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立草为业 饲草先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立草为业 饲草先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草产业是发展高效优质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草产业建设对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绥德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草产业发展,把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目标,确立了“立草为业,饲草先行”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草在大农业中的生态经济功能和联接农牧业的纽带作用,实施小草带动大产业开发战略,注重产加销三环节的有机衔接,有力的推动了我县草产业合理运行,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又一大亮点。

一、草产业发展现状

全县天然草地797089亩,人工草地154005亩,草地覆盖率25%,年产鲜草249168吨(折合干草74820吨),其中天然草地产草量18160吨,人工草地产草量231008吨。林木落叶58460吨,作物秸杆产量172828吨,可饲养38.85万个羊单位。2011年全县草食动物大家畜存栏1.2万头(匹),羊子存栏18.2万只。2007年绥德县创办了第一家饲草加工企业-绿洲草业有限公司,在示范带动下,在全县饲草集中区域发展饲草加工厂点13家,每乡镇都设有收购加工点,年可加工饲草1万余吨,产值达1550万元,仅此一项,全县30万农业人口人均增收50元,直接间接带动2300户农村弱势劳力增收,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型产业。

二、主要做法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广大农民对牧草田间管理认识不足,平时生产中只注重种植,放松田间管理工作,从而导致牧草产量低、品质差。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加大了宣传引导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帮助农民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草地后期管护措施,使牧草产量、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2.强化监管,注重落实

注册成立了草业公司,成立了绥德县草草业协会,出台了绥德县饲草加工管理办法,规范饲草加工企业生产秩序,有效促进了我县饲草加工行业良性发展。同时规定了饲草收购最低保护价,让饲草加工企业给农户让利,保证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3.就近服务,方便群众

鉴于我县的砍草户大部分是留守在家的老弱病残的弱势劳动力,把牧草收购、加工点设在乡村,为农户提供最大限度方便。并做到“三保证”,及保证农户有多少收多少、保证每天有三、四轮到村户收草、保证不拖欠农户草款。

三、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牧草品种不尽合理

近年来,绥德县人工种草强调以紫花苜蓿为主,而忽视了其它牧草品种的种植。这种种植现状,一方面不能满足家畜营养均衡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不能充分利用干旱地区夏秋季节有利的降雨条件,同时大面积单一牧草品种的人工草地易引起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

2.牧草利用率低,效益不高

种草和养畜不能有机结合,草畜搭配不合理、不平衡,有草无畜、有畜无草现象较为严重,出现一方面饲草资源不足而同时又存在饲草浪费严重的矛盾现象。我县地貌特征山高沟深,有很大一部分山坡地只有羊肠小道,农民砍草劳动强度很大,山区由于缺乏牧草收获机械,不能在苜蓿最佳营养期收割,降低了苜蓿营养价值,影响了饲喂效果;还有农村大部分壮劳力外出打工,仅靠留守在家老弱病残弱势劳动力收割,导致大量饲草直接浪费在地里;牧草贮存方法不当,造成牧草霉变损失;饲喂方式不当和家畜良种化程度低,造成牧草成转化率不高,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优质牧草的产出效益。

3.饲草加工企业发展资金短缺,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

绥德县绿洲草业有限公司是我县最大的饲草加工企业,也是我县发展最早的加工企业,由于资金短缺,一直面临销路畅达、利润可观的大好形势,却无力扩产增效。目前我县大多加工企业面临同样问题,这也是制约我县草产业发展一大“瓶颈”。

4.资金分散,草地建设步伐相对缓慢

国家退耕还林(草)政策后,由于国家对种草扶持资金过于分散,水利、林业、老区、畜牧等部门都有草地建设扶持资金,但都很少,又独立实施,呈“撒胡椒面”状况,发挥作用不明显,起不到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四、发展草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现有天然草场保护、改良,提高生产力

现有天然草场产量低、杂草多、优质牧草少,在不能放牧的情况下,很难采集利用。可采取灭鼠、补播,在原天然草场上补播苜蓿、柠条,提高其产量,改良其质量。在不破坏生态、不影响林业的前提下,对一些河滩、路畔、房前房后一些可以放牧的农林间隙地实行有计划的轮牧,充分利用天然自然资源。

2.资金捆绑,集中发展

县上成立草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加强草产业建设的监管,把各部门的种草扶持资金集中起来,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保证建设一处,成功一处。

3.大力推广机械收获,提高牧草质量和效益

通过政府扶持和龙头企业带动,在全县饲草集中区域推广背负式割草机,降低农户割草劳动强度,提高割草效率,切实解决我县苜蓿不能适时收割造成营养损失、资源浪费的现象,使苜蓿草真正成为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致富草”。

4.增加财政资金和基本建设资金对草业的投入,市、县财政每年在新增财力中划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草产业开发。同时,积极争取来自社会各方面、各渠道的资金投入,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多方位的市场化投资机制。

5.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饲草加工企业的技改贷款,可给予财政贴息;对新办的中小型草产品加工企业,要加强创业扶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