恋不解,将出现顾此失彼的状况。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感冒。

桂枝汤之症

喝了两天的药,小侄子睡得甜,吃得香,嫂子赶紧问剩下的那一剂还要喝吗?我说:“不用再喝啦。”这便是处方里提到的“见效停药,不效继服”,意思是如果喝了一次即汗出病愈,应当停药,以防发汗太过而损伤正气;如果无汗,则继续服用,致汗出为度,当然不能无限制地服用,建议大家服用2~3剂,如果没效,也要停药。

由于小儿胃肠功能还未发育成熟,因此经常在感冒的时候会出现胃肠不适,只要是感冒症状(以发热、恶风寒、汗自出为主)+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或便秘等),即可考虑选用。如果成人出现类似症状,该方亦是首选。

我说这桂枝汤有效,那总得有人证物证,除了小侄子这个托儿,还是拿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帮帮腔吧。书中有“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的记载。

这句话指出了这种感冒的发病机制是卫强营弱,具体地说,即当风寒之邪侵犯机体卫阳,便会导致卫阳因抗邪而浮盛于外,此时就可出现发热,且其热在肌表,像穿衣盖被太厚的发热似的,故形容为“翕翕”;当邪气损伤到卫阳,机体在外的保护屏障受损,就出现了在内的营阴外泄而见汗出,反之汗出伤营,则营阴内弱,可见发热、自汗出就是卫强营弱的表现。同时卫阳的温煦作用被损伤后,机体经受不起外来风寒的吹袭,就出现了“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的微恶风寒表现。鼻鸣就是鼻塞而呼吸不畅,是外邪犯表、肺窍不利的结果,此外打喷嚏、流鼻涕等鼻部不适均可列入其中。大家都是感冒过的人,判断这种常见的感冒症状应该是小菜一碟了。我想,大家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了“干呕”二字。感冒期间,由于正气抗邪于表而不能顾护于里,将导致里气升降失常,胃气上逆就会出现恶心、呕吐,通常还可见到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等,这些症状并不是邪气入里的表现,故只要解除表证,即可恢复里气之升降。

我们总算了解为什么这感冒症状和胃肠道症状会这么讨厌地蜂拥而至了。再来看看桂枝汤的作用机制。

桂枝性味辛温,解肌祛风、温通卫阳,用于驱散卫分之邪;白芍酸苦微寒,可敛汗、滋阴、养血而和营;生姜辛温发散,降逆止呕;大枣甘平,健脾、益气、生津;炙甘草甘平,补中益气、调和诸药。其中桂枝+白芍,一散一收、一开一合,发汗兼敛汗、调卫兼和营;桂枝+生姜,发散风寒以治卫分强;大枣+白芍,益阴和营以补营分弱;桂枝+炙甘草,辛甘发散化阳,白芍+炙甘草,酸甘化生营阴。同时这五味药都是生活中常用的食物或调料,具有不同程度的健胃作用。五药合用,在外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在内可调和脾胃、调和气血。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本文仅供参考,若家里有宝宝感冒,在没有医生建议的情况下请不要随意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