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联动式帮扶在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尝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看到很多颇具创意的课堂设计或活动设计,对活跃课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然而,面对被激活的课堂以及大量学优生的出现,教师往往会忽略班级中的“学困生”。教师的忽视,容易造成“学困生”的“边缘化”,而这又让“学困生”最终沦为学习中的旁观者。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没有改进,尤其在如何帮扶“学困生”上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
1.帮扶方案的设计
有没有办法既能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最优化发展,又能从根本上帮扶“学困生”呢?为此我做了多种尝试,最后发现,运用联动式帮扶手段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我是一名数学老师,联动式帮扶就从数学学科开始进行。具体做法分三步:第一步,根据学生平时的数学成绩,我选出六名数学学习优秀的学生任大组长,由他们负责本组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和成绩登记工作;第二步,由大组长在全班范围内依次轮流选择组员,这样就把学生公平、合理地分成了六个学习小组;第三步,每个学习小组内再建立帮扶制度,即大组内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帮助数学成绩最差的学生,依次类推,结成互助对子。
同时,依据“低起点、密台阶、小步子、勤鼓励、增信心”的原则建立一系列的考核帮扶制度,由组长负责对组员进行考评,具体内容是:①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一次加1分。②能及时完成作业加1分;能正确、及时地完成作业加2分;小组内成员都能及时完成并订正好作业每人加5分,如果有学生没有及时订正好作业,则小组成员每人扣5分。③写作业(包括上黑板板演)时,让“学困生”解题,负责帮扶的学生在一旁监督,随时画出错误的地方,然后讲清出错的原因,对能够启发“学困生”进行改错的,双方每人加2分。④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或展示一种新颖的解题方法,一次加3分。⑤定期抽查。每周利用一节数学活动课的时间,进行组间互查,即互相提问。抽查小组的每一位同学都要向被抽查小组的每一位同学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要求对“学困生”提出的数学问题以书本为主),被抽查小组的同学能正确回答抽查小组提出的问题的,加1分。⑥在考核时,设立分层目标,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考核基数,只要能够达到指定目标的即可加5分,超过指定考核基数1分,就再加1分,多考多得。一周一小评,一月一总评,学期结束时得分最多的学生即可被评为“学期个人总冠军”;对得分最多的小组给予“周冠军小组”“月冠军小组”的称号,并及时颁发喜报和奖品。
一学期实验下来,我班学生的数学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课上学生思维活跃,气氛和谐。课后,学生互帮互助、质疑问难、研讨切磋。上学期的期末考核中,我班的数学及格率为100%,优分率达到80%,在年级中名列前茅。
2.分析与思考
这种联动式帮扶方式,把“学困生”纳入所在小组中进行帮扶,把个人的成绩与小组成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个人成绩和帮扶对象也紧紧地联系起来,让大家都感到自己多了一份新的责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进取意识和拼搏精神。
这样的帮扶就帮扶学生而言,他们的责任感得到增强,他们感觉到,自己要成功必须帮助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同时获得成功。他们的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的要求更高了。
这样的帮扶就帮扶对象而言,一方面有学优生为其第一时间“把脉”,分析出错原因,督促其及时订正,有利于他们快速掌握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这些“学困生”也担心自己学不好,影响了小组成绩,就自我加压,主动学习,因此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同时,由于有提供帮助的学优生在身边,这也增强了“学困生”学习的信心。
这样的帮扶就教师而言,“减轻”了不少工作量。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为了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忙得焦头烂额,只怨自己分身无术。现在,教师可以从学优生为“学困生”圈划出的错误之处即可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能以点带面,寻找教学的切入点,为有效组织教学工作提供了必要保证。
总之,这种联动式帮扶方式能够带来多赢的结果,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学习,而且能起到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它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通州市英雄小学,江苏 通州,22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