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化疗患者静脉给药中的安全隐患与预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化疗患者静脉给药中的安全隐患与预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针对肿瘤患者静脉给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安全护理能力和应对方法。方法 对34例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给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观察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 药液外渗得到及时控制,局部静脉炎除1例出现静脉闭锁其余均痊愈,皮肤坏死者经过外科换药处理后痊愈。结论 护理人员应熟悉化疗患者给药安全知识,规范管理,坚持以预防为主,力争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关键词】 护理人员;患者;静脉给药安全隐患;预防

静脉化疗时,因药物的化学特性对血管刺激性强,具有损伤血管内膜,引起平滑肌痉挛、静脉炎[1]。药液外渗处理不当易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治疗和护理工作造成很多不便。

1 临床资料

1.1 病历资料 对本院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内科住院化疗34例患者静脉给药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观察总结,其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6~72岁,平均51岁,乳腺癌14例,肺癌8例,胃癌5例,直肠癌4例,急性白血病3例,均采用外周静脉给药,给药过程中出现药物外渗8例,出现局部静脉炎3例,局部皮肤组织坏死2例。

1.2 处理方法 出现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药物注入,保留针头,接一注射器抽吸,尽量吸出局部外渗的残液,用0.25%~0.5%利多卡因加入地塞米松5 mg做皮下环形注射,局部封闭,使用相应解毒剂,24 h内局部加冰袋冷敷,达到镇痛、减慢吸收吸收作用,局部肿胀明显时,24 h后可给予硫酸镁湿敷,起到消除肿胀的作用,有感染迹象或已有感染者应进行清创换药处理,在关节、大血管和肌腱附近渗漏发生炎性反应给必要的外科清创术[2]。

1.3 结果 药液外渗得到及时控制,局部静脉炎性反应除1例出现局部静脉闭锁外其余均痊愈,皮肤坏死者经过外科换药处理后痊愈。

2 预防对策

2.1 化疗给药必须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执行 注药前应告知患者,加药时如果有不适或疼痛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即使没有外渗的征象,也应立即停止药物注入,按抗癌药物外渗予以处理。强刺激药物给药过程中,护士必须在病床旁密切监护直至药物注入体内,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液,按化疗外渗处理。

2.2 正确选择注射部位,提高穿刺水平 选择充盈、平直、血管弹性好且易于固定容易穿刺的部位,如手背静脉、桡侧浅静脉、肘正中静脉等,避开已破损、闭塞或者有炎性反应部位的静脉,穿刺部位由远而近,提高血管利用率,左、右交替使用静脉,让受损静脉有一个恢复过程。执行静脉穿刺的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熟练的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

2.3 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 严格无菌操作,准确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应先用刺激性强、毒副作用大的药物,后用刺激性小的药物,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边用药边观察有无回血,确保穿刺针在血管内。根据药物特性调节输液速度,化疗药物与血管壁接触时间延长,发生炎性反应的概率就会相应增加,当疗效与输液速度无关时,应尽快输入[3]。

2.4 用药后局部皮肤的保护:正确拔针,快速注入生理盐水后,顺血管走向拔针,再迅速压迫3~5 min,抬高该肢体,防止针孔渗血、渗药刺激局部。用药后指导患者对穿刺部位的皮肤轻轻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局部注意保暖。

3 小结

静脉化疗给药过程中的隐患在于预防,如注射部位选择、合理保护血管、提高穿刺技术、正确掌握药物的输注浓度和方法,一旦发生药物渗漏及时采取局部封闭、冷敷、解毒剂、药物湿敷等方法,以避免发生更严重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

参 考 文 献

[1] 刘爱玲,石会玲.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57-858.

[2] 张惠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79-280.

[3] 陈慧.化疗药物渗漏的预防和处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