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重母亲 第5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重母亲 第5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刚刚过去的100年里,人们对母亲、母爱有着无数的赞美和描述。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母亲节到来的时候,我们想更冷静地思考一下母亲的传统美德,更深入地探讨母亲这块悠久土地上的现代意味。可以预料,在未来的100年里,传统的生育方式和教养观念都要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个女人除了做母亲,还要干事业;除了做妻子,更要以其独立的个体出现在社会舞台上。对这种转变和调整,我们有足够的准备吗?

母亲的心

丁 宏

小陈,35岁某医院图书管理员

背景材料:卫生学校毕业的她近年来由于丈夫频频承包工程,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是常人眼中的“富婆”。

自述:别人都说我是标准的贤妻良母,这些年来我几乎都是一个人带儿子。平常倒不觉着什么,但每当儿子生病或者自己生病的时候就特别渴望丈夫能够在身旁。有一回,给儿子输完液到家已经晚上10点多了。打开房门,一股凉气扑面而来,刹时觉得偌大的家,冷冷清清的,真是有点凄凉。但想想我丈夫能到这个地步也很不容易。我们俩都是从农村考学出来的,结婚前可以说是一贫如洗,没积蓄。现在拥有的车子、房子都是近些年购置的。先生有事业心,我当然应该全力支持。就是在这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中,儿子性格中似乎柔弱的成分多于坚强,大概是与爸爸接触少的缘故吧?

今年,儿子刚跨入小学。上个星期送他返校时,儿子突然关照:“妈妈,你需要保养,你掉头发太厉害了。”什么?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家里到处都是你的长头发,妈妈。”儿子再重复一遍,我的眼泪就下来了。

小范,30岁从安徽农村来城里做早点的个体户

背景材料:23岁结婚到30岁,一直没有生孩子。1998年领养了一个小姑娘。

自述:走出来才知道,现在在大城市,30岁还不成家的人多得是,而在我们老家,以前的同学,小时候的伙伴,他们的小孩都四五岁,甚至更大了;也是走出来才知道,现在能通过试管婴儿这种方法帮助不孕者圆梦。但前年我们已经抱来了艳艳,并且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上次孩子打针,由于血管细,护士扎了几次都没找到,我老公眼圈都红了,悄悄说:“女儿太可怜了。还不如让我生一场病。”不知觉中,艳艳已经渗入了我的生命,成了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早就把她当成了亲生女儿,自己有时也会忘了和其他家庭有什么不同。

小张,26岁,公司职员

背景材料:虽然文化程度只有高中,但她很有上进心,初为人母后,她总想着女儿能实现自己没实现的梦想,比如大学文凭什么的。所以特别重视对女儿的教育。

自述:女儿雯雯已经3周岁了。这个阶段的孩子大概好奇心都特别强,女儿对什么都感兴趣。有时候,我会突然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思路太窄了。因为我经常想不出什么好玩事情的。其实,带孩子是一门很高深的艺术。要抓住小孩的心,就要有创造性,要不断出新……真是太难了。我常常觉得自己力不从心,于是就去翻书。可有些画报上的小制作也挺难的,我自己都学不会。我真发愁,现在就这样,将来雯雯读书了,我该怎么办呀!

朱女士,45岁,工人

背景材料:像许多老三届一样,她下过乡,晚婚又晚育。目前普普通通、日复一日地在单位干活,随时还面临下岗的危险。在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她成了中坚力量。

自述:我们家目前的中心任务就是攒钱。要节约每一块钱,供儿子上学。实在是亮亮太会花钱了。他正读初三。成绩嘛,属于那种抓一抓便会有点起色,松一松就马上滑坡的那种。为了使他能够考上一个好一点的高中,还请了家教,一小时20元,够贵的了。我和他父亲每人每月也就是千八百块的收入,这还算单位的效益不错。所以我们根本不敢大手大脚。我基本上不添置什么新衣服,反正人到了40岁也发胖了,不赶时髦了。现在一切就是为了亮亮,他考上了高中,更花钱了,还要考大学呢。所以啊,做妈妈的一直要奋斗下去,不能停啊……

母爱空间

卢 勤

提起孩子,哪个母亲不显得絮絮叨叨,哪个母亲没有千言万语。因为她常常有过不去的坎儿,她常常感到天塌地陷,她常常对一件事百思不得其解……

因为她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一个活生生的新生命:他发烧了,吐奶了,拉肚子了;因为她面对的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孩子:他打架了,不好好学习了,他谈恋爱了……紧急中,调动出一切生活经验来都不够用,翻出所有的书本知识全对不上号。有些极度“爱”

孩子又焦虑的母亲难以适应这种变化,甚至把自己和孩子推上了绝路。

2000年1月17日,在浙江金华,发生了一起震惊社会的惨痛事件:某中学高二学生徐力,用铁榔头杀死了生他养他的母亲!

4月10日,浙江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徐力有期徒刑15年。为什么一个17岁的“好学生”会用如此极端手段对待自己的母亲?为什么爱儿子的母亲会死在自己儿子的手中?

2000年3月10日,我来到金华市,想听听徐力的诉说,想走进金华父母、孩子心灵的世界,想寻找产生悲剧的根源。

我们面对面坐着,离得很近。徐力开始有点紧张,低着头,大半个脸被毛线帽子遮住了。

“你和你妈妈的矛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尖锐的?”我问。

“是进入高中以后。在家里,我感到母亲处处在监视我。家里的电话都是她先去接。有时同学打电话找我,她总是要问:

‘你是谁,你找徐力有什么事?’问清楚才把话筒给我。我说不要这样,但她说:你可能在外面交坏朋友。根本听不进我的话。后来,同学们都不敢给我家打电话,还嘲笑我说:‘徐力呀,谁敢给你家打电话,你妈太厉害了!’我有时觉得孤单,想打电话给同学,母亲就讲,有什么事在学校都讲完了,还打什么电话!”

如果没有刻骨的仇恨,孩子应该是不会杀死自己的母亲的。于是我问:“你是否因此恨你的妈妈?”

徐力说:“恨谈不上,只是压抑越来越强。读高中后,每天晚自修前有一段时间,同学们可以打打篮球。我很爱打球,可母亲不让,只让我在教室里学习。这个时候,母亲经常到学校来,监视我是在玩还是在学。对于妈妈的这种行为,我感到很难受。同学们说:‘你妈妈还要到学校来监视你呀!’妈妈希望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课外活动也最好是学习,不要参加学校的任何课外活动。我有时晚回家10分钟,妈妈也要骂我、打我。

她经常打我,用棍子、用皮带、用扫帚……我曾经试图跟她说明一些理由,但她从不听。”

我问徐力:“你在家挨打的事,同学们知道吗?”

“同学们不知道家里的事,我也不想找人谈心,基本上是把心事憋在心里或者到外面去大喊几声,排除内心的苦闷。”

徐力说:“妈妈平时说得最多的就是学习。考不好,她就骂我:‘你这么笨,为什么学不过别人?别人能学好,你为什么不如人?’妈妈一个朋友的儿子,每次总考全校的第一、二名,她总是把我跟人家相比。在学习方面,父母是站在一条战线的,他们对我的要求都非常高,让我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至少也要考上浙江大学。根据我自己的能力,我根本考不上。但只要我尽力,不管上什么大学,本科是能够考上的。”

“你什么时候开始对妈妈不满的?”

“上高中以后。初中升高中时,我考进了学校的重点班。第一个学期,我的排名在全班倒数第二名,到第二个学期,我的成绩跃到了第10名。母亲十分高兴,要求我每次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都要排在班级的前10名。考不到,她就打我、骂我。我感到,长这么大了,她还以对小学生的方法管教我,心里非常难受、非常压抑。我喜欢踢足球、看书、看看电视,但妈妈认为这些都影响学习,老是阻止我。我厌倦了,太单调了,我觉得学习学得很不开心,活着没什么意思……”

“你和母亲的矛盾是怎么激化的呢?”问题越来越接近事件的发生,我的提问便越来越小心。

“那天中午,吃过午饭,我见母亲开着电视机正在卧室里织毛衣,我想过去看几眼电视,母亲像往常一样又开始说我:

我告诉你,考不上大学,我不会给你第二次考大学的机会,期末考试不是前10名,我就打断你的腿。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了也没关系……’我心里很委屈、很愤恨。我觉得我已经很用功了,她怎么还这么说我。我一声不吭拎起书包往外走,走到门口看到一把铁榔头。我冲进卧室,于是我就……”

这时,徐力的声音越来越低。我也没有继续往下问,我不忍心再让他想起那残忍的一幕。

“事情发生后,你又做了些什么呢?”我很想知道,究竟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杀死母亲以后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做了那事以后,我一个人在大街上跑了两个小时。我不能理解自己为什么做出这样残忍的事情。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头也很昏。跑着跑着,我忽然想起,那是我妈,我得去救她!等我跑回家,我妈已失血过多,生命不可挽回了……”

屋子里是一片沉寂,仿佛空气也凝固了。

……

“你知道你是怎样长大的吗?”

“在看守所里,我常常想着自己是如何长大的。”

“记得上学时的一个晚上,我突然发高烧。妈妈一把背起我,一步一步走到医院。我小时候很胖,妈妈背我很不容易。妈妈生我的时候,本应该剖腹产,但她听人说剖腹产对婴儿不利,硬忍着巨大的痛苦自己生;她爱吃辣的,但听说吃辣的对胎儿不利,也把辣的戒了。每当想到这些,我就非常感动。我觉得母亲对我花的心思比对自己的还深。”

来之前,我以为徐力不知道这些,没有想到妈妈对她的爱,他心里还是很清楚的。徐力说:“我是个畜生,竟然用自己的双手把亲生的母亲‘送走’了,我十分后悔……”

在后来的一个报告会上,一个初二的女生走上台,满脸庄重地对我说:“我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时,当时就对我妈说:‘妈,我怎么越看越觉得您像徐力他妈呀?’我妈说,‘那你也用铁榔头把我打死算了!’我对她说,‘我不会像徐力那样把你打死,可你的确很像徐力他妈。’”

徐力的同桌同学说:他的妈妈也像徐力的妈妈一样,整天逼他学习;他的家庭业类似徐力的家庭,没有欢笑,没有交流,没有自由的天空。

“家有徐母”成为一种发人深省的现象和说法。那么,徐母究竟生活在一种怎样的状态中呢?徐力告诉我:“我觉得我的父母生活得不幸福,他们整天为赚钱而奔波。他们之间沟通比较少,没有共同语言。母亲看不起父亲,因为母亲是大学生,父亲只是初中毕业生。母亲觉得父亲没有用,嫁给父亲太委屈自己了。母亲经常对我讲,不要像父亲那样没出息,一定要考上大学……我觉得母亲活得太累……”他甚至天真地认为“母亲活在世上太可怜了,整天为我的学习操心,如果母亲死了,可怜的母亲也就解脱了。”

徐力的父亲在铁路工作,每周六回来一次。徐力主要是和妈妈在一起生活。在交谈中,我问他:“在家里,你跟妈妈交流过吗?”

徐力说:“平时,我们不讲话。有时我见她不开心,想问她怎么了,她总是说:‘不要吵,我心里很烦!’我知道,妈妈不开心是因为单位的事。母亲的单位长期经济效益不好,好几个月都没发工资了……”徐母的内心,早已是一个“太糟了”的世界,别的人是无法走进去了。包括自己的亲生儿子。母亲越失意,越想从儿子身上找到得意。

徐母何尝不想与儿子沟通?徐母翻看儿子的日记,接听儿子的电话,到学校去监视儿子,窥视儿子的行踪……这一切一切,无非是想了解儿子的内心世界,怕儿子学坏,怕儿子不好好学习,并非想加害儿子呀!然而,她适得其反,不仅害了儿子,也害了自己。

……

我想,别的少年犯会有父母去看望,而徐力呢,没有了妈妈,他更需要的是母爱。于是,事隔8个月,在2000年11月16日,我决定去杭州看他。

一会儿,教官把徐力带来了。他剃光了头发,身穿少年犯的服装。

“你还认识她吗?”教官问道。

“知心姐姐!”徐力亲切地叫着,脸上露出好看的笑容。

我们并排坐着。我仔细端详着他:比起8个月前,他白了,也长胖、长高了。令人欣慰的是,他苍白的脸上有了红晕。

“听说你减刑了,祝贺你。”我真诚地对他说。

“是的,同学们法院要求为我减刑,我爸也到处奔走为我说话,法院终于给我减了3年。我很感动也很难过,我犯的罪,判多少年也不算多啊!”徐力低下头动情的说。

我的心放下了,原来徐力所说的“15年和12年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的话,并不是出于自悲而是自责。

享受母亲的角色

赵远虹

在今天的3.2个亿家庭中,有徐母这种心态的家长不止一个,有徐力这样的孩子也不止一个。在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孩子成长却出现了“三大三小”的现象,即: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房屋的空间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在的动力越来越小。

法国大诗人梵莱梨有句名言:“每个家庭都蕴藏着一种内在的特殊的烦恼,使稍有热情的每个家庭分子都想逃避。”

要想让孩子不逃避母亲,母亲首先要正视自我。

母亲是谁?一个母亲首先是一个人。她的身上留着她的父母,她的家庭,她的环境留给她的一切。和生活中的许多经历一样,一个女人做了母亲会发生一些变化,但不会变成另外一个人。所以,当了母亲更要不断反思自己走过的路,反思自己的价值观。

其次要正视孩子的存在。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按照你所想像和期待的那样成长,也不要奇怪,正如你的身上带着父母给你的影响一样,你的孩子也会留下你的印记,同时还受着他自己环境的影响。

这样,我们就能比较客观冷静地看待在自己和孩子身上发生的一切,不会对自己和孩子都求全责备;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利用人生给我们的一次宝贵的做母亲的机会,这里不仅仅有焦虑、担忧,还有幸福和快乐。请听一位母亲的自问自答:

问:作为女人,在女儿,母亲和妻子三种角色中,你最关切哪一种?

答:母亲这一角色最让我着迷,可以说,是我惟一酷爱过的终生职业。其中最让我有切肤之感的是,十多年跟随孩子的成长再次回头寻找了一遍自己。因为无法选择的成长历史背景和家庭环境,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以及少年时代可谓颠三倒四,漏洞百出。一般说到母爱,人们好像总是赞美她的付出,其实不然。我正是为

人之母之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童年,思考自己成长的生活环境和父母的特性,才知道今天的我是谁,有哪些先天不足,后天无奈。我从心底感谢孩子带给我这一次重复昨天的机会。

问:为什么说酷爱过当母亲呢?现在不是了吗?

答:现在是有名无实。前年,我十七岁的女儿一下子跨出三大步:家门,校门和国门,所以我现在的处境跟失业的感觉差不多,失去了一个伙伴,一个朋友,还有一个研究对象。不过,看着孩子离我而去,我是高兴胜于伤感。一个健康的家长,当他看到陪伴孩子的路已经走到头时,应该学会及时收住脚,挥挥手,目送孩子驾驶自己的小船扬帆远去。女儿走后,我真是长长地舒了一口大气。

问:她走得那么远,真的没有担心和害怕吗?

答:担心有一些,但不害怕,害怕往往是因为心里没底。为了孩子,也是为了自己日后的心安,我在她离开的前两年就开始仔细考察了一些事,从中分析她是否具备了同龄人所应当具备的独立处理情感的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在智商和情商之间我更看重后者。因为我觉得,培养孩子的情感智慧能把我们对孩子幸福快乐的祝愿变为现实。我不敢保证女儿成为最聪明的一个人,但完全有信心让她成为最快乐的一个人。

问:如何判断孩子情感智慧的水平呢?

答:大概有这样几个方面:

1.是否具有快乐向上的性格。最好是在孩子落后、沮丧和不得意的时候考察。考察的内容包括:孩子情绪受阻后能否在短期内恢复常态,能否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能否迅速接受正确的判断,能否主动当面检讨自己的错误。我的女儿很喜欢画画,从小我就经常出题让她画,其中一部分题目是调侃父母和调侃她自己的。慢慢她开始喜欢画漫画。后来她送给我们的生日礼物常常就是讽刺我们的漫画。在进入青春期后,她同所有同龄人一样,开始经常遭遇人生波折,如失恋啦,好朋友背叛啦,考试前的心理大崩溃啦等等。每到重大关口,我会一方面观察她,一方面耐心等待她心情恢复,而恢复的标志就是她能否把一张漫画递到我的手上。当我们终于又能笑谈她的痛苦过程时,我便知道,危机已过,警报解除。

2.是否正视一些心理状态。比如能否迅速快捷分辨自身和他人的情感表露,尤其是消极情绪,如嫉妒、报复、欺骗等

祝愿变为现实。我不敢保证女儿成为最聪明的一个人,但完全有信心让她成为最快乐的一个人。

问:如何判断孩子情感智慧的水平呢?

答:大概有这样几个方面:

1.是否具有快乐向上的性格。最好是在孩子落后、沮丧和不得意的时候考察。考察的内容包括:孩子情绪受阻后能否在短期内恢复常态,能否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能否迅速接受正确的判断,能否主动当面检讨自己的错误。我的女儿很喜欢画画,从小我就经常出题让她画,其中一部分题目是调侃父母和调侃她自己的。慢慢她开始喜欢画漫画。后来她送给我们的生日礼物常常就是讽刺我们的漫画。在进入青春期后,她同所有同龄人一样,开始经常遭遇人生波折,如失恋啦,好朋友背叛啦,考试前的心理大崩溃啦等等。每到重大关口,我会一方面观察她,一方面耐心等待她心情恢复,而恢复的标志就是她能否把一张漫画递到我的手上。当我们终于又能笑谈她的痛苦过程时,我便知道,危机已过,警报解除。

2.是否正视一些心理状态。比如能否迅速快捷分辨自身和他人的情感表露,尤其是消极情绪,如嫉妒、报复、欺骗等

3.是否具备广泛的交友能力。在宽容、豁达的同时能够识别和对付恶意攻击和拒绝被人利用;对于爱心既能够给予也能够接受。

4.是否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拒绝能力,即使对最好的朋友也有敢说不的勇气。这点对女孩子尤其重要。有一次,她乘出租车外出。上车不久,她就发现司机说话不大着边际,怀疑是喝了酒。于是她当机立断告诉司机:请停车,我临时在前边有事。我曾经问她怎么可以做到这么毫不犹豫,她说,我的生命当然要由自己保护。

此外,我还在她高考的前一年,故意让她解决自己每天的晚饭问题,目的是训练她全方位分配注意力的能力。还有在她执意拒绝接受成人劝告之后,放手让她按照自己的意图去经历失败,然后听她说,是我错了。

问:你女儿离开家的时候,你认为她的成熟度达到了什么水平?

答:其实,我只不过想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剩下的时间和空间都由她自己去发挥创造。每个孩子的成熟进程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或来自生理和心理原

因,或来自遗传基因。一般是越小的孩子越要给他留出等待的空间,越是男孩子越要多一些耐心。

问:现代父母和现代教育意识都有哪些特点?

答:这可以说是新世纪给父母们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一个母亲,我觉得应该起码有以下几点:

1.不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准则,积极学习最现代的科学教育方法。我们每个人都受上一代和本时代教育的局限。比如我们在六十年代接受的许多关于婚姻及家庭的说教在现实里完全行不通,结果是二三十年后,成千上万的受过同样教育的人都陷入了同样的误区里。鉴于此况,我曾坦诚跟女儿讲,我对她的教育也许存在不少负面影响,今后有可能在某个时候跳出来影响她的成长,请她警惕为好。

2.反对野蛮教育,提倡民主平等。我曾看到一位女作家写的一篇文章,叫做“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文中阐述了许多孩子似乎很应该被打的道理。我最不能理解的是,打了人竟然敢用这样不讲理的题目述说为什么,还成千上万本的印刷出售影响读者。

3.真正尊重孩子。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幼年又具有极大的依赖性。如何对待这个特殊的群体,是整个社会应该关心的大问题。在我们的电视等媒体,时常看到用孩子做陪衬的节目。主持人故意提一些孩子似懂非懂的问题,回答错误,大家马上笑得前仰后翻。这时,我们想到过孩子的感受吗?

问:在母亲节里想对其他母亲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答:我很欣赏这样一句话:教育一个男人只是教育一个人,而教育一个女人等于教育一个国家

发现自我

首先是奉献家庭,母亲的无私和为家庭的牺牲精神常常成为媒介报道的主题。一篇文章写到:“母爱的伟大在于无私。能为人母,是一种幸运。”

其次是奉献子女,成功的母亲一定是培养出被主流社会认可的成功的儿女,也就是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子女。即使是在母亲节里,母亲也是社会舞台上一道暗淡的背景,登场的主角则是她们的子女―摆出

各种表情和姿态的演员、作家、科学家、大学生和学者。

作为一位母亲,她的独立人格、个性、个人发展以及自由选择生活的权利得到充分的肯定了吗?社会在赞扬母亲的牺牲和无私时,作为一个女性,她的自我该如何发展?在传统的社会分工中,父亲需要外出挣钱养家,母亲大多在家料理家务、抚养孩子;而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

城市妇女已有职业。如果还一味要求母亲只对家庭的奉献,她们便只好以牺牲自己的事业发展或以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代价。这是不是应该加以改变的现象呢?是不是应该由父母共同分担家务和教养孩子的责任呢?

从另一个角度说,作为对这种无私奉献的回报,子女们可能会遇到困境。母亲为子女奉献了自己,同时以为也获得了安

排他们未来道路的“权利”。当子女要自己选择未来时,就会感到来自母亲以及道德方面的强大压力。一方面,子女承受着主流社会认可的所谓成功的压力;另一方面,当他们长大离开母亲的时候,心里又总怀着一份歉疚。

我以为,当一个人成为母亲时,并不意味着她就仅仅是母亲了,就是丈夫的或孩子的附属品了。母亲只是一个女性诸多身份中的一种,而且父亲、子女也是他们诸多身份中的一种。每个人都对家庭、对社会负有他们自己的那一份责任。受传统

观念的影响,女性特别不容易将自己与其他人分开,不容易与丈夫、孩子分开,因而不容易认清自己在其他方面的价值。所以在这方面要特别地努力。不断地发现、探索、完善、提升自我,与孩子共同成长,会使生活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