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第四章 游记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第四章 游记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真情导读

一个人的信仰似乎总和远方有关。梭罗在著名的《瓦尔登湖》里种下一句台词:“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若生活得诚恳,他一定是生活在遥远的地方。”“生活在别处”,我们仿佛听到天空中惊雷般传来米兰・昆德拉渐行渐远的呐喊。

游记类的文章其实不容易写出深意,往往流于走马观花。写好游记首先要做到选事微而情深、用语淡而旨远。好的游记隽永渊博,雄深雅健,其语言犹如一道明润温厚的阳光。其次,表达上往往以描写为主,穿插叙事和抒情,一般写得简朴精练,委婉顺畅。描摹明白如画,却把感情雕刻得风生水起;叙事无藻饰而情词并得,言近旨远。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以极淡之笔写极挚之情,措语遣词,一出自然,能寓丰厚于单纯,于平淡中见浓郁。

一篇好的游记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你会感受到月上东山而立,泉水抱月而歌,明月浴水而嬉的安静。神聚于心而发乎于外,也就自然具有了扣人心弦的美。

例文精批

黑色戈壁

上海_戚娇莹

7月26日晴

飞机经过5个小时的飞行,终于从位于东南面的上海飞到了中国版图的西北边,那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新疆。

新疆,让人在清新的空气里闻到生命最初的芳香。

新疆,让人在一望无际的绿色里看到生命的生机。

新疆,让人在广阔的土地上感受与天空的接壤。

新疆,让人在绿色的湖里看到生命的澄澈干净。

新疆,让人在少数民族中体会到与汉族不一样的特质。

山清水秀、地灵人杰的新疆确实成为人们休养生息的圣地,但此番去新疆,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上述这些景色,而是那里一望无垠的戈壁滩。

7月28日晴,有风

第一次见到雄伟的戈壁,是在去喀纳斯风景区的路途中。白天的戈壁是一望无际的土黄色,感觉可以吞噬一切,给人声势浩大的气势,让人不敢接近。在戈壁的夹缝中生长的植物,因为常年缺水而处于枯黄的状态,但却依然是活着的。偶尔有骆驼出没,一步一步,只是向前,踩下的脚印很快被风沙抹平。汽车飞速开过的时候,甚至可以看到骆驼的毛在随风飘舞,然后远远地落在后头。这景象让我突然想到一句话:天空中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是的,也许在沙漠留下脚印真的不那么重要,前面的脚印始终是要被后面的脚印所代替的。所以无须留恋,无须记挂,只要向前走,这是唯一的信念吧。

似乎每辆车经过戈壁的时候都在以一种超快的速度行驶,也许戈壁的庞大真的足以让人望而却步。土黄色,一大片一大片的土黄色,令人畏惧。

在戈壁停留,站在令人窒息的空气里,看着周围天然形成的沙丘,再看远方土黄色的山,会感觉人真的是渺小的。如此渺小,可以存在,也可以消失。

8月1日晴

最后一次看到戈壁,是从火焰山回乌鲁木齐的途中。在汽车上,我看到夕阳一点一点落下山头,将血红血红的颜色洒在戈壁上,然后,渐渐褪去,直到黑色笼罩整个戈壁。

这一切的改变就好像是一种颠覆一样,白天转眼成了黑夜,土黄色成了黑色,只投出隐约的轮廓。我目睹这一切的发生,犹如经历翻天覆地般的轮换,让人感到晕眩。当黑色笼罩的时候,我想到了世界末日,应该就是这种庞大的、不可抗拒的气势吧。整个戈壁在黑色里沉沦,我仿佛觉得这种景色是贴近灵魂的,是可以触碰灵魂的。白天的戈壁那样雄伟,不可一世,而它真正沉睡的时候,它是安宁的,死一般的沉寂,甚至让人觉得它是孤独的。我庆幸我能够在晚上看到一个一般人看不到的戈壁,看到它的动荡,它的另一面。车速明显在减慢,是怕打搅这种宁静吗?

耳边是chara的《my way》,清澈的声音,不含杂质,没有现代的元素,是声音原本的姿态,是足以打动灵魂深处的声音。这条冗长的路,我们要走多久,会走多久?戈壁的沉寂,会有多久,能持续多久?

曾经一度喜欢安妮宝贝的文字,觉得文字中带着某种惨烈,绝望中又不乏对生活的透视,对灵魂的觉悟,是我喜欢的风格。我想戈壁就是这样,特别是黑色戈壁,之所以能打动我,是因为它具有一种和灵魂相同的地方,动荡的,却也可以是安宁的,可以做到深藏不露。

同样的戈壁,白天的与黑夜的,却有不一样的特质,也许这就是生命的特质吧。

口语化叙述行程。

使用排比,用相似的句式总写新疆给人的感受,可谓高屋建瓴。感受独特,语言大气。

引出戈壁,重重地宕开笔触。

描写戈壁外观,所见、所感,真切生动。

茫茫戈壁,选择骆驼的脚印来写,联想到人的脚印,颇有哲理意味。

由戈壁的大,戈壁的黄,戈壁的荒凉,联想到人的渺小,给读者以启迪。

写戈壁的色彩,重点写“黑色的沉沦”,像鲁迅先生的“浓黑的悲凉”,呼应题目。

写戈壁宁静的一面。戈壁的宁静足以唤醒灵魂深处的声音。

联想到安妮宝贝的文字,于惨烈绝望中透视生活、觉悟灵魂。通过类比揭示黑色戈壁的精神内涵――既动荡又安静。

由戈壁想到生命的本质,升华了主旨。

真情感言

浩瀚的戈壁,幽幽的驼铃,倾诉着孤独。大地摊开手掌,摊开现实与梦想,守候在沙漠广袤且久远的博大之乡,飞翔于亘古轮回的季节。它们更像一部史诗,淡泊,悠长。作者将戈壁之魂在文字里反复地晾晒。打开字字句句掩不住的飞跃思绪,在他笔下,戈壁已经不只是孤独的背影和黑白底片。沉浸在想象里的文字,被暮霭收藏又在午夜悄悄盛开一些朴素的叙述。今夜精神的失语者,用小小笔尖写下了辽阔与深邃、动荡与安宁。 (陈妍)

佳作展评

云南纪行

四川_杨颖斯

7月20日,踏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上

最近的天气总是阴晴不定的,让人琢磨不透。

傍晚放学的时候路过街道,两旁的小贩在吆喝叫卖,让原本在秋色中略显冷清的街道顿时热闹了不少。

本来急着回家的焦灼心情渐渐地缓下来了,只是因为这条平凡、嘈杂却是温暖无比的街道。此时,城市里华灯初上,各种各样的霓虹灯充斥在眼底,可到底觉得那是虚无的。只有听到那熟悉的叫卖声,才能让忐忑了一天的疲惫的心安定下来。

其实对小贩也不是有特别的好感,只是喜欢那跻身在人群中的感觉。一直以为城市里钢筋水泥的浑浊气味令自己无法习惯,耳边仿佛想起了好友惜说的话:你本来是个土生土长的城市人,再怎么不习惯也应该习惯下来了。

是啊!生来便是一个城里人,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然而为何,我的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向往的不是这种具有心跳一般节奏的生活,而是婀娜多姿的山川平原。许是心魔作祟吧,无论如何掩饰,如何尽力去适应,磨不掉的,是性子里特有的狂傲与孤清。

也不是没有朋友,只是,我早就认清了一个事实――在人的一生当中,能碰到知己的机会实在是少之又少。惜一直说,我是一个特别容易亲近却是无法让人触及到心灵的人。

我也并不否认。

7月21日,云南:彩云之南

这个被誉为“彩云之南”的省份,它的瑰丽永远是我无法想象的。它是第一个让我体会到“食不甘味”的地方。

当走在丽江街头的时候,触目皆是鳞次栉比的砖瓦房,像是一座古老的城池,是无论哪个著名画家都永远无法描摹的画面。时间在这里仿佛是静止的,我竟听不见它缓缓流动的声音。有些墙体已经显得暗黄斑驳,然而我就是喜爱这样不事雕琢的美丽。

在这里,抬头只看见湛蓝如洗的天,阳光不像其他城市一样肆意炙烤着整片土地,而是静默地躲在云层之上,偶尔露出一缕薄薄的光,像是灰暗里蓦然出现的曙光。

在我单薄的记忆中,只有丽江这个古镇显得特别清透,仿佛只是一尊瓷娃娃,静静地矗立在中国的一隅。

走进了丽江的木府,只看见整整齐齐的房间被墙体割裂开来。望着屋顶飞甍,以及那扇沉重的木门,一种自远古而来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这里静穆得让人无法喘息,却不失一种庄重的美。它像是一座宫殿,可于我来说,更像是古时候有钱人家的一座府邸。

这座木府被人誉为“再生凤凰”,也许是没有错的。因为它太完美,太庄重,身经千年而不衰,神态典雅今犹在,不像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么?许多家族的兴衰存亡,它亦已经见证过。经过宅门,我仿佛听见它对我的喃喃细语――那是一种厚重而又不失其本性的诉说姿态。

后来到了狮子山,极目远眺,丽江那片古老的砖瓦房仿佛已经与周围的暮色渐相融合,晕染出一种似有若无的黛青色。在这里,并不是书中所描绘的那般残阳如血,反而是一种蓬勃欲发的深青色,如同泼墨如水的画家忘了点上颜色,可整个画面却又如此的协调。

只经过一瞬间,我便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个看起来极具亲和力的城市。

7月23日,梦萦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是我一直魂牵梦绕的地方,原因无二――她那妖娆独绝的风景。

在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由于刚刚下完一场云过雨,非常幸运地,我们看到了七彩绚烂的彩虹。于是,我赶紧跑到了远处,快速地翻出随身携带的照相机,用最快的速度按下快门。只见那条彩虹跨越了几乎整个机场,在翠绿欲滴的青草映衬之下,显得格外娇柔美丽。尽管彩虹只有昙花一现的美丽,但是,只要热烈地绽放过鲜艳美丽的颜色,它就算是为自己活过一次了。假若人生亦能如此,不管何时到达终点,不管生命有多宽有多长,便已足矣。

那些曾经的美好场景,永远不会淡出我们的记忆。

当我们乘着汽车颠簸在路上的时候,我突然想起,西双版纳是傣族人聚居的地方,他们传统的泼水节,可不容错过。但是,到了橄榄坝,我们才发现,只有每年四月的中旬才有泼水节,于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人生的路途也是这样吧,总不可能事事遂了人意,留些缺口,留些遗憾,总也是美好的。惜虽然也失望,但她还是乐观地对我说,错过了泼水节,就可以免遭全身湿透的“劫难”了。也许,在现实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但是,我们能改变自己的心境。

毕竟,执著于一件遗憾的事,不是我一直信奉的生活态度。

终于到了市区,路边卖首饰的小摊子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这里有很多木雕,摊主是一位老太太,穿着绣有各色图案、镶有银饰品却也素雅简洁的民族服装,干涸的脸上被岁月的刀子刻下了一道道不可磨灭的皱纹,眼睛已经深陷。尽管如此,她的目光却并不是呆滞的,而是炯炯有神的。我知道,在她那副看似残破的躯体上,有着一个高尚的灵魂,否则,怎能如此让人难以忘记呢?那是一张普通的脸,但她嘴边的笑意却让人感到身心舒畅。

她摊上摆着的都是传统木雕,多为木刻佛像、神牛、金象,还有银制的钗、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等。看到我们流连在首饰上的好奇的目光,她告诉我们,这些木制的饰品都是用上好的木材精心打磨、修饰而成的。我拿起一块木刻佛像,只觉得木质细腻,一阵特有的檀香味缠绕在鼻尖,让人备感轻松。

老太太自豪地告诉我们,这些饰品都是她老伴前几年用最后的心血雕制而成的,纯手工制作,像这样的制作方法已经是越来越少了。她还说,因为老伴前几个月的突然逝去,她决定不把自己困在家里终日以泪洗脸,而是出来摆摊,让老伴的心血得到别人的认可,即使不买,光是看到这些饰品被人欣赏,她就很满足了。

说完,她又咧嘴一笑,那笑容看在我眼里,就仿佛是天使的笑容。

多么坚强的傣族妇人呵!面对命运赐予她的苦难,依然泰然自若地接受。也许她曾经有过怨言,但那已经不重要,因为现在的她,找到了人生的寄托,她从艰辛中勇敢地爬起来了。

那一刻,我的心情难以言喻。

我们挑了几样饰品,问她价钱。也许是看见难得有游客如此有耐心地听她絮絮叨叨的诉说,她又笑了,摆摆手,说,那,送你们。

但我们坚决要付她钱。尽管我们只是学生,只是艰难地挤出时间来旅行的学生,但是,面对这样一位慈祥可爱的老人家,终是不忍心拿了人家的东西便走。即使她的生活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般困难。

离开的时候,我想,我们有必要向这样一位不被命运所打败的老人致敬。

7月24日,曲靖随思

离开西双版纳,我们来到了曲靖。

我们先来到的是会泽县大海草山。久居在城市的我们,理所当然地没有看见过如此辽阔的草原,更准确地说,是草山。

只见这里山河相间,极目远眺,是一片绵延至天边的、碧波荡漾的草海。草海映着蓝天白云,远远望去,美丽得像是一幅不加修饰的油画。

我们沿着高低起伏的丘陵,一边感受微风的吹拂,一边体味这片翠色无边的绿地。它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而我们,仿佛是海洋里的一叶扁舟,正在缓慢地、毫无目的地随波飘荡。我忽然想起了东坡居士《赤壁赋》中的一句话:“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也许,此刻的我与东坡先生的心境大有不同,但是,时隔千年,我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人在茫茫宇宙里面那种渺小的感觉。

人类,既是强者,同时也是弱者,不是吗?

记得史书上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云南东北部设立郡县,那就是曲靖,也就是我脚下的这片土地。

想起秦始皇,我心中不由得一阵悲戚。骄傲如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依靠自己的实力除掉吕不韦等人,39岁之时就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而后,他又修筑了令世界惊叹瞩目的万里长城――这一切的一切,铸就了骄傲的他。

然而骄傲如他,却在这两千多年之后,被世人所诟病。他曾经铸造过丰功伟绩,但他同时也犯下了很多不可弥补的错误――然而,这一切的一切,也终将湮没在时间的洪流当中。

他是乱世的枭雄,却也是静世的魔鬼。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7月25日,终

这次的云南之旅,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于一个从未远游的人来说,曾经是一个不可企及的梦想。

其实,回到这个城市之后,我的潜意识里便一直觉得,那次的云南之旅只是一个太过美丽的梦。只有口袋里那温热与冰凉的触感提醒我,那并不是一个梦,而是一次真实而绚烂的存在。

――那是木制的佛像与银戒指。

真情感言

耳朵里有海么?有世俗狂欢的天龙八部么?耳朵里的海能点燃这恬静的人烟,为云贵高原穿一件远大的寒衣么?洱海是没有缰绳的,左手是纯净右手是辽阔。在彩云之南,思绪,空旷无边。云端坐着一个眼神,行囊里装着另一个我,空中慢慢飘着记忆……

骨子里的一小块风湿,在一汪清水里滋养。在高原宽厚仁慈的内心,静静地绽开了一朵清澈的明亮和温暖。这里有免费的阳光,爽心的空气;有古朴的文化,清冽的泉水;有香格里拉神秘而遥不可及的蓝月之梦……这里有包容世界的胸怀。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温馨、宁静、和谐归依的家园。有五彩的云收藏孤旅者的脚印;有穿街过户的雪水流动着的安静。

作者擅以闲雅之笔写就缠绵之景,初以精练语言捕捉刹那情景,继以细腻感情传达出来,能即景传情,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同时却又含有哲理体悟,这样展现了作者幽密深邃的内心世界。又以语风之温润秀洁、语言之清丽自然、音律之宛转和谐相佐,更能构筑出浑然天成、幽约深婉的意境。(端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