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好课程资源 触发语言魅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好课程资源 触发语言魅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信息社会,尤其作为新课改这个特殊时期,教学资源作为教学载体更多地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它与教材一样担负着信息传播,与学生相互碰撞与对话的语言文字载体。因而,我们今天看待教学资源应该与教材一样等同的地位。有位诗人这样说,你若把写作对象活化的话,对象的心里也会通过自己的眼睛把心里话传递给你。正如我们在黑板上画个圆圈,低年级同学的意象与高年级的不一样。这姑且不看人的灵性,起码来说这是人赋予圆圈的灵性。假如学生在学习文本之前(每天的预习作业)就自主地奔向大自然或学校的图书室或阅览室,班级的音像图片……并且让学生的这种方式成为一种习惯,长此以来,我们的教师对杜郎口教学模式,早就毋庸置疑了吧!

一、课程资源是催化学生质疑的生长点

前两天,我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草原》一课,当教师在文本的意境中踏进“路上见闻”时,学生先是自读,接着是个人批注,再后来是学生情不自禁地合作交流。正当老师带着同学们畅所欲言的时候,一个女同学忽然站起来质疑:“老师,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看不见一点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忽飞忽落的小鸟怎会看不到呢?’”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在网上已查过了,这是作者的一种修辞手法,是反衬了草原静得出奇,再加上草原的一碧千里,翠流的大背景,更显得令人心醉。”还有一位同学说:“老师,从这一句我仿佛看到静寂的草原如此辽阔,让人纵马高歌,心潮起伏。我知道在草原上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有那种‘洒脱’的醉人感受。如果你闭上眼,你会真正感觉到什么叫诗情画意,什么是如痴如醉。”当学生读出: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迀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一位同学即刻起来反问,作者为什么要谈小河是明如玻璃,如果你是小河,你会如何倾诉?如果作者是小河,又怎么想到玻璃呢?一串迫击炮似的追问,直把课堂推向文学的殿堂。一节课下来,我心里真是烫,眼睛亮了起来。这就是实在,是语文教学的最实在。我们姑且不谈在课堂上学生生发智慧,就是我自己也感到智慧被学生真正地开发,我总觉得这是一种教师真正含义上的享受。

二、课程资源是教师为学生提供课程体验的砝码

学生读书在于欣赏后的熏陶,只有熏陶才有生情可言。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即便生了情,但在口头上仍是表达不出,原因还是我们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文化底蕴。而这种文化的源泉源于课内以及课外教师引导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江苏教育》2008年第2期登载了特级老师孙双金与吴老师同上一节课的细节:他们上的:是《拉萨的天空》一课。有老师觉得思路较清晰,教学重点也较突出,但太关注语言分析,很少关注学生的语言感悟与诵读。孙老师这节即兴课安排了这么几个环节:一是让学生猜教师板书的秘密,他用白粉笔把“拉萨”两字写得较大,把“的”字写得较小,用蓝色粉笔写“天空”两字;二是让学生到室外观察南京的天空,回到教室用一两句话描述;三是以读代讲,抓比喻句让学生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四是用竞赛方法当堂背诵精彩片断;五是扣住“神往”一词。学生兴致勃勃,下课铃响后仍不肯离去。

由于是即兴上课,孙老师也只是即兴让学生观察南京的天空。这就是体验,孙老师正时刻关注着学生的体验(观察、诵读与感悟)。学生有了体验与感悟,才有所生发,才使学生在下课后久久不肯离开课堂。

三、课程资源是师生幸福的乐园

杜郎口的经验面向全国推广后,有些教师对此黯然叫苦。有人认为,杜郎口的老师别看课堂上轻松,但课外要花多少功夫呀!笔者认为,教师课外虽然花了功夫,但这个功夫是令我们开心的,幸福的。《安塞腰鼓》是苏教版六年级的一篇意境深远、用词深奥、抒情性极强的散文。在解读课文教材中,若教师仅仅基于对文字理解、分析的层面上,一是耗时,二是费力,甚至会把学生领进精词美句的旋涡“泥潭”之中,学生将会愈嚼愈迷。为了学生体验、比较,有感而发,有感而比,有感而修订、反思,我在预习作业意设置了一道“老师和同学一起走进学校的腰鼓队,亲身体悟安塞腰鼓的内在震撼力”。课后,我和同学们一起去参加了学校腰鼓队活动,一个个矫健的步子以及撼动心弦的鼓声,无不在心间涌起层层浪花。课堂上,学生情趣盎然,读得朗朗上口,说得妙趣横生,就连后面听课的老师也是无不叹服。

我们始终提倡要激活教材,其实丰富的教学资源环境更需激活,当然这种直观的教学资源更易激活。只有激活,教学资源才会活化为广博的知识。有了丰厚的知识积淀,学生才会在知识的长廊中触摸、欣赏与熏陶,情智才会共生,两者才会成为学生生命主体的强健翼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