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孩子触摸圣贤的心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孩子触摸圣贤的心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国家开设了汉语课,“孔子学堂”遍布世界各地,他们被唐诗宋词的空灵优雅所吸引,被戏曲小说的峰回路转所惊愕!中国的古诗文,表情达意言简意赅,诗画结合意蕴悠远,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传习雅言之道,养成君子之风”。加强古诗文阅读,让经典走进我们的校园,融入我们的课堂,浸润孩子们空虚的心灵。在重拾中华宝贵的财富中陶冶性情,体味经典的魅力,争做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代。

关键词:触摸圣贤;美读成诵;诗情画意;笔下生花

新学期开学,我“荣幸”地成为六年级二班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初来乍到,孩子们对我的上任好像并不感冒。追打的,说笑的,喧哗的,应有尽有。其实,上任之前,我已经旁敲侧击,对部分学生做了了解,今天一看,真是“闻名不如一见”啊!难怪这个全年级数学第一的班,语文成绩会倒数第一。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正是其症结所在。“传习雅言之道,养成君子之风”。于是,一个信念在我心中萌芽了:我要将古诗文诵读搬进我们的课堂,通过对经典的诵读感悟,提升孩子们欠缺的人文素养,规范孩子们丧失的中华礼仪。

一、以身示范,激发兴趣

伴随着充满激情的上课铃声,我的第一堂语文课开始了。我轻推窗门,步履轻盈,走上讲台,在黑板上赫然写下:

仿《清平乐》

更深夜静

倚窗揽孤月

一声幽鸿栖不定

墙头斑驳桂影

庭院沉沉风熏

琉璃寂寂露浓

别来音书无个

几回梦里相逢

孩子们,注意喽!老师要将这首词配乐朗诵,希望你们能仔细聆听,看谁能领悟到词中的情感。话语刚落,音乐响起,我用舒缓而沉重的语气,学着古人的样子读完全诗。大多数孩子处于沉默之中,很显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漆黑的夜空也有几颗明星在闪烁。我迅速将目光落在了第二排的身上,她是语文科代表,我很想听听她感悟到了什么。不慌不忙站了起来:“我从‘相逢’体会到一种离别的意味。”很好,请给掌声。瞬间,教室被掌声淹没了。突然,有位学生举手了:“老师,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呢?他是哪个朝代的?”我欣然一笑,这是我刚参加工作时,怀念同窗好友随便写写的。“哇,太棒了!”“真厉害!”从孩子们惊讶的表情、发光的眼神中,我读到了一丝丝悸动。

所谓“学高为师”,教师的文化底蕴直接影响着孩子们对经典古诗词的诵读质量和积累数量。教师应尽可能理解作品背景、作家生活状况,以及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匠心独运。教师只有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灵活地解读教材、驾驭教材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建构一个丰富多彩、朝气蓬勃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意味无穷。

二、美读成诵,熏陶感染

美的语言不一定是诗,但诗的语言一定是美的。接下来,我就要让孩子们在美读中进一步感受到快乐,受到熏陶感染。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从那以后,几乎每天早自习,你都可以听到孩子们诗歌朗诵的声音。经典诗文的诵读,已成为孩子们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日一积累,每周一考查,每月一比赛,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聚沙成塔,聚水成海,孩子们既增长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还弘扬了民族文化,真是一举多得。

三、融入生活,浸润心灵

看着孩子们学习诗词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我决定将经典文学融合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群孩子正在树下一边跳绳,一边唱歌,男孩女孩聚集一堂,好不热闹!突然,我脑中闪过一道金光:对,把歌唱童谣改成吟诵经典不是一箭双雕,寓教于乐吗?说干就干,经我一指点,无论是大课间活动还是体育课上都出现了让人耳目一新的场景:跳绳的孩子不再唱:“新白娘子传奇……”,取而代之的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在“抓壮丁”游戏中“不幸”被逮住的同学再也不必为自己的羞怯抓耳挠腮、不知所措了,信手拈来就是什么“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孩子们背得那么温婉缠绵,我也不禁融入其间了!

学校每周的升旗仪式由“升旗值周班”负责,除了主持升旗仪式外,最重要的就是进行“班级特色演绎”了。我们班的特色自然就是“经典诗词诵读表演”了。孩子们在网上查找视频及资料,再加上自己的改编和再创造,一台《读经典学唐诗》的表演赢得大家阵阵掌声,甚至掀起了其他几个班读经典的高潮。

将经典融入生活,于是乎,孩子们乐也乐了,学也学了,传统的变成新鲜的,新鲜的激起新兴趣。传统游戏、传统文学都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四、大胆尝试,笔下生花

1.在作文中灵活运用古诗词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半年的古诗文诵读,使孩子们受到的熏陶是非常明显的。李菲在《难忘元宵》中引用了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来描写元宵佳节的热闹。陈伟同学更是别出心裁,居然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容漫天烟花飘洒天地的壮观景象。此外,张婷婷在《赏月》中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问她:“你知道其中的含义吗?”“当然啦!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吗?”像这样句中有诗,朗朗上口的句子在作文中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2.诗歌展示会,给孩子创作提供交流的平台

毕业前夕,我们组织了一次“诗歌展示会”,每个同学自创一首诗歌送给老师或同学。虽然孩子们的诗作大都那么稚嫩,但其间也不乏佳品的出现。张晨晨的《月夜抒怀》:“远别天涯各一方,欲寄尺素鱼雁忙。又是丹桂飘香夜,情满红笺月满窗。”让人惊叹不已!李钦的《赠同窗》:“鸿雁凄凄秋月朗,音容历历涩泪催。明朝壮志凌薄云,满载金钵雀跃归。”写出了毕业生的豪情满怀。

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就会挨打;而一个民族,没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信仰就会丧失,前途就会虚无,人格就会异化,最终沦为精神奴隶。语文教育的任务,是要通过‘立言’来‘立人’。当前,中小学生在物欲、名利的引诱下,人文素养欠缺,基本礼仪较差,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才能让他们爱上语文课,于语文中提升自我修养,传承中华文明?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给了我们答案:“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到二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

回顾这一年的校园生活,真可谓“微风翻墨,香飘四溢”。孩子们在诵读经典中陶冶了性情,开阔了胸怀,文明了言行;在诗情画意中提高了阅读能力,增强了艺术鉴赏能力;借助经典诗文中所蕴藏的“美”,他们知道了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美好!

(作者单位 重庆市璧山县城北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