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原来学习可以这样让人心情愉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原来学习可以这样让人心情愉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校本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以及调适学生心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习是快乐的行为,乐而为之

校本课程在内容上具有的教育性和趣味性,能够有效地激发选修学生的主体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合理形成,弥补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在学生情感价值取向方面的空白。凡是进过学堂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一门课程从情感上吸引了自己,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自觉行为,基于这样的认识,校本课程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多样化和趣味性需求。

二、学习是一个先“愤”后“悱”的过程

校本课程在学习方式上具有的启发性和实践性特征,要求教学的过程不再是陈述性知识的简单灌输,而应有利于诱导主体探索能力的提高与创新。诚如《论语-述而》中所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学家朱熹对解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也就是说学生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如果不是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

校本教材刚好弥补了国家教材在培养学生启发式、创新思维方面的缺失,囿于传统升学的压力,现行课堂教学模式多数以教师的意志为主,学生上课时最重要的任务是“认真听讲”,而不是主体参与,积极思维,先“愤”后“悱”,直到在教师点拨下能够“举一隅而三隅反”。选修校本课程是学生的自觉行为,学生对自己的选择有明确的期望值,他们的内在潜能也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在这种良好的思维状态中,教师完全可以做到先“愤”后“悱”。也就是说,基于学生主动思考的自觉性,教师可以乘势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打开学生的智慧大门。

三、适合自己的,也许是未来发展最快的

校本课程具有的特色性和针对性,可以突破被动“抄袭”知识的樊篱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国家课程有利于学生共性品质、基本素养的培养,校本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品质的发展。试想,如果每一位高中学生都能在学校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的课程内容,都会情不自禁的沉迷其中,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即使考不上大学,他也会拥有自己的康庄大道,自信的走下去!

教育是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一个过程,单一教材指导下的程式化教育,用所谓的正确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扼杀了具有异向思维的学生品质。众所周知,创新思维永远和异质思维结合在一起,打破惯性思维的窠臼往往成为缔造伟大思想的发源地。如数学家高斯在当学生时用一个晚上的时间解决了一个延续了2000年的数学难题(用一把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一个正17边形),事后他在回忆当初的情形时说,如果我知道这是一道2000年来没有解决的数学难题,我是不会这么快就能解决问题的。

四、原来学习可以这样让人心情愉悦

新课程理念指导的校本课程具有教育的实效性,校本课程在内容设计上很容易抓住学生脆弱的心理,给予选修者恰当地心理干预,让学生感受到自觉学习行为带来的心理满足感,由此不再惧怕某些课程带给自己的心理阴影,笔者在和参与选修课的学生交流时,明显的感觉到了学生脸上的阳光气息,有一位学生不无感慨地说,原来学习可以这样让人心情愉悦!我不再担心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让学生重新擎起自信的大旗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得不承认,部分学生畏惧学习的心理现象和我们的教育方式以及使用的教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种政治口号型、道德宣教型却没有人文关怀型的教材模式让无数鲜活的生命个体从走进学堂的那天开始就无可适从。在个性化的潜能得不到有效发掘、人格品质得不到有效培养的情况下,部分存在心理偏差的学生难免会产生迷茫、困惑的心理状态,于是厌学思潮如同潮水般漫延,网吧里多几个堕落的灵魂就非常自然了。

校本课程的内容设置一旦获得学生的认同感,那些厌学的学生就会自然地重新思考、定位自己的成长方向,他们的心理焦灼状态就会逐渐得到改善,人生新的希望又会重新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