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线的装饰性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线的装饰性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工笔人物画创作过程中,注重线条装饰意味的把握越来越受到艺术家的关注。本文以工笔人物画中线的装饰性发展历程为研究线索,运用图像学、美术学及历史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整理与归纳,分析了工笔人物画中线的装饰性的特点,以及现代工笔人物画中装饰性线条的运用。本研究旨在对工笔人物画中线装饰性的一个小结,也是为现代工笔人物画家提供有意的启示。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线;装饰性

引言

在对当今工笔人物画的学习创作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反思和梳理过程中,加强线的装饰性处理对于新时期工笔人物画的创新是不无裨益的。研究工笔人物画的历史发展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传统,这是创新所应倚重的基石。在此基础上,对东西方艺术观念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合理地运用西方装饰绘画的理论和技法,在创作中注意线的装饰性的把握,既服从于感性,更自觉于理性思考以追求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

1 追溯古代的人物画中线的装饰性

工笔人物画的由来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在原始人的生活器具及岩洞中可以看到绘有人物的图案纹样,现在已发现的史前岩洞壁画、陶器、画像石、画像砖等,还有早期的青铜器、石雕陶俑都能找到简略的人物图案。在这些器物图案或壁画中都使用了大量的线条,其中有斜线,竖线或平行线等丰富多样极具富有装饰性。

1.1 从原始陶器中寻找线装饰性的萌动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盆》,在古代陶器中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它属于仰韶文化。盆内壁绘一滚圆的人面形,头发挽成三角形高高竖起,好象头在水中头发才会如此,眼睛眯起两条横线,鼻子为一倒置的“丁”字,嘴以两个对尖的三角形表示。在这幅画中,原始艺人们合理的运用点、线、面使其相互协调,其中在线的运用方面巧妙的运用了弧线、斜线、竖线和平行线,丰富了画面并且富有装饰意味。

1.2 早期的工笔人物画中线装饰性的特征

最早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应该是战国时期的帛画,其中有我们熟知的《龙凤人物图》。《龙凤人物图》是在1949年在古楚之地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这幅画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早的中国画。这幅画用毛笔绘制,线条劲挺有力,除用线外,还使用了墨块,部分地方勾勒后又用色彩进行渲染,人物口唇及衣袖上还施点了红色。尤其应该指出的是画面的点线面的运用装饰感极强。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画家没有按照写实的方法画出,而是有意的进行了分类、加工和装饰。如衣服的纹样用了四五种方法,而凤的各种羽毛、翅和尾羽也用了多种组合装饰,龙则用了黑白条纹。这幅画既有生活的原形又高于自然,已基本形成中国画用笔用墨的风格,同时也说明了我国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形式在战国或更早已经发展成型。

赏析古代岩洞壁画、陶铜器以及编织品中的人物鸟兽花卉等图案纹样,可让后人对造型艺术产生无尽的神奇的冥想。早期的绘画既有纯粹性,但更多的还是出于实用、功能性的驱动。从各种图案纹样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艺人们有意无意的描绘,却使我们体味到线的装饰美,同时也成就了艺术美。看这些图案纹样稚拙朴实,找不到章法及概念的痕迹,绘制时无拘无束,自由驰骋,如聆天籁之音,这应是当代艺术家悉心追求但却很难达到的创作境界。

2 工笔人物画中线装饰性的成熟

中国工笔人物画至魏晋时期已日趋成熟,在汉代工笔人物画线描技法、想象力及复杂画面的构图能力基础上,更加讲究系统的绘画技法,出现了不同风格丰富多彩的表现技法。也留下了一些旷世名作,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传》;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萧绎的《职员图》等等。这些名作也成就了成熟时期的装饰风格,也强烈地体现出了线的装饰性。

2.1 顾恺之艺术作品中线的装饰韵味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根据西晋张华的《女史箴》所画。图卷中的一系列人物的形象注重用线来造型。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顾恺之已将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的境界。在绘画风格上,墨线衣纹勾完后又用淡赭线复以全勾式晕染,在嘴唇、衣带饰物上涂有朱红色块,发髻和器物则用重墨块来画,形成红、黑线面的对比,富有韵律和装饰韵味。

顾恺之的另一幅代表作品《洛神赋图》画卷,再现了曹植所作《洛神赋》中的浓郁的诗一般的意境,人物故事情节置于自然的山水环境中铺陈展开,充分发挥了艺术的想象力。人物造型刻画气韵灵动,典雅超凡,又不乏肃穆安详。在线条处理上随意悠缓,犹如“行云流水”般的松弛,尽管人物与自然山水的对比上,“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然而穿插有致,疏密得当,富有浓郁的装饰味道。

2.2 从吴道子人物画中深刻体味线的装饰性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辉煌的时候,工笔人物画也得到空前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肖像画、人物仕女画宗教绘画的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肪、孙位等。这个时期的画家强调对人物心理刻画,使人物外形特征更为显著,也更具形式美感,线描形式的笔法创造,是唐代工笔人物的一个重要成就。

吴道子的线描作品《八十七神仙卷》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在这幅画中通过衣纹的线在画面中有秩序、有规律的反复,形成画面的节奏感,增强了庄严、肃穆的气氛和动人的艺术感染力。使我们感到在仙乐的伴奏下众神轻转莲步,踏着音乐的节拍徐徐前行。衣服由于行走与风势而产生晃动,变化丰富而统一于一种势向中。线条的疏密聚散也形成了很强的节奏感。行笔磊落,笔势圆转,线条既有力度又有波折起伏变化,尤其在人物衣纹的勾勒上笔势更加紧劲飘举,富于动感,有如当风吹动的复杂变化,强烈的体现了线的装饰意味。

3 融合东西方的艺术语言发挥线的装饰性

传统工笔人物画以“不以之似”“以形写神”的造型手法,富有节奏韵律的线条,“随类赋彩”的设色,“气韵生动”的意像来体现其绘画性的。工笔人物画同时又是以装饰性见长的一个传统画种,其线的装饰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果线的装饰性运用得当,那么它就会增加创作本身的艺术性,反之则有可能降低其艺术价值,甚至背离基本的创作法则。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东西方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我们应该在保持中国特色的前提下学习西方。装饰性是源于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审美准则,是得天独厚的,只是西方近代把装饰绘画理论化系统化而已。]因此我们在学习借鉴西方构成艺术,抽象艺术以及装饰性表现手法时,仍应保有民族的审美习惯和艺术理念。

结论

创新就意味着扬弃,创新更是一个博采众长的过程。在创新过程中,现代科学成果,创作技法必须转化为本民族的艺术语言,用来强化工笔人物的艺术特点。挖掘传统绘画数千年的积淀,追求画面更加气韵生动,含蓄幽远,宁静飘逸的情趣。在创作过程中重视线的装饰性的运用,增强其现代感,又不违离传统。如果说一些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一些传世之作已经在线的装饰性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而今天我们创作工笔人物画更应该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精神,吸收和融和其他画种可资借鉴的手法,创造出在线的运用方面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 顾迎庆. 顾迎庆重彩人物[M].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3.

[2] 郭玫宗. 中国画艺术欣赏[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8.

[3] 洪再新,《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12。

[4] 叶朗 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

作者简介:刘光甫,男,198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2010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平顶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