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之拙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之拙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几年,素质教育在我国迅速发展。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却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现在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重视的一个课题。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才能培养出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一、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耐挫力差

高中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都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教师、父母的责备和同学的冷眼。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高三更为突出。在咨询中,不少学生倾诉:“想到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既难以接受又不能摆脱。”“一旦成绩不好,不能升入大学,哪有脸见人呢?”“自认为学习已经非常努力了,但期中考试又是班上的尾巴,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随之而来。

2.人际关系不协调

很多学生初中时学习成绩好,常受到教师和家长赞扬。而到了高中,高手如云,一些学生的成绩就不突出了。加之独生子女在家多为“太子”“千金”,他们自我中心意识强,不善于处理与同学、教师的关系,因此人际关系不协调。学生在咨询中向教师倾述“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学生的日常活动范围就是家和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音乐”,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几乎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惧感。

3.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表现为对学生批评多表扬少,拿家长和有些教师的话说,“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导致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两次考试失败而感觉自己笨,“自己老是失败,考大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灰心丧气,失去自信心。

4.早恋问题困扰

高中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了解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早恋”现象非常突出。一些学生因此感到“烦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开始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一些学生心理冲突加剧。

二、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1.教育者

青少年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探索出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意墨守成规,看问题往往片面和偏激。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授业解惑,一概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业,去释惑,惟此而已。对那些“不守章法”实际上是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辟思路的学生,教师则视为差生。的确,由于中学生阅历浅,思想变化快,有些行为很难让人容忍。很多教师不喜欢这类学生,动辄挖苦讽刺或惩罚,这样就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学生中胆大的,逆反心理支配他们,无论教育者如何用心,学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胆小的虽不言语或直接反抗,但消极反抗是明显的。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则会使学生感觉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理。

2.家长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家长的行为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学生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许多家庭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长对独生子女一味娇宠,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即使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及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导致不少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3.社会环境

现在,人们社会公德意识差,很多人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使青少年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和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同时,青少年是电子游戏厅最主要的消费群体,许多影视剧也直接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正是因为这些,许多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

1.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其次,要将心理教育落实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德育活动、课外活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还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家庭的原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及家庭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3.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学校、社会和家庭需要携手为学生创造一片蓝天,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21世纪国家发展所需的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