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假\大\空作文”昨就那么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假\大\空作文”昨就那么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文,是有“养成”作用的,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表达什么样的自己,文字里表露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影响深远,绝非小事。

下面这段文字,是一位老师用来调侃学生作文的大话套话现象的,充满戏谑色彩。

《本班新闻》本班通讯:10月的滨州秋高气爽,阳光明媚,鲜花斗艳,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刘小华同学家里欢声笑语,人头攒动。四年级一班班长王唐唐、副班长张宝在体育委员欧阳孟楠、文艺委员李美丽的陪同下,不远千米,深入到患感冒发低烧的班级普通成员刘小华家中,为他带去了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在交谈中,王班长多次关心地强调:“刘小华生病了,就不要做作业,好好休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刘小华激动地说:“谢谢班长的关心,我一定战胜病魔,克服一切困难,争取早日回到温暖的大集体中,回到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中间。”班长握住刘小华同学的手亲切地问:“这里打针要多少钱啊?能报销多少?”小华说:“3块钱,能报销1.3块。”班长又说:“家里能负担得起吗?”小华说:“能负担得起,谢谢班里的好政策和班长的关心,让我打得起针,过上幸福快乐的好日子……”

这是成年人对大话套话作文的调侃文字,写得这么好玩,是因为这篇文字的作者已经建立起正确的成熟的作文观、价值观,对真诚、善意、美好、充满人性温暖的作文充满了向往。作者既掌握了正确的作文观念和作文技巧,也了解错误的大话空话作文的基本套路,但是,如果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他们只掌握了后一种作文,无法进行权衡比较,甚至到他长大之后,依然只擅长写作这样的文章,进而养成了这样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对他在社会上的正常交往、事业发展都会有重大不利。

追究大话套话作文的来源,至少有三个方面:社会文化氛围影响了孩子;错误作文观念误导了孩子;劣质作文读物污染了孩子。尤以最后―点为甚。

由于这几年中高考满分作文真假难辨,炒作过甚,很多学生把打着“满分作文”标签的作文,当成模仿的典范,影响很大。由于假冒的满分作文追求越快越好,必须第一时间抢占市场,所以不少都是“急就章”,由几个擅长文字的人凑到一起,在电脑上搜索、复制、粘贴,很快便能成就一篇“满分作文”。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迁、李清照等等几个历史文化名人,被快速化妆为任何一个作文题目的“经典素材”。套作、宿构、仿冒、背诵范文等等,堂而皇之成为作文辅导老师的“撒手锏”。

创造机会让孩子更多了解时代、社会、人生,是必要的,感受、体会平凡的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才是有出息的作文训练。

如何克服作文中的空话、套话

邱海林

空话、套话为何泛滥?

2010年年底,教育家陶西平抨击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弊端。他说,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教学生“母亲都是善良的”,所以每个孩子都写了一个虚拟的母亲。不久前,山东作协主席张炜也曾猛烈抨击中小学生的作文空洞、华而不实。他们指向的都是学生作文的“虚化”问题:空话和套话泛滥。

作文的“虚化”问题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从抒情或表达感悟的角度看,缺乏真情实感;二是说理缺乏高度或深度,人云亦云者多,有独到之见者少;三是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不够。如,写记叙文时编故事的痕迹明显,为作文题目而编故事。曾有一段时间,“故事新编”类作文顶着“文化”的帽子大行其道。缺少了对历史故事的深度理解而根据作文要求随意改编,实际上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抄袭。

从学生作文现状看,多数学生主观上不是要说“空话和套话”,而是因为缺少了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阅读量少,认识不到位,言之无物,又得按写作要求表达“自己的感悟或认识”,难免凭空想象而说空话、套话。

写作是需要有源头活水的,这个源头活水就是“阅读”。这里的“阅读”是广义的,既指对经典的阅读,叉指对生活的阅读。我们大多数学生的阅读现状是不尽如人意的:教科书中的课文有虚化内容,教科书之外的阅读既缺乏时间保证,又缺乏有效的引导。

写作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也是有关联的,一个人格健全的学生写出的文章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大气。彰显情怀的文章比炫耀情调的文章更容易受到老师的青睐。有人认为,“人生第一次说谎是从上小学时写作文开始的”。这句话看似一针见血,实则以偏概全。影响学生人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只在教科书或教师身上找原因。

你最难讨好

姜杨

宿舍的妹子问我:“难道你小学没有写过那种作文么,周六早上帮父母准备洗漱用品,一切收拾停当以后,爸爸或妈妈发现在牙刷上躺着的那一坨是洗面奶而不是牙膏?”

上中学时语文老师在讲考场作文的时候必定强调:“一定要在整篇文章的开头就抓住阅卷人的心,让他们知道你的水平。”

于是,小学生的作文总是在卖萌讨好老师:“通过小作者细致的描述,读来让人忍俊不禁。”中学生的作文总是在附庸风雅地歌颂古人:“通过引用古诗词,烘托了整篇文章的磅礴(哀伤)气氛,显得文采斐然。”

我一向认为老师的审美决定了作文风格的走向,所以在中考、高考作文第一段大家就开始给阅卷人摆下重重迷魂阵,制造出一种自己水平高深奠测的感觉。而在大段空洞无物、无病、华丽辞藻的后面,缺少的是―颗善于观察、敏于思考的心。

每个人都不可能是高、大、全,都有其缺陷的一面,歌颂不一定是主流审美。如果考生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再加以挖掘阐述,将自己的思考融入其中,那更可能会受到阅卷人的重视。每件事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考生需要观察其漏洞并指出,提出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法,用一种积极奋进的态度去面对现实,这反而可以体现出自己的人生观是符合选拔考试要求的。

“讨好语文阅卷老师”这种事太过功利,说起来总有些厌恶感,但是为了得到高分,难免都有这种“龌龊”的想法。但是人都会被真情实感所打动,写出自己真挚的感情就会得到老师的青睐。

我在高考的时候,面对新谋标卷的“中国崛起”,稍微头疼了一阵就决定从反面来写了。材料中给出的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喜人景象,我就想起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质量问题,比如愈演愈烈的拜金主义。从中联系一下政治书上的观点,比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再用名人名言作为论据,整篇文章显得中规中矩又有亮点,自然得分不低(57分)。

最后,面对为了讨好老师而假、大、空文章泛滥的现象。我想用小学生的“今天郊游,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式的口气,把自己当做一名功利的考生,说一句:“我说风景好,我说天气好。只有天知道,你最难讨好。”

《新作文》自创刊以来就非常注重学生作文的个性。针对共性作文情感单一化的状况,《新作文》一直致力于学生个体情感的本真呈现,推崇个性化的体验。如果说共性作文教育强调群体客观关照“观察生活”的话,那么,个性作文教育则应突出个体主观反应“体验生命”的重要性。在生命面前,“体验”的态度是深入的,而不是表面的,是“穿透”生活而不是“表现”生活――缺乏“体验”就无所谓对生活的表现。只有从自己的命运和遭遇出发来感受生活,才有可能获取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碎片”;只有交织着自己的情感、个性和对命运的理解的生活作文,才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的生活的作文;只有这样一种生活的个性作文的写作,写作才能成为塑造人格的关键性力量,作文才不是无用的,而是健全个体心智、完成强健人格的最佳方式。

以下是发表在《新作文》杂志上的初中作文的两个片段,从中,你可以看到新奇的思维和想法、不落窠臼的语言,我们所推崇的,正是这样个性化、真体验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