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预设”又称为前提、先设和前设,指的是说话者在说出某个话语或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的合适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它是由德国哲学家、现代逻辑奠基人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

20世纪60年代,预设进入语言学领域,并成为逻辑语义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从狭义上研究预设,认为一个句子一经形成,预设就己寓于句义之中,即语义预设,这是完全抛弃了语境的概念。从广义上研究预设,是将预设看成是交际双方预先设定的先知信息,即语用预设。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一、预设生成为课堂教学“搭台铺路”

走进新课程,数学教学面临着“预设”和“生成”的问题。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我认为教学预案应当简约一些、粗犷一点,课堂教学不妨灵活一点、机智一点,以便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1、关注课前预设,促进课中“动态生成”

“预设”经常被人认为是给学生挖一个陷阱,等着孩子往里跳。框住了学生的思维。其实这是对预设的一种误解。没有预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互动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所以如何正确地认识预设将直接影响着“生成”。学习离不开“内”、“外”环境,这是预设应关注的两个方面:

(1)关注教学中的内环境。进而又加以引导、优化,让学生进行自主比较,使学生们既自豪又清醒地认识到:第一,自己也具有像数学家一样发明数学公式的能力。第二,今天自己推导的公式虽然正确,但没有书上的公式简单好记。

(2)关注教学中的外环境。外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课堂中优质的教学情境是“动态生成”的摇篮。特别是问题情境的预设,只要能产生学生的认知的“不平衡”,引起他们的思维冲突,就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就会出现“生成”,就会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动态不平衡-平衡-不平衡中前进,就能达到有效学习。

2、捕捉生成资源,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不懈动力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手握的是已知的教材,面对的永远是学生未知的答案。我们不仅要学会发现学生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也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尴尬的问题所在。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纬度动态过程,由于学生的差异,过程中会出现学生的疑惑,会产生认知的误区,也会出现创新的思维火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种种信息又为我们老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果教师不利用,这些资源就会白白流失,因此教师要学会观察、学会倾听、随时抓取新的信息,鼓励质疑创新。

二、优化生成促使教师“捕捉时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因此,教师要以教育智慧,用自己的敏感,努力地去倾听和敏锐地捕捉从课堂中生成的学生资源,及时地把资源分类处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使教学过程不断得以健康的生成、发展。

1、随时把握课堂的“不确定因素”,展开“创造性碰撞”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总会遇到一些始料未及且必须解决于片刻之间的难点问题,这就有赖于教师教育智慧的运用;在围绕“如何使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精心设计学程的基础上,在变动不已的课堂中敏锐发现、判断、整合信息,随时把握价值的“不确定因素”。只有这样,课堂中踊跃出的生成性信息才会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创新价值。

由上可见,课堂上学生提出一些猝不及防的问题,有时的确会把教师、同学问蒙了,提出这些问题也许只是学生的偶尔触及,但这正是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一种表现。

2、引领学生走向创造、走向成功

有人估计,教师在一次40分钟的课堂上,至少要做出30个与教学有关的决策,可见教师不断面临着挑战。只有在意想不到的情境中,因时而变,因情而动,抓住学生生成中的错误、偏差与不足,充分挖掘其中的合理因素,捕捉教育契机,才能与学生一道共同构建起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

三、精心预设,动态生成,构建和谐课堂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所谓“和谐”,就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在教学中,诸如: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艺术,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等等,都是和谐课堂的重要体现。“和谐课堂”,实际上应是教学中在各方面追求一种平衡,对“度”的把握要恰当。

精彩的课堂缘于“动态”,缘于“生成”,一时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是精彩,过后的“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是精彩,最后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更精彩。课堂教学是否能动态生成,并能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生成过程中获得发展,关键取决于我们教师。教师在注重“为学习而设计教学”的同时,面队学生纷繁复杂、稍纵即逝的生成信息,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善于捕捉、整合与优化生成性的教学信息与资源,并进行积极的引导、点化与提升,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智慧,就会在课堂上生成越来越多的“引领策略”,从而更有效地去实施动态生成性教学。让课堂产生更多的“增量”!

【作者单位:东海县房山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