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道教戒律之我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道教戒律之我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戒律,是道教仪范之重要组成部分,是道教约束道士思想言行,奉戒专一,防止“恶心邪欲”、“乖言戾行”的条规,为修道者证道之阶梯。学道之士,莫不持戒精虔以积累功行,故左仙公云:“学道不修斋戒,亦徒劳山林矣”。夫戒者,戒诸恶行也。道教初期戒律简约,至两晋南北朝时有了正式的戒律,主要有五戒、八戒、十戒、初真十戒、中极戒、天仙戒等等。在龙门祖师邱处机时期,开创了全真传戒制度。传戒律坛定传戒秩序为:初真戒、中极戒、天仙戒,称为“三坛大戒”。后至清初全真道龙门派祖师王常月撰《初真戒律》,与《中极戒》、《天仙大戒》合称三堂大戒,为道教主要戒律。

道教徒人道以修身养性为要。初真戒中的五戒、八戒、十戒和女真九戒等,即是人道者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是人道的门户,是修道的起点,无时不对道教徒修持起着明确的指示作用。如,在初真戒中有要求道教徒十恶不生,无思无为,一念修道,去掉凡心,目的就是树立道心,弘道立德,校正身心,祛除杂念,以戒为师。自清初王常月复开坛演戒,删繁就简,传初真戒若干,中极戒若干,天仙大戒若干,定为律坛楷模,简而明,备而赅,是故三百余年来,一直为道教徒修道持身之规范,积功累行之径路,益善止恶,皈真舍妄,莫不由此渐进而顿悟。

王常月祖师还在《初真戒律》中,让人道者先受三皈依戒:第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故曰经。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师,不落邪见,故曰师宝。此三皈依者,是人人道之初门,清心之良方,是出俗与人俗的枢纽,故人道者必须牢牢领会其意。

另有五戒指出:一、不得杀生。二、不得荤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盗。五、不得邪淫。这五戒是持身之本,护法之根。如果能以此五戒为对照,就能益寿延龄,天神护佑,永脱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初真十戒文》解曰:“不饮酒者,所以戒乱性也。”古人主宾百拜终日而不至醉,示有节也。后人嗜欲无厌,纵饮谋醉,遂至形骸颠倒,礼法丧失,或以致病,或以构祸,罔觉其非。且食肉违禁者,如牛之有功,犬之有义,雁之有序,鲤鳝朝斗,此等之肉又安忍食之。能推此心,戒而不食,则可以调和气性,感格真灵,专务清虚而道业日新,玄功时著矣。

另还有“十戒”说得很详细,注重道教徒的品德修养,要做到忠、孝、济世、守身、节俭、利人、清修,作为修道养性的前提,洁身戒行的道德规范,能使道教徒品行端正,世人竞向慕之,归之。道教特别讲究广济群生,要回光返照,与人为善,则广施阴德,普济群生,乃为人道之本。对方面来讲,要独拔常伦,顿息尘缘,断绝,精修道行,当证仙阶,福及九祖,庆流一门。对于财物方面来讲,夫人之贫富,命禀生初悉已前定,若生财有分,用尽还来,若胎骨受贫,广求不富,能明此理,一切取觅付之自然,非己之财不妄取,非义之财不苟得。合得之财,随分取可,不陷于贪求无厌之欲。能做到“十戒”的人,则心领神会,精神分明,修道积德之第一步成矣。

道教的戒律对生命的尊重和环保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如积功归根五戒之一言不得杀生,按《老君戒经》曰:“一切众生,含气以上翔飞蠕动之类,皆不得杀,蠕动之类无不乐生,自蚊蚁蜒蛐咸知避死也。道教这种“天人合一”的理论,目的在于维持天地间整个自然界的和谐与安宁,这也是人类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道教以“长生成仙”为最高目标,提倡贵生精神,敬重生命成为道教的一个重要原则。道教从老子的教训中“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已显示出人只是万物中的一员,天地和我们的自然环境在道的世界里都有与人同等的地位,人并不是高于自然界的其他物种而存在的。但若以宇宙伦理的角度来看,人类凭借自己的强权,残杀众生,显然是不道德的。在道教看来,这种对众生的慈悲行为能上应天德,乃万善之先,人生的尊贵更促使道教对生命存在的价值与生命保育的高度重视。

由此可见,道教的戒律不仅仅是道教徒人道修持之规范与根本,对当今社会文明的建设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导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