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利塞膦酸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利塞膦酸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利塞膦酸钠治疗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6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予以利塞膦酸钠口服治疗1年。检测治疗前后骨密度(BMD)、血碱性磷酸酶(AKP)、尿Ca/Cr、HP/Cr等指标。结果:患者治疗后股骨上端三角区(Wald's)处的BMD高于治疗前(P<0.05);AKP高于治疗前,P<0.05;尿Ca/Cr、HPr/Cr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利塞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利塞膦酸钠;绝经;骨质疏松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8-1 167-02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损伤,导致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msis POP)是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症与内源性雌激素减少有关。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对改善绝经期妇女更年期症状、防治骨质疏松、降低血脂、减少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确切的疗效,但是长期使用增加了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的风险。利塞膦酸钠属于双膦酸盐类,作为一种骨吸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各种代谢性骨病,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在骨组织中聚集,释放后进人破骨细胞,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诱导细胞凋亡。本研究观察了利塞膦酸钠应用于POP的疗效,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40例研究对象均是2006年1月~2007年6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低于健康女性峰值2.5SD。平均年龄(58.1±3.4)岁,绝经年限(5.3±1.4)年。以上病例均排除影响骨代谢的各种疾病,且近4个月未使用过任何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性激素及钙制剂等。

1.2 治疗方法:口服利塞膦酸钠5mg+钙尔奇D 600mg,每日1次。持续服用12个月。

1.3 观察指标:所有观察指标均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1次。(1)骨密度(BMD):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EXA仪测定前后位及股骨上端包括股骨颈(Neck)、三角区(Wald's)及粗隆(Torch)处BMD。(2)骨代谢生化指标:①血碱性磷酸酶(AKP):禁食12小时以上,于晨8~10时取静脉血5ml,2小时内分离血清,置-20℃冰箱保存,集中采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提供的试剂、以日立705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②尿钙(Ca)、尿羟脯氨酸(HPr)、尿肌酐(Cr):弃去晨起第一次尿,收集1小时后空腹尿10ml,连续2天,-20℃冰箱保存,集中检测,尿钙采用邻甲酚酞络合酮法,以日本岛津Url20型紫外分光光度比色计测定:HPr采用氯胺T法,标准为Fluka公司产品,Cr采用碱性苦味酸法。

1.4 资料统计分析: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检验水准α=0.05。结果均用x±s表示,统计方法为配对t检验。

2 结果(见表1、2)

3 讨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发生改变,以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和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腰背疼和病理性骨折,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中发生率高达60%以上。积极有效的治疗对于提高老年妇女的生命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上针对POP的主要治疗方式,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双膦酸盐都是目前常用的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其中的双膦酸盐可抑制破骨细胞,对抗骨吸收的作用,其抗骨质吸收作用要明显高于雌激素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由于其分子结构使骨骼中双膦酸盐具有高强度的亲和力,在骨骼重塑部位的浓度最高,并且只作用于骨,而不象雌激素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作用于全身而有其他不良反应。利塞膦酸钠是第三代的双膦酸盐类,其抑制骨吸收的作用较第一、二代更加增强。

绝经后妇女骨质丢失以测定髋部三角IXBMD最敏感,故本研究选取腰椎、股骨上端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股骨上端三角区处的BMD高于治疗前(P<0.05)。AKP是反映骨形成的指标,尿Ca/Cr及Hpr/Cr;~反映骨吸收的灵敏指标,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AKP高于治疗前(P<0.05),尿Ca/Cr、HPr/Cr低于治疗前(P<0.05)。上述结果说明,利塞膦酸钠可使POP妇女骨形成增加,骨吸收减少,从而达到治疗POP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