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维度及对策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维度及对策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由于规制安排不合理、技术资源薄弱、市场营销能力有限、资金投入不足等导致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需要通过加强规制建设、构建企业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技术基础和技术体系、增强企业营销能力和加大研发投入,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 规制维度 技术维度 市场维度 资金维度

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维度分析

1.规制维度分析。按照制度经济学理论,任何经济活动和经济资源的配置必须依制度安排进行,其效率受制于规制的合理与否。同样,技术创新与相关规制二者的良性互动才能实现技术创新效率的最大化。从宏观上规制因素主要指国家科技管理体制、政策和法规等因素。微观上看,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所拥有的组织协调资源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积累性能力,企业作要有足够的激励力和凝聚力,才能聚集各种资源力量培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进行技术创新活动,而这种力量根源于健全的企业规制体系。该体系应该包括主要包括产权制度、组织结构、各种管理制度、企业家、企业文化和制度化的营运系统等。

2.技术维度分析。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具有积累性的,后续的技术创新总是依赖于先前的创新成果和条件。宏观上主要涉及到国家科研机构的科研实力和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能力。尤其是技术研究与开发涉及的基础研究主要针对自然规律和创造学术性新知识的研究,风险性大,有显著的公共性,从企业特征和实力上看,不会自愿从事这个阶段的研究,只能由大学和科研机构等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部门支持体系来完成,并需要政府的资助和扶持。微观上主要涉及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技术合作能力等。企业所拥有的技术装备与设施、高级技术人才、技术开发中心、工艺与质量控制等技术条件直接决定企业技术、工艺和产品创新能力和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为符合开发目的批量生产能力或规模生产能力。所以,在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中需要对企业相关技术设施进行协同建设。

3.市场维度分析。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源于企业的利益驱动和市场竞争压力,所以企业追求技术创新的效率首先是市场效率,这种市场效率要最终体现在技术创新所产生的结果―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标准等在完善的市场体系下,依靠市场营销能力,在市场上进行流转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逐渐完善,企业是否愿意在收益和风险并存的研究开发活动中冒险创新及其成功率由新技术产品的市场前景和能使新技术产品成功进入市场的商业化能力或市场营销能力所决定,即市场研究能力和市场影响力。前者指发现技术的市场潜力和主动获取技术市场驱动力的能力,包括研究技术发展趋势和技术竞争情报,研究技术应用前景和技术成果的市场价值,为技术创新项目进行可行研究提供技术发展信息和市场信息,为企业进行市场定位提供依据;后者源于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品牌的影响力,是市场或社会公众往往通过市场上的最终产品、品牌培育、广告、诚信、联盟、公共关系等市场行为、政府管理、媒体报道、社会舆论等来认知的,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决定企业市场地位的能力。

4.资金维度分析。任何一项技术创新和发明,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只有资本雄厚的企业才有可能从事高水平的技术研发投资。在企业自有资金短缺、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的情况下,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很难取得商业性资本的支持,要求一种可适应周期长、风险高的投融资体系的支持。显然,风险投融资渠道的畅通更有利于企业为技术创新进行资金筹措和分散风险。

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成因分析

1.规制安排不合理。宏观上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我国科技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宏观协调机制和科技投入机制不健全,科技资源配置分散重复严重,产学研之间和部门地区之间,各成一体,无法形成合力,严重影响了我国技术创新的平衡发展,并导致了低水平的重复投资和浪费。另一方面相关法律政策建设的缺失及其执行不力问题并存,如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实行的低价微利政策;政府采购法中没有体现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税法与税收政策也没有体现对自主创新的鼓励作用;专利法施行中存在专利权归属、专利权转让方式的选择与定价的合理性等操作方面缺乏详细具体的法律依据以及有法不依等严重问题。微观上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不完善,自主创新的愿望不强烈,依然具有靠政府扶持、靠争项目投资、靠优惠等依赖心理,倾向于获取短期的经济回报经营战略;几乎所有企业还没有有效的投入增长机制;企业经营者缺乏企业家精神;组织结构机械僵化以及企业文化中也缺乏一种积极创新的文化精神和不善于“合作”的成份等。

2.技术资源薄弱。我国15个行业中,关键技术的掌握与应用及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5年~10年,个别行业则落后20年~30年。我国2.8万多家大中型企业拥有研发机构的占25%,75%的企业没有一个专职人员从事研发活动,绝大多数企业只从事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生产。从技术装备来看,我国高精尖科研设备与设施基本完全依靠进口,发达国家对该类装备出口又慎重和有限制,加上资金限制,科研装备严重不足。与此同时由于科研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导致大型的高级科研装备利用却非常不足,其利用率只有25%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了170%~200%。我国企业生产设备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不到6%,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质量监控设施等应用停留在一般水平,制约了企业R&D能力和制造能力。从技术人才来看,我国每万名劳动力中R&D人员比较,只是日本、德国的十分之一。从高级科技人员最密集的30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来看,仍有84家没有一名博士,在中央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只占2.1%,高级技师仅占工人队伍的0.16%,国家级技术中心和中央企业情况尚且如此,其他企业的状况可想而知。

3.市场营销能力有限。我国企业市场营销中最大的问题一是市场研究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有限,不能为成功进行技术创新捕捉、识别和把握市场机遇,无法进行科学战略规划和策略组合,导致企业行为的短期化。二是无法将技术创新与产业链进行有机结合,不能有效将技术创新链向市场、向社会、向产业延伸。除了资金限制、企业经营能力限制等原因外,主要是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匮乏、水平低下,不能对技术创新成果应用扩散发挥技术评估与产权评估、信息与联络、谈判与交易合作等服务。三是市场拓展能力不够,缺乏具有国际市场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家我国企业发展成为具备全球竞争实力,拥有全球市场、全球驰名商标和全球采购系统的巨型公司,这和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相距甚远。

4.资金投入不足。2005年我国R&D投入占GDP比重为1.34%,而2003年以色列、瑞士、美国、日本、韩国该比例分别为4.39%、4.27%、2.6%3.15%、2.54%;总量上只及美国2846亿美元的6.5%和日本1353亿美元的13.7%。从代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R&D投入占销售收入和GDP比重看,2004年我国大中型企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为0.71%,而人均研发经费支出仅为美国的1.2%、日本的1.1%;2004年500强企业中373家企业统计结果显示, R&D投入占GDP比重平均为1.2%,其中大于8%的有7家,5%~8%的28家,3%~5%的37家;该比例最高的国内企业东软集团和华为公司分别为15.72%、12.6%,远低于美国制约企业塞普柯拉和法国的达索软件系统的59%和29%。保持引进技术资金投入和消化吸收资金投入的合理比例,是引进吸收后再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2004年,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为397亿元,而消化吸收经费仅为61亿元,二者之比约为8∶1,严重失调。在国外的技术引进中,通常二者之比是1∶2~5。企业R&D投入强度低,不仅和我国企业利润率低、财力有限有很大关系,也于风险投融资渠道不畅有关系。

三、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1.加强规制建设。首先,政府要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从投入推动和产出拉动两方面支持R&D活动,不仅加强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与法规建设,加大执法力度,还要结合政府采购这种更为实际的支持方式。因为庞大的R&D支出和营销费用等创新成本需要规模经营来支持,一定的初始国内需求可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推动企业进入新产业或抓住新的市场机会,当市场需求不明确或不足时政府采购形成的需求意义重大。其次,树立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建立一套有效的特色管理体系,为技术创新奠定组织管理基础。

2.构建企业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技术体系。首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壮大科技资源和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服务。一是从战略上确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有效支持创业企业的成立和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三是稳定支持知识创新机构从事基础研究、前沿和尖端技术研究和公益研究,形成学科优势,培养学科带头人。四是大力支持重点企业和骨干企业建立不同层次的研发机构并承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形成一批具有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的技术创新企业。五是改革教育事业,造就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引导科技中介机构加强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等。其次,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加快消化吸收的速度,加强自主技术研发力度;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先进管理技术对现有生产过程进行改造,提升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以组建技术中心为重点,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气氛,充分调动技术开发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技术合作能力,积极探索有效的合作创新模式和利用外部创新资源,弥补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

3.强化企业市场营销能力。首先,加强企业市场研究能力和营销战略规划能力,研究市场发展规律,掌握市场需求方向,将技术创新和投资规划与营销战略规划结合起来,有利于把技术创新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到竞争优势,提高技术创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实施自主品牌战略,形成品牌忠诚,提升国际市场影响力,为技术创新成果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实现商业价值、收回创新成本创造条件。

4.加大企业R&D投入。首先,企业要逐步提高研发强度,至少要在3年内将研发强度提高到2%以上,企业的技术研发才能进入技术创新阶段。其次,企业加强与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争取金融支持与财政部门的财税支持等,广开财源,弥补创新资金的不足。再次,政府在不断完善国家科技创新基金体系和支持体系外,促进各类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担保公司的发展,畅通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赵爱英: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环境因素分析[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7年,4期

[2]中国大企业集团经济实力继续增强 竞争力水平稳步提升[OL].中国统计信息网,2006年9月21日

[3]朱新武.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地位提升[J].人民日报.2006年12月18日

[4]自主创新九大问题点评[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6年,3期

[5]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课题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再造企业竞争优势[J].企业管理研究,2006年,3期

[6]张彦宁:中国企业要勇于跨进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J].企业管理研究,2006年,3期

[7]张昌彩:我国技术引进的问题与对策[J].新华文摘,2005年, 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