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耕读传家 第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读报。巧得很,有两篇文字中一涉及“子孙“、一涉及“孙子”。不知道世界上其他文字是否有像汉字这样有趣的组合变化关系,两个字掉换了一下次序,便有了不同的含义。子孙,可指包括子与孙在内的子嗣后辈,而孙子只能是儿子的儿子了。至于其各自的引申意则另当别论。
关于“子孙”,文字中采访一位富于收藏的作家,谈及其诸多藏品最终如何处置时,作家表示要留社会,“不传子孙”。收藏大约是地球人的通好,特别是在衣食无忧、身安情怡之时,收藏之好愈能显现出独特的魅力。更有甚者,或有宁可倾家荡产也要藏所好之物于私箧之辈,应该算是藏界的极品人物了。事实是物的寿数大都长于人的寿命,藏家百年之后,其物犹存。在常态下,藏品的去处无非两个选择,一是留付子孙,一是捐社会。二者孰是孰非,自有见仁见智之说。民谚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大宗财富遗留儿孙或可滋生其坐享其成之心,削弱其自强不息之志,最终成为声色犬马之徒。前些阵子,有西方款爷表示要将诸多家财用于慈善,回报社会,足见睿智之士东西方都大有人在。
老子、儿子、孙子,一脉相承,但决非克隆。加之境遇不同,其生活轨迹往往大相径庭。另一篇文字谈及汉代的苏武,又因苏武谈及李陵。李陵何许人?乃汉时靖边建功、号称“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也曾领兵出征,结果一战即败,做了俘虏,降了匈奴,并在敌营娶妻为官。显然既无其祖之能,更无其祖之节。苏武也身陷敌国,不屈不降,被流放北海牧羊达19
年。李陵受命前往劝降苏武,自然是无功而返。后来,苏武终于荣归长安,成就了千古名节。看来,爷爷和孙子之间,有时也仅是一线血脉关系而已,路还是要自己走的。
在中国民间,关于传承的说法,首屈一指的要数“耕读传家”了。前些年曾刻一“秦”字小印,“秦”字篆书为双手持“午”(杵)作舂禾之形,故在边款上刻记:“国人者,农人也。”中国原本是以农耕为主的国度,如今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但饭总是要吃的,粮食总要种的,农耕如何能荒废?尝闻人说“乡里人”、“城里人”如何如何,其实,大家祖辈的根子都是农民,只不过进城早晚而已,无非是大巫小巫之别。耕不能废,其传自是必然。然而于衣食温饱之外别无所求,显然不是为人之道,“耕”之余,便要“读”。这读,便是于物质之外的文化探寻和精神追求。物质和精神并进,人生才能充实,社会才能发展。以“耕读传家”,而非以财富授子孙,朴实的四字之中,着实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大智慧。
如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早已无田可耕,或无须耕作,这个“耕”大可理解为劳动。如何“劳”?前人总结甚多:辛劳、苦劳、勤劳,劳心、劳力、劳神,自然都不是件轻松的事。但唯有劳,方有获,方有生存之本。不过,世上总有一些所谓的聪明人,于劳之旁添加一手,便成了“捞”,捞名捞官捞钱捞物,捞得不亦乐乎。如此之“捞”,看来是在“读”上出了问题。耕读传家,物质和精神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