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络语言特征审视的多元思维路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以多角度的视野认识网络语言,研究网络语言特征,对动态性把握网络语言本质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维路径 网络语言 特征审视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 A
Multi-thinking Access of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for Language Network
Wang YanlongLiu Lijuan
(College of The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4;College of The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4)
Abstract The paper uses multi-thinking access to understand and make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the language network, which is importantforgrasping the trend and the essence of net language dynamically.
Key words thinking access language networkcharacteristic analysis
媒介技术的发展,人类交流方式的多元,催生了语言的不断进化。网络交互空间的人际传播,使语言边界延伸,话语空间扩大。网络语言成为语言进化群落中的新语种,有其独有的内涵、表征以及生成原因。关于网络语言的特点的问题,学界向来是众说纷纭,尚未形成大家都认同的成熟的理论,仅有少数文章形成了自己初步的理论系统。如何林鲜的《浅析网络语言的基本特征》,对网络语言的语音特征,词汇特征和语体特征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但是这种分析仅仅是语言结构的分析或者分类,还有待以社会历史的宏观视野深入而全方位的剖析。桂孟秋的《浅议网络语言》谈到了网络语言的几个特征:专用性、开放性、带有网络特点的艺术性等,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视野,但有待从社会文化背景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宗锦莲的《浅析网络语言与青年文化的建构》,则认为网络语言有五个特点,从社会文化尤其是青年人文化方面做了很深入的分析,但如能从不同的社会学及语言学研究角度去慎思明辩则更为严密。另外还有很多学者对网络语言的特点做出了自己独到的分析,但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在深入,难以给人一个全面深入而又能动态把握网络语言的理论系统。
对待网络语言的特点,由于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维路径,不同的学者和教育界人士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本文力图建立不同的知识坐标系,在不同的坐标系中来总结网络语言的特点。笔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对网络语言的特点有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才能在不断的变动和发展中对网络语言的特点既能大体把握又能洞幽烛微。所以选择通过建构化思维路径、功利化思维路径、功能化思维路径和批判化思维路径这四条思维路径来审视网络语言的特征,从而动态把握网络语言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一、建构化思维路径
在建构化的思维路径下,笔者认为网民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创新的能力,他们思维活跃创造性十足,而网络语言就是这些具有高度主动性的个人在网络上沟通与交流而逐渐生产出来的。由于有成千上万的网民的不断地进行头脑风暴式的创造,网络语言具备了巨大的创新能力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也就是说本身作为主体网络语言是具有巨大的创新性和自我更新性的。于是得出结论:网络语言具有巨大的进化理性特征。而这一切,都是与网络语言有很强的开放性分不开的。
1.网络语言的创新性
网络语言具有的创新性是无与伦比的,有人说“创造性是网络语言的最大特点。网络的出现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网民们能够在网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①其创新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内容的创新上:新词不断出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了网络,在网络上出现了我们熟悉的大话西游的台词“I服了U。”之类算起,陆续出现了E网情深(同“一往情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意思),新E代(比“新一代”还能体现时代性),E路通(形容网络的通畅快捷)等等网络词汇,而把健忘又臭美称为健美 ;把讨人喜欢又百看不厌略缩为讨厌;以爬虫来指代初级网民,以飞虫来指代高级网民,以孔雀指代不怎么样却自作多情的人,自恋的人;以286指代层次低,傻子等等,总是能给我们一些新鲜的感觉,不但增加了网民的词汇库,提升了我们精准用词的可能性,更增添了不少乐趣。其次在形式的创新上也很多变,比如现在网络上又出现了很多“一字词”:“雷” 意思是词语过度夸张,像打雷一样能把人震晕。“” 在网上则是雷的同意词;“” 象形。本作“”。象窗口通明。本义:光明,一说“”通“炯”,而“”同“炯炯”。而在网络上,这个字代表了面貌,行为,穿着,语言等很怪异、邋遢、奇特、畸形等。另外还有“宅”“赞”“” 等。 再次网络的出现使得一个个社区形成,人们就公共事件做了很多讨论,在这些公共的场所中,由于网络上交流自由轻松,人与人的交流容易碰撞出火花,于是网络上就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汇甚至新成语如:“正龙拍虎”、“很黄很暴力”、“打酱油”、“做俯卧撑”等等。这些无疑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当然这种创新也是与反叛同在的,宗锦莲就认为:“网络语言表现为或是与语言习惯和造词规律的严重不符、或是符号大行其道、或是新词语的不断生成,这都体现了青少年不断地要从大众文化中抽离出来而标新立异的愿望。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生理上趋于成熟、心理上却跟不上节拍的普遍现象,狂躁不安、找不到重心等都成为青少年学生共性的心理影响因素。……“反叛”这一主题词永远贯穿其中并发挥作用。……我们在审视青少年文化的反叛时,又不得不惊叹于青少年源源不绝的创作才能。虽然我们在对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上经常将创新挂在嘴上却终究收效甚微。但在网络空间中,网络语言却呈现另一番景象,反叛的词藻中蕴含着创新,新意的萌生伴随着青少年潜意识下的对制度文化的反抗。反叛与创新同在,两种必然交织着种种可能发生的偶然构成了青少年文化的一个独有的重要特点。”②
2.网络语言自我更新性
“对于网络语言,我们可以将其视为网民与社会互动的一种特殊现象和过程”,网络语言的产生、发展和广泛使用,与其说是为了迎合新生代的需要,倒不如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毕竟,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当今数字时代的反映,同时它也能丰富我们的汉语词汇系统。③“网络语言与社会是共变的,也因此有着巨大的自我更新能力”。④在网语形成之初产生了很多新兴的网络词汇,但是经过网民在使用中的选择,那些不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词语最终被抛弃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只有那些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比如“菜鸟”“恐龙”之类,如果直截了当地去说“你真是个差劲的新手”或者“这真是个丑女”,就感觉失去了应有的味道,而“菜鸟”“恐龙”在表达这些意思之外还有一种委婉和谐趣的味道。还有用“灌水”来形容在论坛上乱发帖子,就很形象,换了其他词语可能就表达不出这个感觉。还有网络游戏中的常用词“秒杀”,表示迅速杀死或者消灭,有一种很强的震慑力,表达效果非常好。并且不是任何语言都可以成为网络语言,它既是“零门槛”的,却又是有选择性的。网络只是给网友提供了一个公平的舞台,所有网友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阅历、知识、喜好创作自己的网络语言,但是你的创作必须幽默、风趣、简洁、易用,才有可能在网络上流行开来。“选择的结果只能是优胜劣汰。只有真正的经典才能留下来,许多网络语言很快就会被淘汰。”⑤同时由于互联网发展和普及速度的迅捷,较之其他语言,网络语言的扩展性显得尤为突出。互联网在中国出现后的短短十来年间网络语言发展迅速,网络词汇以几何级的速度快速增长。在这种拓展中,网民们不断淘汰不合适的旧词汇,并用新词新语取而代之。这显示了网络语言强大的自我更新性。
正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用语的盛行使得汉语词汇系统自我更新,近代翻译语言和日式汉语的进入中国使汉语词汇系统自我更新,使得汉语比以前更加丰富和精细了一样,网络语言也使得汉语比以前更加丰富和精细了,“正龙拍虎”“秋雨含泪”等等,已经而且正在极大地丰富着网络语言,但是这次不是由于宗教的进入或外来文化的交流,而是由于网络中诞生了一个虚拟的社会,有着不同的社区,也产生了不同的网络语言,可以说这次完全是汉语词汇系统的一次“自主性”更新,相当的有意义,甚至可以与改革开放初期大量出现的新词汇相提并论。
3.网络语言的进化理性
进化理性是由“进化理性主义”而来的,“进化理性主义”是著名经济学家、法学家和哲学家哈耶克的秩序分类的知识论基础,其核心命题是:个人理性是十分有限的和不完全的,理性在人类事务中起着相当小的作用,各种实在的制度,如道德、语言、法律等不是人类智慧预先设计的产物,而是以一种累积的方式进化而来的。进化理性主义者主张社会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有机地、缓慢地发展,他们认为独立的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相互作用会比单个人或某一组织有意识地调节社会取得更加恢宏的成就。此外,进化理性主义承认,人的理性并不足以充分把握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细节,因而人类必须依赖“抽象”这一工具,以帮助大脑处理那些我们并不完全知道的事情。其主要代表是休谟和维克托尔。
从网络语言的形成可以看出,它们不是预先设计而是“累积进化”而来的,也就是某些网民提出新的词汇,被其他网民认可后长时间约定俗成而来的。这种“累积进化”又分为四种。第一种是由于人们在网上交流打字时为了节约时间而约定俗成的,如“斑竹”(版主)就是由于很多人用智能ABC等拼音法打字时打出banzhu的拼音后偷懒不去选字而来的。另外如“ZT”(转贴),用“FT”代替 faint(晕倒),“BTW”代替by the way(顺便)等都是网民在互动中自然选择的结果。第二种是由于一般情况下两个人交流时通过语音或表情能够传达丰富的信息,而网民在网上非通过视频或音频聊天时,显然有大量的信息无法传达,为了使没有面对面交流的两个人能通过文字传达更多文字以外的信息,所以网民会用一些符号来作为补充手段。比如“;-)”代表眨眼一笑,“@_@”在网络语言中就代表一个戴眼镜的人。第三种是网民为了使交流变得更加轻松而使用的一些比较诙谐的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有借代,如“保重”在网上的意思就是“保持体重”,“公司总裁”其实是“公司总在裁员”的意思;有谐音,比如“5555”代表哭了,表示伤心难过;“9494”代表认同,就是就是的意思;有比喻,如用“病毒”比喻某种可以起到破坏性的程序,用“泥巴”来比喻一种越玩越有意思,使玩家无法自拔的网络游戏;有仿拟,如模仿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前不见GG,后不见MM,念论坛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模仿“有为青年”的“有围青年”,还有网上模仿朱自清先生《匆匆》的文字等。第四种是由行话简化而来,比如“ID”代表网民在网站注册登陆时,所拥有使用的个人独有的网络身份标志,“楼主”代表网文主贴的作者,“网警”代表网络警察,“烘培鸡”是home page 的音译,主页的意思。通过对网络语言的累积进化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语言显然是由个体在日常网络生活中通过交流相互作用而得来的,也的确为我们网络生活带来了方便,增添了情趣。所以说网络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是具有极其突出的进化理性的特征的。而其创新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的强大也是与其有突出的进化理性特征分不开的。
二、功利化思维路径
在功利化的思维路径下本文认为网民一般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利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网络语言是人通过理性计算后的与别人的交流手段,它通过便捷性、口语化和娱乐性来追求给人带来最大的利益和快乐。
1.便捷性
网络语言在物理上的好处是:具有方便,实用等特点,对汉语和英语语体的实际简洁的应用使得网络语言显得非常的便捷,省时省力。网络语言的出现和流行的原因一直是众说纷纭,但是有一个原因是大家都同意的,那就是个人电脑上的拼音打字盛行,无论是智能ABC,微软拼音输入系统还是搜狗拼音输入系统,虽然在尽力完善,但是很多词汇并不是按照使用频率排列的,而即使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如搜狗,要打一些生僻词汇还是要翻很久,所以为了在网络这种快节奏的交流空间中网民力图用最简洁的形式来快速表情达意。所以他们就创造了大量的简短的便于输入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汇聚到一起,便形成了网络语言。
这些便捷的输入方式有:(1)汉语语音的语音基础和输入法。如多数网民用的是拼音输入法,当输入“版主”这个词的汉语拼音时,“斑竹”在前面显示,出于省时快捷的考虑,网民就渐渐用“斑竹”代替“版主”。(2)英语的普及。网民的知识水平较高,出于便捷或时尚考虑很多人都自觉不自觉地在把英语运用到网络交流之中,也是出于便捷的考虑,在英语中也出现了通假,比如“E我”就是“给我发Email”的简写,I服了U――I服了you等等。(3)倒装,省略等句式。观察一下BBS上的发言,我们不难发现,不少网络语言还频繁运用倒装、省略等形式,只要清楚表达意义,根本不讲求语法规范,即兴式的语句也比较多,表达非常随意。比如:“郁闷呀我现在”,“难过死了都”,“你走先”。“总体说来,网络语言呈现出口语化的特点。”⑥还有符号化的简约表述或运用大量短句。
2.口语化和形象化
为了方便生活,显得更加的贴近大众,网络语言总是显得相当的口语化。其实的确也只有那些生动活泼,朗朗上口的语言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这些网络语言“具有口语的句子简短,通俗易懂,结构松散的特点。另外,它使用了大量的语气词和天南地北的方言词,这是其特有的魅力所在。”这些网络语言在口语化的同时,为了更好的表达情意,还会用上一些形象化的符号,据报告统计,“BBS上标点、符号使用率达到了55%,高于汉字的使用率。”口语化和形象化的主要表现有:(1)大量使用语气词。网络语言中语气词的使用随处可见。网民们在一句话的开头或是结尾都常会使用语气词,有的时候还是两个语气词叠用。如:“哇塞,终于找到你了!”“噢,我就说呢!” 唉呓!我要100万!”(2)大量使用方言词汇。这里说的方言指的是地区性语言变体,通常只在生活于某一地区的语言使用者中“流通”。当然随着人口的流动,方言也会被带至其它地区,但一般只是在极小范围内使用。然而在网络语言中,方言却占据了流行的一角,并借助网络传播的优势赢得越来越多网民的青睐,其中不乏大量本不使用这一方言的网民。由于方言在语音、语调和词汇上与普通话有一定差异,字典里很少有标记这类词汇的文字(有的方言甚至根本就没有文字)。因此,为了达到方言的音响效果,网民们常常利用谐音这一手段造出许多字的“新”用法。(3)多元表意。现在网络上经常运用符号来表达意思,除此之外,还集文字、声音、图画、影像、动画等多种符号系统于一体,具有呈现方式丰富多彩的优势。
3.娱乐化和个性化
网络语言所具有的娱乐化,个性化等特点,显然是能够给都市人,尤其是都市的年轻人带来心理上的好处的,现在都市生活繁忙,人与人之间实际交流变少,而网络交流变得越来越多。都市人工作繁忙,成天朝九晚五,只能通过网络来放松心情,寻找慰藉。这类娱乐化和个性化有以下作用:(1)释放心理压力。现代社会的高节奏、高压力,使我们需要一种放松身心的休闲方式,而网络聊天就是最好的消愁解闷的方法。网民们充分运用通假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的氛围。如把PII,奔腾2叫做屁免;把酷机(指功能强的主机)叫做酷鸡;把赛扬主板叫做菜羊或赛羊,而猫是调制解调器的称呼;老鼠是对鼠标的称呼;而版猪是版主的代称等。(2)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由于网络中的文字交流与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流不同,网络中只有枯燥的文字符号与感官刺激不明显的电脑屏幕,因此网民们迫切希望这种交流能带来愉悦与乐趣,而且网民们上网的一个重要动机也就是找乐。”⑦网民们求新、求异、求怪的心理,再插上通假的翅膀,使得网络语言顿时变得生动活泼、精美简易、幽默时尚起来。(3)使人们个性化。网络语言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让人个性化起来。网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运用不同的网络语言与别人交流。对严肃话题用轻松调侃的语气来评论,或者把一件小小的事情无限夸大,都能显现出不同网民的或机智幽默或玩世不恭的不同个性。比如说别人是“天才”但却转着弯说那是“天生的蠢材”,将“俊男”称为“菌男”,将“美女”称为“霉女”等等。
三、功能化思维路径
在功能化思维路径下,笔者认为网络语言在不同社会背景下或在特定文化框架下有着不同的功能,网络语言是为了满足一个规范体系而拥有了自己各种功能特性,比如要适应网络的特殊环境,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还有为了维持网络上的那种反叛而个性张扬的氛围等等。
1.专用性
在很多不同的网络环境里,尤其是网络社区或者BBS里面,网络语言对语境的依赖性特别强,比如专门为摄影爱好者而开设的摄影器材论坛“色影无忌”,里面就充斥着很多不常去的人所不明白的词汇,必须要借助“无忌词典”才能够理解。像“扇子”是FANS爱好者的意思,“C扇子”就是“佳能相机爱好者”的意思,“镇纸”是指上世纪80年代精工细作的金属相机,许多人买了二手货,买后发现没有机会拍,就放在书房做镇纸,美观精致。还有“XB IS”又称“爱死小白”,指一款白色的佳能镜头(EF 70-200/2.8L IS)。而在电脑技术社区和手机社区里面这种情况也有很多。这些术语一离开其生存环境就完全无法被理解了。河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的罗英侠在一篇文章中说“网络语言对语境的依赖有两层含义:首先,网络语言依赖于互联网络这一宏观语境。离开了网络语境,不少网络语言很容易被误读(如“斑竹”在网络语境与一般语境中含义迥异,极易被误解),甚至根本无法使用(如一些特定的符号)。除此之外,网络语言对具体的微观语境也有很强的依赖性。”⑧这是很有道理的。
2.个性化的适应
网络空间崇尚自由、平等、时尚、个性,交流方式多元化、快节奏,能够成为人们紧张学习和工作之余,自我解压和宣泄烦闷的一种良好场所。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面,人们可以无视各种的成规旧俗,而且由于可以匿名上网,网民可以卸下生活的面具较少保留地和别人聊天,倾吐自己的心事,将自己本真的一面显露出来。所以这个时候网络中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个性的需求,整个网络的社会环境就是一种多元包容和要求个性化的环境。而在网络环境里,网民的个性化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个人网页的设计,QQ、MSN等即时聊天工具的头像,个人空间等等,但最能凸显网民个性的还是他们所使用的网络语言,包括了各种聊天工具上的签名和论坛里面的各种马甲。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很多网民或者为了展示自己的特立独行,或者为了抒发个人当时的心情,或者为了表达内心的愿望,起的网名五花八门,不拘一格。如“四平八稳”、“去年此时”、“暂时停摆”、“花拳绣腿”、“冬天的荷花”、“笑忘书”、 “虫虫之少年雪蝶” 、“一箭穿透你的心”、“one world,one dream”、“欢度春节”、“水上浮冰”等等。这样就显示出了网络语言对个性化的社会环境的巨大的适应性。而在网络上的日常交谈中网民们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大力张扬自己的个性。把“爱因斯坦”说成“艾因司蛋”,把“没问题”说成“米问题”,把“水木清华”说成“水母情话”,把“祝你快乐”说成“猪你快乐”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自我约束性
网络语言具有能适应隐匿化的社会环境约束的特性。PMP(拍马屁)、B D(笨蛋)……这一类的网络语言往往表达了只可意会而不可言说的隐匿意味,网民很好地将与自己身份不符的“脏”词“脏”语诉诸网络空间中可变性的规则,并在一定的约束下倾吐。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网民摆脱了社会约束或者说更好地利用了网络规则,而恰恰相反的是社会约束力已经内化为网民自然而然的生活规范并实实在在地在起作用了。“网络空间看似自由地运作,而事实上却也是在社会规范下的产物,终究逃不开社会的约束,而青少年诉诸网络的行为也只不过是暂时或无意义的逃避罢了”。⑨
四、批判化思维路径
在批判化思维路径下,我们会对网络语言在物质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对其如今的存在状况与合理性表示质疑,认为网络语言可能会成为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中的扭曲了的产物,特定物质环境也许会任意操纵和摆布网络语言,使其出现随意性、低俗性、表面性和短暂性等特征,不能得到良性发展。
1.随意性
网民数量庞大,但是也会良莠不齐,有很多网民只是中小学文化水平,尤其有很多是1990年代后出生的人,也就是所谓“90后”,他们还在学国语言,但是由于网络上使用语言的随意性很大,这些毫无规律含混不清的语言容易让他们以讹传讹。而这些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旺盛的阶段,这种网络语言的不良传播很容易让他们养成不好的习惯,影响到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工作。 这些语言的随意性表现在如下方面:(1)语言文字符号混用。将语言文字符号大量混用影响青少年网民正确语言习惯的培养,例如:在词语“E言难尽”“E如既往”“E乱情迷”“E犹未尽”中,字母“E”表示“网络”,这极易导致读者的误解。(2)多种语言混用。(3)一词多义,错别字泛滥:比如用木有来代替没有,用果酱来代替过奖,用母鸡来代替不知。都是这种表现。
2.低俗性
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网民利用马甲上网,相互间交流很多时候都不必署真名,没有人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于是就有一些人,出于各种目的而使用一些低级粗俗的语言,甚或攻击或谩骂他人。例如WBD(王八蛋)、NQS(你去死) 、NND(奶奶的)、469(死老狗)、0748(你去死吧)、0487(你是)等,这些脏字与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向来要求国人讲文明、讲礼貌的道德风尚格格不入、背道而驰,令人深恶痛绝。
3.表面性和短暂性
随着时间的变化,网络语言也在不断的更新,很多网络语言是“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如指代WINDOWS98系统的“瘟酒吧”,指代奔腾2代的“屁兔”,以及笑别人脑筋慢而说的“286”如今都没有什么人用了,正在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而新词汇比如“赞”,“”“打酱油”“俯卧撑”等等则层出不穷,而且从专业知识领域扩展到了社会生活领域,可谓是后浪推前浪,新词胜旧词了。但是这后面也有着让人担忧的地方,那就是,网络语言流行往往非常短暂,而且比较肤浅,属于一般的社会流行语。这种表面化和短暂性使得很多人对网络语言能否经过沉淀成为社会通用语言,从而丰富汉语词汇表示怀疑。虽然很多网络语言经过岁月淘洗已经成为了汉语词汇的一部分,但是也的确有很多网络词汇斯人已逝,所以这种怀疑也是有它的道理的。
当然上面四种思维路径也还有待完善,而且其中对网络语言的特点的分析也还需要博学审问,使之更深入和更富于说服力,但是这些思路还是比较开阔和有生发性的,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学者参与到关于网络语言的特点的讨论中来,使得这方面的理论更加成熟和反映社会历史与文化的风貌。
注释
1 罗英侠:《论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的影响》,《安徽文学》2007年第1期。
2 宗锦莲:《透过网络语言看青少年文化的特点及其建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10期。
3 杜利军:《浅析网络语言的模式、成因及争议》,《读与写杂志》2007年第11期。
4 桂孟秋:《浅议网络语言》,《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10期。
5 沈滨翌 :《网络时代,语文老师应如何应对网络语言》,《考试周刊》 2007年第23期。
6 何林鲜:《浅析网络语言的基本特征》,《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第5期。
7 尹戴忠:《论网络语言中的通假》,《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8 罗英侠:《论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的影响》,《安徽文学》2007年第1期。
9 宗锦莲:《透过网络语言看青少年文化的特点及其建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