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防止中小企业融资难度重新加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防止中小企业融资难度重新加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小企业融资难本身就是一个复杂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这其中既有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银行金融业服务尚需改进的问题。

2009年,在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海啸冲击之下,中小企业因其在就业、民生、税收、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被摆到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位置。而呼唤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的声音,也越来越引人注目。考虑到就业问题的改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无疑显得更为关键和重要。但是,如果2010年的信贷投放要进行动态微调的话,新增信贷往往倾向于流向已经开工的大型基础设施,可能会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得不到应有的缓解。

中小企业融资难本身就是一个复杂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这其中既有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银行金融业服务尚需改进的问题。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根据工信部去年12月的报告显示,按照10分为满分,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健康指数为6.57分,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其内部管理水平也处在中下游水平。事实上,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现代企业制度缺乏、产权结构混乱、经营行为短期化等问题,使得银行出于审慎经营原则,不愿承担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所带来的风险。特别是针对那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污染高能耗以及两头在外的加工型企业,银行更难以给予信贷支撑。

银行业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中小企业业务尚未实现完全独立。监管部门自2008年底以来一直倡导银行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但各银行仍未完全实现中小企业业务的独立开展,甚至部分专营机构仅是在公司业务部外单挂一块牌子,人员和展业并未发生实质变化。二是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考核激励和问责免责制度欠缺。对于银行从业人员而言,开展中小企业业务相较大企业大客户而言,信息获取成本高,展业成本大,而收益率相对较低。特别是在贷款出现问题后,往往展业人员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责任,难免“傍大款、垒大户”。监管部门虽于2006年了《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然而各家银行建立中小企业业务尽职免责体系的进度不一,造成从业人员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时的积极性不足。三是历史数据缺乏造成银行难以建立有效风险定价模型。国有大型银行不良贷款的剥离虽然减轻了银行的经营负担,但是也造成了一批历史数据随剥离而流失。中小型银行成立年限相对较短,历史数据特别是不良贷款的数据积累不足,造成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贷款成本进行风险定价时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

目前,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小企业板上市门槛较高,发债融资成本高于银行借贷。虽然创业板已推出,但仍以规模相对较大、发展较为成熟的中型企业为主,小型企业特别是初创期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还只能集中于银行,这种过度依赖银行融资的情况,也给银行带来了违约风险。这是其一。其二,中国担保行业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处于多头审批监管混乱的状态中,担保公司良莠不齐,违规经营现象频发,不仅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也为银行展业带来了一定困难。此外,目前银行征信体系的欠缺使得银行在获得企业工商、税务、海关等方面信息时手续繁琐,困难重重。银行虽然可以通过“三品”、“三表”以及获取软信息等手段加深对企业的调查了解,但是信息获取成本较高,调查周期也相应拉长,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短、小、频、急”的贷款需求。其三,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过于宽泛,目前中国企业中99.8%都属于中小企业,使得关于中小企业的促进政策涉及范围过广,从而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中并未包含个体工商户,使得这类对创造就业、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产生重要影响的企业群体,在政策优惠、特别是贷款政策倾斜方面处于更加边缘化的地位。

在2009年的天量信贷投放中,虽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和增量同比均有较大幅度增加,但是,大规模信贷的流向仍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大企业大客户。要想防止中小企业融资难度重新加大,必须从多渠道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首先是银行业本身。要使商业银行发挥主导作用,从而建立适应于中小企业特征的银行服务体系,主要有三个方法:

一是逐步推进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业务的独立发展。从长期来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化运营是必然趋势,用一把尺子一套制度去衡量大中小型企业客户,必然会产生以大欺小现象。只有实现了中小企业业务的独立运营,独立核算,配备独立的人力财力资源,才能建立培养起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风险定价、贷款审批、贷后管理体制。

二是实行商业银行的专项考核激励和问责免责制度。由于大中小型客户在展业成本和收益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为激励员工向中小企业客户发展,建立专项考核激励制度势在必行。从历年不良贷款数据来看,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高于大企业贷款和企业贷款平均水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建立专项问责免责制度,是免除展业人员后顾之忧、增强其展业积极性的重要前提。此外,由于中小企业风险相对较高,建议总行给予中小企业业务以更高的风险容忍度。

三是商业银行需要针对中小企业业务特点开展服务。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要求银行要“因客服务”,即在对中小企业客户群体进行细分的基础上,推出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此,还需适当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层级,给分支机构更多的决策自,以缩短决策链条,满足中小企业经营性贷款的时效性要求。同时,银行应利用信贷工厂、打分卡等技术手段,实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批量化、规模化、制度化发展。

除了银行业,还应当通过完善外部融资环境,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分散中小企业业务风险。建议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扩大中小企业上市规模;积极发展风险基金,提高初创期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体系条件,使民间借贷逐步规范化,阳光化;发挥融资租赁、信托、典当等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多元化企业融资渠道。

二是逐步完善配套体制.提高中小企业展业效率。建议一方面加强融资性担保行业监管工作,并考虑出台专项法律制度,规范担保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对现有担保企业进行整顿清理,鼓励担保企业实行兼并重组、优胜劣汰,提高担保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同时。建议由人民银行牵头,联合司法、工商、税务、海关等多个部门,扩大中小企业征信体系信息覆盖面,完善征信体系建设,降低银行展业成本,提高展业效率。

三是修订中小企业标准,提高政策针对性有效性。建议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标准进行进一步修订和细分,适度降低中小企业标准上限,特别是现行小企业划分标准采用了三项指标均达标的办法,建议改为满足其一即可。同时,可在现有中型、小型企业的划分类别上加入微小型企业一类,并将个体工商户群体纳入中小企业范围,对这两类企业给予一定政策倾斜。

四是保持政策连贯性。防止中小企业受到“二次挤压”。2009年大规模信贷的流向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大企业大客户。应该引起警惕的是,一旦货币政策方向有所调整,那么基建项目和大企业由于需要后续资金的跟进,且本身贷款周期较长,回收不易,必然导致银行信贷资金仍主要流向这些项目和企业,而本身已在2009年信贷投放中受到挤压的中小企业,由于其贷款周期相对较短,贷款回收相对简单,必将面临更加困难的融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