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叙事学视角下的《甘加丁之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叙事学视角下的《甘加丁之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马巍莹(1985-),女,彝族,四川盐源县,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10级硕士

摘要:本文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据,从叙述视角和叙述时间这两个角度对当代华裔美国作家赵健秀的作品《甘加丁之路》进行研读,从而见证这部小说独特的叙事特色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甘加丁之路》;叙述视角;叙述主体;叙述场景;叙述节奏;叙述时间

赵建秀是美国华裔剧作家、小说家和散文家,是当今华裔美国小说界的七大台柱之一,他以其强烈的批评个性著称文坛。赵建秀的作品通常都带有很大的讽刺性,节奏总是很快,很少关注精心构筑的情节。精心构筑的情节意味着大家早以指导的模式,正如他说“行为是策略”,所以可以说叙事就是一场特殊的战役。他的力作《甘加丁之路》是一部情节松散的小说,通过四个华人男子以第一人称交叉叙述各自在美国传奇性的经历,反映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华人在美国的历史,表现出了赵健秀其独特的叙事特色和艺术魅力。

国内对赵健秀的作品研究目前主要从主题思想与创作、后现代主义视角、政治情节、伦理的建构、性别身份的建构等角度展开,然而从叙事学的角度研究《甘加丁之路》这部作品的文章还不多见。而本文正是试图从叙述学的角度展开对《甘加丁之路》做粗浅的分析。

结构主义叙事学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法国,但很快扩展到其他国家,形成一股国际性的研究潮流。引用法国理论家托多罗夫的概念,所谓叙事学“即关于叙事的科学。”本文将运用叙事学的理论拟从叙述视角和叙事时间两个方面来解读这部作品,挖掘形式本身怎样承担了揭示主题的重任。

一、叙述者及视角分析

《甘加丁之路》这部小说基本上采用的是内在的叙述视角,小说分四个部分:创世、世间、地府和家园,赵健秀都采取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这一个又一个的“我”不仅仅是故事的一般见证者,而且是故事的主要参与者,甚至是故事的中心之一。叙述人都在故事的素材之内,而且都是故事的参与者,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叙述主体和人物重合,故事重大一切都是通过这个人物的眼光“过滤”过的,他会把一些东西叙述给我们听,也可能把一些东起来,“这个人物将具有超越其他人物的技巧上的优势。读者可以通过这个人的眼睛去观察,原则上将会倾向于接受有这一人物所提供的感觉”相对于其他人物来说,这些个人物因为作为了叙述人,可以掌握话语权,因而,他们具有不可辩驳的优越性;同时,相对于读者来说,他们又是故事的参与者,他不仅经历了故事的过程,而且熟悉故事中的某些细节,读者相信他能够提供故事的真实图景。所以,这种内在视角的选择,不仅可以方便赵健秀在小说中发挥叙述人的权威性,根据叙述的需要对事件和人物进行选择性的叙述,而且,可以方便赵健秀在小说中展示“我”叙述人的感觉世界,包括当时的感觉、当下的感觉、甚至预叙以后的感觉,可以让叙述人在时间的流程中来回穿梭,从而突出叙述行为,构建真实“虚构世界”,表现感觉的真实。

叙述情景的转换是赵健秀在这部小说中常用的方法,有些转换是明显的,有些转换是隐秘的,从而形成了《甘加丁之路》多叙述层次、多叙述人、多叙述情景的复杂情况。随着每一次的叙述人的权威性提出挑战,甚至与上一层次叙述人的叙述针锋相对,或者对上一层次叙述人正在叙述的故事进行修正、补充,从而为故事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达到消解故事的真实性、突出经验真实性的叙述目的。

二、叙述时间及叙述节奏分析

持续是指故事中事件的持续时间与文本的长度之间的关系,一般这种关系的衡量标准就是速度。叙事节奏指的是由素材诸事件所包含的时间总量与描绘这些事件过程中的时间总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每一部小说都会在叙述当中采用不同的时间节奏来产生多变的叙事速度。在同一文本中运用不同的叙述速度会给作品带来特定的效果,而且每一种叙述速度都会为特定的目的服务。

在《甘加丁之路》中,赵健秀在文中四位叙述主体的叙述中采用了不同的叙述速度和节奏。

整体上,他对这个四个不同的叙述主题亦即是小说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分配了不等的文本长度:关龙曼,54页;尤利西斯253页;本尼迪克特·汉,71页;迪戈·张,76页。一方面,这种不等的文本长度分配为叙述创造了一种音乐节奏感;另一方面,这种不等的分配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文中不同人物在故事中的不同地位。总而言之,不等的文本长度分配不仅突出了主要人物尤利西斯,而且给小说创造了特定的叙述节奏。

小说的第二部分《世间》在叙述时间方面更具特色。这部分主要以故事时间的线性发展为结构顺序,每一小节按照一定的主题组织叙述人的成长生活材料,其中当然也不乏插叙、补叙和倒叙等叙述方法的运用。故事的背景时间是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基本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结构的,而且这种叙述时间顺序体现了所指时间和能指时间的一致性,“1946年7月4日”、“1951年7月4日”、“1953年7月4日”、“1955年7月4日”、“1968年7月4日”这五个小节都有一个明确的时间标识。7月4日是美国的独立日,这个时间概念本身就包含着民族的集体的时间经验和生命体验,这个特殊的时间节令无论对叙述人还是对小说中的人物都会产生情感情绪上的深刻影响。这既是说明了叙述时间与叙述人、小说中人物的内在体验是结合起来了的。另外,这几个时间点的时间距离不同,其间所叙述的内容不相对等。叙述的所指时间1946年7月4日到1951年7月4日,这期间相隔了5年的时间,主要叙述的是“我”(尤利西斯)在六岁时被带离自以为是家的地方,到了新的家,之后叙述主体叙述了这个新家里的人物,关系等,这部分用了13页的篇幅,平均每一年的叙述所指时间用了2.6页的篇幅。叙述的所指时间1951年7月4日到1953年7月4日,这期间相隔了2年,主要叙述的是“我”(尤利西斯)在中文学校和与桃园三结义兄弟的生活材料,这部分用了19页的篇幅,平均下来就是每一年的叙述所指时间用了9.5页。接下来的1953年7月4日到1955年7月4日,这两年的时间里主要叙述了尤利西斯及其结义兄弟的高中生活材料,叙述速度是每一年的叙述所指时间用了16页的篇幅。最后是1955年7月4日到1968年的7月4日,这十三年的时间内主要叙述了尤利西斯的青春期、在南太平洋铁路公司和在西雅图的生活材料,叙述速度是每一年的叙述所指时间用了5页的篇幅。从中看出,叙述主体在叙述尤利西斯的高中生活材料的速度最慢,这一速度暗示了高中生活对尤利西斯的重要性。总之,赵健秀通过运用不同的时间距离叙事策略,成功地塑造了四位主要人物的形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甘加丁之路》这部小说赵健秀采用“内聚焦”的视角,通过转换四个叙述主体的叙述转换叙述场景,运用预叙、补叙等叙述手法,创造出其特有的叙述艺术和魅力,强化叙述人的身份,增强叙述的分量,突出叙述行为本身。另外,从叙述时间上来看,作者赵健秀运用不同的时间距离叙事策略,创造出其特有的叙述节奏,巧妙地将叙述时间与叙述人、小说中人物的内在体验结合起来,成功地塑造出人物形象。(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美】赵健秀.加丁之路[M]赵文书(译).林出版社.2004.

[2]南志刚.述的狂欢和审美的变异[M].夏出版社.2006.

[3]陈昕.《心是孤独的猎手》中时间叙事节奏的透视[J].知识窗.第64页至65页.2011

[4]张洪伟,董惠玥,蔡青.《甘加丁之路》的神话原型解析[J].齐齐哈尔示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4期.第57—58页.

[5]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