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被融雪剂“暗杀”的植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2010冬季,持续近一周的强降雪给武汉带来了一场多年不遇的雪灾。皑皑白雪降临大地,为了出行的安全,城市管理部门在降雪前后使用了大量的融雪剂化雪,却不知,这种做法已经在无形中“暗杀”了路边的植物。本文通过对武汉市道路上的受害植物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借鉴各地对植物盐害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说明了融雪剂给园林植物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此来促进武汉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关键字:融雪剂;化冰盐;雪盐灾害;园林植物
2010年春节前后的冻雪让武汉市的交通陷入瘫痪,阻碍了经济社会的正常秩序,严重影响了民生。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为了尽快恢复交通,大量的融雪剂被投入使用,在促进冰雪消融之际,隐患也随之埋下。本文试图就融雪剂的种类及其对环境中的动植物的伤害进行分析,提示在使用融雪剂减灾时也要站在生态保护的高度进行全盘考虑,不能只是为了一时之需。
1. 融雪剂的主要危害
1.1融雪剂对植物的影响
据武汉市城管和省盐业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市此次使用的融雪剂是工业盐,主要成份为NaCL。融雪剂在大雪期间缓解了城市交通负担,减少了百姓出行的安全隐患,为战胜雪灾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一旦这些融雪剂进入行道树穴、花坛绿带,导致土壤含盐量超标,必将影响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甚至大面积死亡。且这种为害可能引发土壤次生盐碱化,其危害具有可持续性。据专家介绍,融雪剂中的盐分在土壤中降解的最长时间可达15年,不但现有的园林植物可能枯死,即使补种的植物存活也依然艰难,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深层换土。针对大量喷洒了融雪剂的路段,在不伤害植物根系的情况下,将道路两侧绿化带和分车带中的土壤进行更换,以防止淋溶后盐分下移对植物造成更大的危害。基于乔木根系的分布特点和不同土壤层面的化验结果,换土深度应不小于40厘米。清除道路绿地中死亡绿篱和花灌木植株重新补植,并对绿地表层的土壤进行更换,换土深度应不小于20厘米。
1.2武汉市受害植物的调查统计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降雪后一周,全市的道路上,表现出受害现象的植物有乔木9种计1647株,竹类3种计1896株(丛),灌木15种计32998株,色块植物19个品种面积63860,地被植物5个品种面积15985。其中,受害较为严重的植物有红继木、桂花、法国冬青、小叶女贞、栀子花、十大功劳、龙柏、南天竹、火棘、黄杨……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其一,为了保证大雪期间道路通畅,施撒化冰盐后的积雪大多都往道路绿带内堆放,行道树树穴也被围得密不透风;其二,雪后受害植物主要症状表现为叶尖卷曲、叶缘焦枯逐渐扩散至整个叶片,直致小枝萎缩、枯黄,甚至死亡;其三,受害植株的部分毛细根系已经死亡;其四,天气放晴后,受害植物表现出严重的缺水迹象,叶片萎蔫、干枯呈纸质;另外,我们还注意到,融雪剂多撒在快车道,快车道与慢车道间的绿带内,特别是靠近快车道一侧的绿篱植株枯黄、死亡较为严重,而靠人行道内侧的绿篱植物长势良好。
2. 各地对融雪剂对植物危害的研究
2.1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早在2003年就对大雪期间受到灾害的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将旺长树与枯死树以及周围的土壤进行比较、检测得出以下结论:推断融雪剂导致毛细根系的死亡是造成树体枯萎和死亡的原因之一,受害植物叶尖卷曲、叶缘焦枯逐渐扩散至整个叶片,直致小枝萎缩、枯黄;认定土壤中的Cl-、Na+、Ca2+和含盐量高是导致绿篱植物死亡的直接原因;推测植物的受害程度与淋溶等因素有关-即除了降雨和灌溉等造成盐分流失外,周围的植物在生长季节均会主动或被动吸收土壤中的水溶性盐离子而导致土壤中含盐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表明随着自然降水和浇灌,盐分会向下层土壤淋溶,可能导致盐离子下移,使得主要根系周围的Cl-含量和含盐量超标,继而危害乔木根系。
2.2南京市2007年用掉的融雪剂多达2000多吨,虽然监测表明饮用水源并未受到影响,但一些行道树和绿岛植物出现了发黄枯萎的现象,氯盐融雪剂的负面作用严重显现。据南京林业大学调查研究,土壤盐分过多,会使植物根际土壤溶液渗透势降低, 根细胞渗透势相对升高, 从而给植物造成一种水逆境, 使植物吸收水分困难, 严重时还造成细胞组织的水分外渗, 抑制植物的萌发与生长。高盐浓度同时影响植物细胞中膜的正常透性,也改变了一些膜结合酶类的活性, 引起一系列的代谢失调,如光合作用效率下降,呼吸作用增强,净光合作用生产力下降,不利于植物生长;过多的盐分抑制蛋白质合成而促进其分解, 抑制的直接原因可能是由于破坏了氨基酸的合成;高盐浓度使植物体内积累有毒的代谢产物, 如胺、氨等的积累,会抑制植物的生物合成, 致使植物叶片生长不良,组织变黑坏死等,毒素积累是盐害的重要原因。
3. 对融雪剂危害的对策
对于融雪剂的危害相关部门与人员已经有所了解。2008年2月20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紧急下发了《关于防止使用融雪剂造成树木危害的紧急通知》,要求高度重视融雪剂使用对环境和树木可能带来的次生灾害隐患。随着这份通知的下发,各地对融雪剂作用的认识更加全面了,但今后每年都要面对融雪减灾的任务,我们应该采取何种应对策略才能在减灾和对环境友好之间寻求到平衡点呢?在研究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发现在清理积雪时首选人工或者机械除雪,尽量不用或少用融雪剂处理积雪;在确实要用融雪剂的情况下,要综合考虑其对桥梁、环境等的损害,结合当地的情况选用适合的融雪剂类型;加紧研究新型的、对环境友好的融雪剂,在选用原料时充分考虑资源的多级利用;加强多部门合作,比如交通部门和环境部门的合作,在交通设施的两旁多用一些耐盐或者能富集盐的植物等等。希望武汉市政府相关部门在充分考虑上述意见的基础上,在保障雪中道路畅通和防范融雪剂污染环境的两难选择中,走出一条适合各地的恰当的路。
3.1 一方面,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其他地区冬季防滑防盐害的方法:
北京,在2002年出台了第一个关于环保型融雪剂的地方标准:规定融雪剂的质量技术指标,而不是我们现在用的“盐水”;据专家估算,每平方米植被喷洒的盐水如果超过100克就会对植物生长构成严重威胁,因而限量使用融雪剂;为了防止融雪剂撒到道路两旁的植物上,规定施撒融雪剂的区域应距车行道外侧道牙1.5米以上;明令禁止将含有融雪剂的积雪堆放在绿地、树池及融化后有可能影响植物生长的其他地方。
南京,市容和环保部门将未融化的积雪都全部集中运送至郊外的垃圾填埋场处理,在交通不是很拥挤的地方辅助以传统的人工铲雪、机械除雪等物理方法;苏州,近年来很少用融雪剂除雪,而是利用炭渣、粗砂等防滑性“天然融雪剂”来替代;
3.2 另一方面,希望在政府的领导下能够做好预警工作、健全应急机制,制定一定的法规来规范融雪剂的使用,并投入一些人力和资金研究如何利用雪水;相关设计部门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不妨考虑到极端天气给城市园林带来的影响,在各主干道绿带内选用部分耐盐植物;同时鼓励研制档雪板、隔雪膜等来减少融雪剂与植物的直接接触,研制环保型融雪剂来降低融雪剂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3.3为把融雪剂对树木造成的伤害降低到最小水平,同时也为确保今后树木死亡事件不会再度发生,特提出如下建议:
3.3.1针对大量喷洒了融雪剂的路段,在不伤害根系的情况下,将道路两侧绿带和分车带中土壤进行更换,以防止淋溶后盐分下移对树体造成更大的危害。基于乔木树根系的分布特点和不同土壤层面的化验结果,推荐换土深度不小于40cm。
3.3.2通过埋设渗管和打气孔等措施增加行道树根系生长土壤的透气和透水性。
3.3.3城市环保部门应对氯盐融雪剂的使用进行严格监控,建议使用环保型融雪剂,逐渐淘汰氯盐融雪剂。
3.3.4在使用融雪剂时,严格控制每平方米用量,加大喷洒车与道路绿化植物之间的距离,尽量避免把融雪剂直接撒入树池或树埯内。
3.3.5 清除道路绿地中死亡绿篱和花灌木植株,并对表土进行更换,推荐换土深度不小于20cm。
4. 结语:
雪灾对城市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给城市交通、百姓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让融雪剂一时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全市道路上使用了上千吨融雪剂,但是如此大量的“盐”会给园林植物带来什么?希望大家行动起来,不要再看见被融雪剂“暗杀”的植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