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蜂产品加工业监测分析与预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蜂产品加工业监测分析与预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我国产品原料整体减产,蜂蜜年产量约38万t,蜂王浆产量约0.28万t。蜂产品原料收购价格提高,特别是蜂王浆的收购价格比2011年增长35%以上。受原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和检测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成本明显增加,蜂产品市场价格普遍上涨。蜂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国内蜂产品市场稳步发展,进出口贸易大幅增加,进口蜂产品抢占国内高端市场。原料供需缺口大、产品真实性问题突出、蜂产品消费需求层次较低、产品市场细分不够、国际贸易壁垒问题等是当前蜂产品加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行业发展概述

(一)原料供给

蜂产品原料主要有5种,即蜂蜜、蜂王浆、蜂花粉、毛胶和蜂蜡。2012年,受气候影响,我国蜂产品原料生产喜忧掺半,忧的是蜂蜜、蜂王浆减产;喜的是蜂产品总体质量提高,收购价格逐步上扬,养蜂生产受产量下降影响不大,蜂农收益总体稳定。

1.原料产量同比下降,缺口依然很大

受气候影响,2012年上半年全国蜂产品原料生产情况不乐观,下半年各地情况略有变化,丰歉兼具,但总体上我国全年蜂产品原料总产量较2011年有所下降。其中,蜂蜜总产量稳中有降。据初步统计,2012年全国11个蜂业主产区蜂蜜产量总计25.56万t,较2011年减产3.34万t,下降了11.56%。2011年,全国蜂蜜总产量为43.1万t,据此推算,2012年全国蜂蜜总产量约36~38万t。2008~2012年我国主要省份蜂蜜产量见表1。

蜂王浆产量依然维持低位。2011年,我国蜂王浆产量大幅下降,全年总产量仅为0.3万t,比2010年下降了25%。2012年,全国蜂王浆生产情况依旧不容乐观。我国蜂王浆生产机械化程度低,主要依靠手工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我国养蜂劳动力投入成本和蜂蜜饲料(主要是糖)成本大幅提升,使得蜂王浆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蜂农蜂王浆生产积极性降低。近几年,随着蜂蜜价格的上扬,大部分蜂农将“浆王”换成“蜜王”,蜂群以生产蜂蜜为主。据调查,全国9个蜂王浆主产区蜂王浆产量较2011年下降了6.26%,据此推算,2012年全国蜂王浆产量0.28万t左右。

蜂胶原料(即毛胶)产量有所增加。近年来,我国毛胶的年产量维持在0.03~0.04万t。2010年底假蜂胶事件曝光后,蜂胶市场得到一定的净化,加工企业对于毛胶的需求增加,毛胶价格大幅提升,蜂农生产采集毛胶的积极性增强。据业内专家估计,2012年,我国毛胶产量有所增加,全年毛胶的产量在0.045万t左右。

此外,蜂花粉生产稳定,产量与2011年基本持平,蜂花粉产量维持在0.45万t左右(不包括蜂农自留为饲料部分);蜂蜡原料产量维持在0.5万t左右。

2.原料价格三上一降一平

2012年蜂产品原料收购价格整体上升。由于洋槐蜜减产,收购价格从13~15元/kg涨到15~20元/kg,收购价格平均上涨了25%;荆条蜜收购价格由8~9元/kg上涨到10~11元/kg,平均上涨了23.53%;椴树蜜收购价格也从9~11元/kg涨到10~13元/kg,平均上涨了15%;油菜蜜收购价格微涨,价格维持在7~8元/kg,平均上涨了3.45%;枣花蜜的收购价格与2011年基本持平,维持在11~15元/kg。

受2011年蜂王浆减产影响,2012年初蜂王浆收购价格持续走高,直到下半年蜂王浆收购价格稳定维持在150~170元/kg,较2011年110元/kg平均价格增长了35%以上。其中,油菜蜂王浆收购价格为150~170元/kg,比2011年同期价格平均上涨了45.45%;洋槐蜂王浆收购价格为150~170元/kg,平均上涨了64.10%;椴树蜂王浆、荆条蜂王浆收购价格也分别达到145~160元/kg和130~140元/kg,价格均比2011年同期大幅增加。

2010年11月央视曝光假蜂胶事件后,近两年蜂胶原料(即毛胶)的收购价格持续上涨。2012年毛胶的收购价达到200~250元/kg,比2011年增加50~110元/kg,平均价格增长了55.17%。

蜂花粉价格在大幅上涨一年之后,2012年大幅回落。油菜花粉收购价格一路走低,由年初最高的32元/kg,下降到18元/kg后一直维持在18~24元/kg的水平,比2011年同期均价下跌了10.5元/kg,平均下降了33.33%;茶花粉也比2011年有所下降,平均收购价格较2011年下降6.67%。蜂蜡收购价格微跌,但依旧维持较高的水平,收购价格维持在30~35元/kg,较2011年平均下降1.52%。2011~2012年主要蜂产品收购价格见表2。

3.蜂产品原料质量有所提高

2012年,各级监管部门加大了监管和打击力度,假冒伪劣蜂蜜、蜂胶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市场环境得到改善,蜂产品原料质量也有所提高。从农业部及各省、市、自治区监管部门公布的抽查结果情况看,2012年我国市场流通的蜂产品质量比2011年明显提高。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国共抽查了1230批次的蜂产品,其中有1195批次的产品合格,抽查合格率高达97.15%,比2011年提高了24.66个百分点,质量提升非常明显。不合格问题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含量、C-4植物糖、10-羟基-2癸烯酸(10-HDA)含量、菌落总数等不合格,少部分也存在氯霉素超标。流通蜂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反映了我国蜂产品原料质量提高。2010~2012年我国蜂产品质量抽查结果(省部级)见表3。

由于蜂农饲养蜂种的变化,产浆蜂群基数量减少,产量降低后,蜂王浆的品质也得到提高,质量明显好转。据江苏省、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蜂王浆国际标准采样检验结果显示:10-HDA

此外,毛胶的质量也有所提高。一直以来,我国毛胶的质量普遍不高,含胶量大都在30%~40%,含胶量在50%~60%的不足10%。近年蜂胶生产技术逐步提高,蜂胶生产方式大幅改进,新型蜂胶采集器逐步普及,毛胶产量增加的同时,质量也明显提高,含胶量大幅提高,最高可达80%。

4.原料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初显

(1)养蜂专用车等集约生产工具的发展。在2012年以前,原料生产器械主要集中在蜂蜜分离机、真空吸浆器、花粉脱粉器、自动刮浆机、集胶器、蜂蜡压榨器等中小型生产器械。自2012年以来,生产器械向集成的大型生产器械发展。以山东五征集团研发出的适合我国养蜂长途转地生产的养蜂专用车为代表,该车获得了国家工信部批准,2012年在全国各地推广,推动了原料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为规模化转地饲养提供条件。2012年该专用车试用显示,蜂农使用养蜂专用汽车,每户每年可以多采2~3个蜜源,全年可赶15~20个场地,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

(2)规模化、标准化原料生产初见效果。在农业部《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积极促进下,在国家蜂产业体系各项工作的落实下,以及国内国际对蜂蜜质量的要求下,2012年以来,大型原料生产蜂场开始逐步出现。以新疆梁朝友蜂场为典型,一般蜂场150~200群,梁朝友的蜂场3500群,年产蜂蜜0.02万t,以产蜜为主业,几乎全是天然成熟蜜,8个员工,蜂场年收入700万元。规模化饲养的结果是蜂蜜成熟度很高,质量很好。这样的蜂场主产区相继出现,解决产量的同时提高了质量。

(二)加工生产

1.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近年,蜂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行业总产值和销售额不断提高。据中国蜂产品协会统计,2012年底,全国已经取得QS认证的蜂产品加工经营企业有103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企业有20余家,比2009年翻了一番。蜂产品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逐年增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蜂产品加工行业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有较大增长。

2.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明显

近年,国内蜂产品原料成本、用工成本、检测费用等逐年提高,企业成本及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国内三分之一的企业因生产经营成本增加而利润下滑。

3.产品高端化、细分化趋势初显

蜂产品加工业跨产业链条较多,涵盖食品、保健品、医药和日化等多个领域,产品主要有蜂蜜及其制品,蜂王浆及其制品(如蜂王浆软胶囊),蜂花粉及其制品(如蜂花粉片、速容花粉饮品),蜂胶及其制品(如蜂胶软胶囊),蜂蜡制品,蜂产品饮料(如蜂蜜酒、王浆酒、蜂胶酒),蜂日化产品(香皂、牙膏、化妆品)以及蜂毒制剂等等。近年,产品高端化趋势略显,蜂日化用品市场细分化明显,品类齐全。蜂产品作为日化原料也日渐被国际知名品牌认可。

(三)市场贸易

1.国内市场

(1)国内蜂产品市场恢复并稳步发展。2010年底,央视曝光假蜜、假蜂胶事件后,国内蜂产品市场需求被大幅削弱。随着蜂产品监管力度加强和行业自律提高,国内市场状况逐步恢复。2011年底,国内蜂蜜市场已经逐步走出低谷;正规蜂胶保健食品虽然未走出低谷,但也恢复到2010年80%左右的销量水平;蜂王浆产品全年国内市场销售量在0.19万t左右,比2010年减少0.01万t左右。2012年,蜂产品市场形势继续好转。据中国蜂产品协会统计,2012年蜂产品行业年总产值达200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三分之一。

(2)蜂蜜加工品消费趋向天然成熟性和便利性,蜂胶、蜂王浆加工品等趋向精细、高端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天然、健康、营养成为保健食品发展的主要趋势,蜂产品因其天然性受到欢迎。但蜂蜜、蜂王浆、蜂胶等蜂产品因其生产加工工艺不同,产品消费趋势也存在差异。蜂蜜按采收的周期长短分为未成熟蜜和成熟蜜,成熟蜜的水分含量低、浓稠、蔗糖转化率高,这种蜜营养价值高,容易保存,不易发酵变质。在人们日益重视产品的功效质量的今天,蜂蜜消费将逐渐向蜂蜜营养功效发展。蜂胶、蜂王浆等由于直接食用口感较差,鲜王浆不易保存,且产量有限,初加工产品无法体现产品的价值和质量功效,必须深加工。目前,市场上很多产品已经出现针对不同人群生产的精细化、高端产品,如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血压的蜂胶产品。蜂花粉等则向快销品方面发展,诸如蜂花粉速溶冲剂等。

(3)国内蜂产品市场价格普遍上涨。继2009年以来,我国蜂产品已经经历了3次提价,2012年蜂产品又面临一次新的调价。据调查,此次调价的企业多是2011年未调价或者调价未到位的企业。在调价企业的产品中,蜂蜜、蜂花粉价格普遍提高20%~40%,蜂王浆价格提高20%~50%,蜂胶软胶囊等产品提高20%~30%。而随着新原料投入生产,那些暂时未做出调价的企业不久也将会提高价格,以此来应对成本的上涨。以蜂蜜为例,2012年前11个月,蜂蜜市场价格一直维持在24~26元/kg。12月以来,蜂蜜市场价格大幅上升,价格迅速上涨并维持在31元/kg左右,价格上涨了20%~30%。2012年上半年部分企业蜂产品价格调整情况见表4。2012~2013年1月我国蜂蜜市场价格走势见图1。

2.进出口贸易

2012年1~11月,我国蜂产品进出口量和进出口额为11.09万吨t和31900.3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50%和12.67%,蜂产品贸易稳步增加。

(1)蜂蜜出口价格微跌,贸易顺差缩小。据海关统计,1~11月,我国蜂蜜出口9.85万t,同比增长8.65%;出口额为19248.42万美元,同比增长5.39%;平均出口价格为1953美元/t,同比下降3.00%。进口蜂蜜2268.55万美元,同比增长97.63%;贸易顺差为16979.87万美元,比2011年同期缩小7.93%。主要出口日本、比利时、英国等国,贸易额前10位的国家合计占我国蜂蜜出口总额的86.42%,与2011年同期基本持平;主要从新西兰、澳大利亚、泰国、德国等国进口,贸易额前10位的国家合计占进口总额的92.75%。

(2)蜂蜡出口受挫,蜂花粉出口市场集中度降低。2012年1~11月,我国蜂蜡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为6524.38t和3747.11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0.22%和11.53%。主要出口德国、美国、韩国、法国等国家,贸易额前10位的国家占我国蜂蜡贸易总额的83.67%,与2011年同期基本持平。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德国提出我国出口蜂蜡中含有硫磺的问题,可能会给2013年的蜂蜡出口贸易带来严重打击。

据海关统计,2012年1~11月,我国出口蜂花粉1412.28t,比2011年下降1.45%,出口额为724.56万美元,同比增长3.12%。主要出口韩国、美国、墨西哥、沙特阿拉伯等国,贸易额前10位的国家占我国蜂花粉出口贸易总额的87.49%,比2011年同期下降了4.05个百分点。

(3)蜂王浆及其制品出口增加,对日出口比重降低。2012年1~11月,我国蜂王浆及其制品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为1442.10t和4747.13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73%和44.10%。其中,鲜蜂王浆粉出口2260.36万美元,比2011年增长75.09%,平均出口单价比2011年增长34.63%;鲜蜂王浆出口1718.53万美元,同比增长34.54%,平均出口单价同比增长加27.21%;蜂王浆制剂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为607.45t和768.2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9.05%和5.82%,但平均出口单价则较2011年下降11.11%。日本是我国蜂王浆及其制品最主要的贸易国,据海关统计,1~11月,日本进口我国蜂王浆及其制品367.33t,同比下降24.41%;价值2204.68万美元,同比增长25.04%,占我国蜂王浆及其制品贸易总额的46.44%,比2011年下降了7.08个百分点。

2012年1~11月我国蜂产品出口情况见表5。

(4)国外蜂产品大量进口,抢占国内高端市场

2012年1~11月,我国蜂产品进口量2844.39t,价值2972.1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74%和93.33%。其中,蜂蜜是进口蜂产品中比重最大的。1~11月,共进口蜂蜜2699.19t,价值2268.55万美元,平均单价达8404美元/t,比2011年同期增长了68.80%,是同期我国蜂蜜出口均价的4.3倍。进口蜂胶产品44.51t,价值522.86万美元,平均单价高达11.75万美元/t。其中,仅从巴西进口的蜂胶就有32.55t,价值495.86万美元,平均进口单价更高达15.23万美元/t。2012年1~11月我国蜂产品进口情况见表6。

高昂的蜂产品进口价格决定了进口产品的市场价格不菲。据了解,国内市场销售的普通进口蜂蜜零售价格大都在100元/500g左右,新西兰、加拿大等国的进口蜂蜜销售价格甚至达到800~100元/500g,是国产蜂蜜价格的数十倍。国外蜂产品以高昂的价格进入我国市场,抢占了我国高端蜂产品的市场份额,对我国蜂产品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进口蜂产品数量逐年增加,但质量问题也不容忽视。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获悉,2012年1~10月,我国共发现24批进口蜂产品不合格,同比上升了33.33%,其中蜂蜜21批,蜂王浆3批,蜂胶1批。这些产品均已作退货、销毁处理,未在国内销售。

(四)技术与装备

1.生产研发技术有所提高

近年来,我国蜂产品企业在蜂产品生产研发技术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改变了一直以来以初级蜂产品经营为主的生产格局,深加工产品日益增多,产品的安全性日益提高。以蜂胶为例,随着企业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一些企业已经自主研发出蜂胶生产新技术,如油溶解蜂胶,主要是利用紫苏子油、橄榄油等天然材料替代传统蜂胶生产的溶解材料——聚乙二醇400作为主要辅料,通过创新生产工艺来生产新型蜂胶。这种新蜂胶生产技术不仅使得蜂胶制品的安全性更加可靠,而且更能保存其本身天然特性。

2.溯源技术初步应用,检测技术有所突破

201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养蜂学会、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及中国航天系统工程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了我国蜂产品溯源信息系统第一阶段的开发工作。该溯源信息系统是我国蜂产品加工业第一款蜂产品溯源信息系统,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甄选了24家企业及合作社作为溯源信息平台的第一批试点单位,并在西安、北京组织了相关人员的培训。该平台已于2012年11月20日正式投入使用。

我国蜂胶的生产受到蜂种、采胶方式以及胶源条件等影响,产量相对较低,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况。受利益驱使,市场出现了以树胶等物质冒充蜂胶的造假行为,长期困扰着蜂产品行业,损害着广大消费者利益,其主要原因是检测手段很难辨别真假。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于2012年7月9日了GH/T 1081—2012《蜂胶中杨树胶的检测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行业标准,并已于2012年8月1日实施。该标准采用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以水杨苷和CCP为参照的蜂胶中杨树胶的检测方法。这种鉴别方法,可准确定性,并在定量方面,可以判断出蜂胶中是否掺入杨树胶。此外,据悉《蜂胶》国家标准正在修订过程中,有望在蜂胶真实性要求中引用该行业标准作为配套的鉴别标准。

3.设备小型化、自动化趋势初显

2012年前,虽然一批蜂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引进国际先进装备和工艺技术,使得我国蜂产品加工业的工艺技术与装备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蜂产品加工业整体装备水平仍不高。一方面表现在企业自动化生产水平低;另一方面,蜂产品加工缺乏具有行业特色的生产工艺及装备。由于蜂产品加工业跨食品、保健品、医药等多个领域,企业大多利用这些行业的现有工艺及设备,略加改进就用于蜂产品生产加工。2012年,逐渐出现了专业生产蜂产品加工设备的企业。但由于缺乏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鼓励,厂家对基础性的深入研发投入更少。随着人力成本的大幅提升,设备小型化和操作自动化将成为未来几年蜂产品加工的实际需求。

(五)政策实施效果

1.蜂蜜新国标实施效果堪忧

根据《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GB 14963—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以下简称《蜂蜜》安全国标)属于国家强制标准,于2011年10月20日正式实施,之前的GB 18796-2005《蜂蜜》标准于2012年4月20日废止。

据了解,行业内对《蜂蜜》安全国标争议颇大,对此课题组对28家蜂产品企业和12家养蜂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员进行了走访调研。结果发现,《蜂蜜》安全国标的争议性确实较大,并已经影响到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表示《蜂蜜》安全国标不重视质量问题,对真假蜂蜜缺乏识别指标;超过二分之一的企业认为应该增加掺假的有效检测方法及指标等。有40%的企业表示《蜂蜜》安全国标实施对其生产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产品的包装重新更换、部分产品退市等。并有55%的企业对《蜂蜜》安全国标实施的长远影响表示担忧。

2.养蜂扶持政策实施效果显著(以北京为例)

北京市对养蜂业发展十分重视。2009年,北京市出台养蜂扶持政策,计划2009~2011年连续三年,每年拨款300万元用于扶持全市蜂产业发展。2012年初,第三年扶持政策顺利落实完成。据了解,2011年,北京市对昌平区、密云县、门头沟区、大兴区、延庆县、房山区、通州区、平谷区、怀柔区、海淀区、顺义区等11个养蜂区县的96个乡镇、448个村、1304户养蜂农户新发展蜂群和授粉蜂群进行了补助,实际新发展蜂群3.9万群,符合补助政策并通过验收合格蜂群1.9万群,达到预定目标的63.57%。

扶持政策对蜂农扩大生产,增加饲养规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跟踪调查发,88.68%的蜂农表示如果政府对养蜂进行扶持,会扩大生产规模。2012年这些蜂农饲养6409群,如果有养蜂扶持的话,会在目前饲养规模的基础上增加38.45%,即2464.1群。

由于2012年获得扶持的蜂农比重较小,对此参照2009~2011年调研数据,对受过扶持和没受过扶持的蜂农对比分析发现:没受过扶持的蜂农饲养规模普遍偏小,2012年平均每户仅为52.55群,较2011年下降了7.22%,仅比2009年增长了11.38%;而接受过扶持的蜂农户均饲养规模则要大得多,2012年平均每户饲养规模为156.93群,几乎相当于未接受过扶持蜂农规模的3倍,较2011年和2009年分别增长了5.48%和31.48%。从上述分析可见,养蜂扶持政策确实对于促进养蜂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蜂农饲养规模呈现出了逐年上涨态势。

二、主要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原料供需缺口较大,蜂产品加工业发展存有隐患

近年,蜂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对蜂产品原料需求快速增长。但是养蜂业社会认可度低、与农业生产脱节、经营模式落后等原因,导致蜂产品生产基础薄弱、养蜂队伍萎缩、原料供应严重不足。据中国蜂产品协会测算,全国市场蜂蜜需求量在50万t左右,但我国蜂蜜原料产量仅在40万t左右,扣除每年10万t的出口量,缺口在20万t左右;蜂胶原料产量仅为400t,实际加工需求缺口在50%以上。原料供应不足,使得造假有了市场,为我国蜂产品加工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2.蜂产品真实性检验标准不足亟待解决

蜂产品真实性问题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潜在危机,亟需解决。以蜂蜜为例,《蜂蜜》安全国标由卫生部颁布,主要从食品安全卫生角度出发,却忽略了质量控制等环节,在蜂产品行业内引起争议。蜂蜜作为一种天然优质的食品,除了要注重安全卫生等指标外,更不能忽视其真实性。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协调,解决《蜂蜜》安全国标中真实性检验标准不足等的问题。

3.蜂产品消费需求层次较低,产品市场细分不够

由于我国蜂产品加工业市场准入门槛低,企业多而散,规模普遍较小,蜂产品市场 没有深挖需求,产品趋同一致,市场细分不够,消费以初级产品为主从国外蜂蜜市场发展趋势看,蜂蜜加工主要是产地初加工,产品主打天然成熟性及其质量功效。因此,从蜂产品加工业长远发展来说,开展产品特性研发,细化市场,并积极引导社会消费是十分必要的。

4.国际贸易壁垒问题仍十分突出

近期,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蜂蜜反规避调查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出口的蜂蜜和大米糖浆混合品(不管蜂蜜含量多少)规避了2001年12月10日美对华蜂蜜产品作出的反倾销税令。2012年11月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做出日落复审裁定,继续对中国出口美国蜂蜜征收高额反倾销税。此次日落复审(所谓日落复审,是指对某国产品征收反倾销税5年期满后,复查其征收政策是否继续执行)是第二次,目前反倾销税为25.88%~183.80%,在美国商务部2001年公布的终裁结果中,应诉企业税率为25.88%~57.13%,其他蜂蜜产商的税率为183.80%。这也就意味着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河南、内蒙古等地的少数几家中国蜂蜜产商将被继续征收25.88%~57.13%的反倾销税,中国的其他蜂蜜产商则将普遍被征高达183.80%的反倾销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蜂蜜消费国之一。由于受到高额反倾销税的影响,中国蜂蜜基本上退出了美国市场。

三、预警建议

(一)支持养蜂生产基地建设,稳步增加蜂产品原料供给

原料是蜂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基础,要根本扭转蜂产品质量问题,必须紧抓源头,支持养蜂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蜂农养蜂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要加强对规模化养蜂生产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蜂农生产技能,加快推进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追溯化的原料基地建设,推进养蜂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蜂农营销能力,培育职业化的新型蜂农营销力量。面对日益严峻的灾害气候,大力培训蜂农,增强其抗灾减灾能力。积极呼吁和配合政府部门制定和推广蜂业保险,让蜂农养蜂无后顾之忧。

(二)建立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蜂产品标准体系

新近颁布的GB 14963—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颇具争议。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该标准不合理,不但不能解决我国蜂蜜存在果葡糖浆掺假及兽药残留超标两大难题,而且缺乏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将大幅增加企业成本。一直以来,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高,制定过程也不够公开透明,这是造成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为此相关部门要积极利用这次蜂蜜安全标准争议的机会,尝试开展部门间的对话与合作,尽快组织调研,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修订,同时积极向蜂业行业专家征求意见。

(三)实施蜂产品贸易多元化战略,转变贸易发展方式

当前国际贸易形势逐步恶化,前景黯淡,十分容易引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蜂产品出口一直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集中度高,受贸易壁垒影响更大。为了降低我国蜂产品出口风险,提高我国蜂产品贸易竞争力,首先应该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现有重点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和海外新兴市场,从而分散我国蜂蜜贸易的风险;再者要转变贸易发展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严格控制出口蜂产品品质,逐步提高我国蜂产品出口价格,提升蜂产品附加值。

(四)创建预警监测点,完善我国蜂产品行业监测分析预警体系

我国蜂产品加工业的监测分析与预警体系建设晚,整个监测体系很不完善,尤其是监测分析需要的统计数据十分欠缺,极大地制约了我国蜂产品加工业监测分析与预警工作的开展。为了顺利开展蜂产品加工业监测分析与预警工作,真正发挥行业监测预警作用,创建蜂产品生产加工预警监测点,及时准确的掌握我国蜂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动态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