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关日语中汉字的误用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关日语中汉字的误用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从中文与日语汉字对比角度出发,以中国日语学习者的一些实际日语误用例为基础,分析说明了在中文与日语当中存在着母语干涉现象。同时也分析说明了造成这种错误使用的原因,除了母语干涉之外,还有对日语汉字学习不足等原因。因此,作为日语教学者,应该在日语教学当中,以中国日语学习者为对象,专门针对日语和中文当中的汉字,深入准确地分析其用法、意思、区别等,并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才能避免母语干涉,更加正确地帮助中国日语学习者学习日语。

关键词: 日语 汉字 误用分析 母语干涉

在外语学习当中,有时,母语的一些语言习惯,会对外语学习造成妨碍。外语学习者被母语影响,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在语言学当中,把这称为母语干涉。母语干涉这种语言现象,经常会出现在词汇和语法等方面,而作为学习日语的中国人来讲,在汉字的使用问题上尤为明显。这和日语中出现的大量汉字息息相关。在中文和日语当中,有着很多形似但意义不同或形同意义相同的汉字。

一、同一形态,不同意思

日语中残留着很多的汉字。在此当中,有很多与中国的汉字具有同样的形式、同样的意义的字。例如:学校、化学、数学等。然而,对于中文和日语来讲,即使是同样的汉字,意思上完全不同的也不少。中国人在读日语文章的时候,经常用中文意思来理解日语中的汉字,从而经常造成一些错误。这一般被认为是一种母语干涉。

例如:

二、中文词汇被误用

上述所列举的,是日语中的汉字和中文中的汉字,在保有相同形态的情况下,却分别表示不同含义的例句、例词。其实,在日语学习当中,中国学生也非常容易在造句当中,误用中文词汇来表达日语含义。这些词往往从字形、字义上来看,都貌似可以理解。但实际上,这些汉字作为日语的意义来理解时,就会出现诸多错误的地方。例如:

(1)错误例:「大学の勉の方法は、中学校の方と大きな区がある。

正确例:「大学の勉の方法は、中学校の方と大きないがある。

(译:大学的学习方法和高中的学习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

(中)不同(日):区する(区がある?)、する、区、差、い

(2)错误例:「故にるときは切に感じる。

正确例:「故にるときはしみを感じる。

(译:回家乡的时候,感觉很亲切。)

(中)亲切(日):しい、しみがある、心がこもっている、切である

(3)错误例:「私はについて趣を持っています。

正确例:「私はについて趣味を持っています。

(译:我对经济很感兴趣。)

(中)兴趣(日):味がある(味を持つ)、心、おもしろみ、趣味

(4)错误例:「とにかく、この活は意がずいぶんありました。

やお金を失いましたが、を得ることができました。

正确例:「やお金を失いましたが、体を得ることができました。

(译:不管怎么说,这个活动很有意义。虽然花时间和金钱,但是能得到一种体验。)

(中)体验(日):、体

以上误用例,是同样规则于母语及第二语言中同时存在的一种体现。也就是说,在母语这一方面适用的规则,在第二语言当中也可以使用,虽然不可以算是错误,但从整体上讲,有点适用过度,多少会有点不自然。

比如从(1)的例子来考虑:中文和日语当中都有“区别”这个词,但是,为了更准确地表达文义,在这样的句子中,日语一般会使用“いがある”,这样会比较自然。当然,造句出错的原因,也可以是单纯的说错、记忆错误及学习不足等原因。

三、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本文例举了中国日语学习者的一些日语误用例子,通过分析可认识到:之所以会出现此类错误,多是由于中国学习者,将日语中的汉字作为中文来理解。因为日语和中国的汉字以同样的形式、同样的意义出现的字词非常多,对于以中文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讲,在看日语中的汉字时,常常会以中文意思来理解其意思。然而,中文与日语中的汉字也有字形相同、但意思或使用上完全不同的情况,所以不可以单纯地按照中文的意思理解日语中的汉字。

四、结语

如果对日语中的汉字学习不足的话,中国日语学习者将会在日语学习中止步不前。因此,作为日语教学者,更应该在日语教学当中,以中国日语学习者为对象,针对日语和中文当中的汉字的用法、意思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才能更加正确地帮助中国日语学习者学习日语。

可是,从现有的流通于中国国内的日语教科书来看的话,从日语汉字的练习、日中汉字的差异等角度教授的还很少。这是日语汉字指导在中国的日语教育当中,不太被重视的一种表现。那么,明确中国日语教育的教学方向,赋予日语汉字词汇指导一定地位,以及如何加强日语汉字的指导教授,等等,将成为今后日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木昭.用分析――「努力に勉するをめぐって.『要34早田大学学教育研究所,1994.

[2]堀口子.日本教育と会分析.东京:くろしお出版,1997.

[3]森山卓郎.答と管理システム.阪大日本研究Ⅰ,1989.

[4]山根智.日本のにおけるフィラ.くろしお出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