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材料作文“网络语言的运用”导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材料作文“网络语言的运用”导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网络新词汇层出不穷。比如“菜鸟”“粉丝”“BT”“PK”“雷人”……这些新词汇不止在网上盛行,有些甚至“跳”出了网络,出现在大众传媒上,出现在中小学生的作文中。(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昨天发行,考纲规定,作文时用生造的网络语言可能会被扣分。(摘自《华西都市报》)

材料三:网络时代,出现“网语”势所必然。这既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语言与时俱进,与生产、生活相生、相存、相发展的佐证。尽管其中不乏糟粕与渣滓,可是简洁、生动、鲜活,更是其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根本。因此,网络时代出现的“网语”对汉语言本身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摘自“新浪论坛”)

读了上面三则材料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以“网络语言的运用”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800字左右。

【写作点拨】

这是个较为宽泛的作文题目,“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普及而兴起的。这种语言在青少年学生中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很多学生都使用过,对这种语言有切身的体会。因此,这个题目对于学生来说,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并且能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写作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构思一 发表看法,表达观点

针对日渐流行的网络语言,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在写作时,还要注意辩证地看问题,就像材料中所说的那样,网络语言有它的不足,也有它鲜活的一面,不能一棍子打死,要看清事物的两个方面,这样写才有说服力。

构思二 巧编故事,寓含深意

可以编一个故事,让故事的主人公满口网络语言、满纸网络语言。通过主人公经历的一段故事,让读者从中悟出某种道理,产生某种感悟。

构思三全体讨论,集思广益

可记叙班级召开的一次关于“网络语言”的主题班会,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对网络语言的看法。最后由“主持人”综合各人的看法,求同存异,给出全面辩证的观点。

构思四跨越时空,专家论谈

这种新鲜的语言好与不好,语言大师最有发言权,因此可以跨越时空,把我国老一辈语言大师如王力、叶圣陶、郭沫若等人请出来谈一谈。可以采用单独采访的形式,也可采用电话会议的方式,请他们谈自己的看法……

构思五变换视角,亲身体验

可以用“网络语言”的口吻来叙事抒情:我听说很多学生使用我、称赞我、呼唤我,于是我便来到了校园,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时文引路】

网络语言惹了谁

冯正强

对作文中出现如“QQ”“MM”“886”等网络语言的学生,南京市语委要求教师不仅要批评,而且还要帮助其改正,并将把语言文字规范纳入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江南时报》4月22日)

笔者对南京市语委的这一要求颇为不解。在电脑使用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在网络影响无处不在的情况下,网络语言的流行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作为上网的学生一族,深受网络影响,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是再正常不过的。对此,教师感到无奈,正说明了问题的合理化,也说明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差距在增大。如何正视这种不断增大的差距,从根本上关系着师生之间教与学过程的能否正常进行。而南京市语委的这一做法,无视这一矛盾所产生的根源,企图借助取消矛盾的一个方面,即禁止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而不是把禁止与引导结合起来,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显然难以达到“禁用”的目的。

同时,笔者更为不解的一点就是,能不能借不符合语言规范作为禁用网络语言的理由?网络语言是不符合现行的语言文字规范,但是不要忘了,语言文字规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也是在现实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借助不符合语言文字规范来禁止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实质上是思想僵化的体现。

进而言之,这种做法可以归因于对网络的无知,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对网络的畏惧使然。不可否认,当前许多青少年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令人担忧,可是,禁止学生上网,并不能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同样道理,禁止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并不意味着就能禁止学生继续在私下里使用网络语言,既然不能禁止学生使用网络语言,那么禁止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这一做法又有何意义?

正视网络语言,正确引导而不是“批评”使用网络语言的学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选自《光明日报》)

【赏析】

这是一篇较有特色的驳论文,开篇摆出批驳的靶子,然后层层深入,条分缕析地进行反驳,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全文有破有立,观点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学生佳作一】

新潮“语言风”

李斌

曾几何时,学生中普遍流传着“恐龙”“哇噻”“耶”“酷”“晕”之类的新“元素”,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些所谓的网络语言的兴起也许是因对外交流的加强而“引进”的外来语,或许是现有的词汇已不能表达人们越来越复杂的感情,抑或是缺乏某些感情强烈的叹词以宣泄对日渐增多的新奇事物的惊异,无奈之下,便借用一下人家的词汇,实在没辙,就自己挖掘一些来自内心深处的呐喊,权当抒发感情的新词儿。上了年纪的人大多无法接受,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玷污语言的行为,予以指责。但青年朋友们却总是振振有词:“词汇始于无规则的创造,鄙人无非是重蹈前人覆辙而已,何过之有?!”很快接受这些新玩意儿,并且极力推崇的一类人,会被冠以“时代先驱”的名号,而像我这样的被动接受者,必然是“落伍的土包子”了。

有时,我实在听不懂同窗们的话,看不懂同学的作文,这时就会有一股莫名的冲动,想要去阻止“新元素”的诞生,但每次的冲动仅在刚刚萌芽的阶段就被无情地扼杀在摇篮里了。要说大人们难以接受倒也合情合理,毕竟年龄的隔阂难以逾越;而同是中学生的我,似乎没有接受不了时髦语言的道理。诚然,把个人的观点强加于大多数人显然行不通;脱离、改造集体的普遍行为就更是天方夜谭了,那么唯有去适应了。起初我的确难以忍受别人对五千年来纯正的交流工具的玷污,但久而久之,也就“睁只一眼闭一只眼”了。然而这并不代表我支持和崇尚这种做法,我只是在承受而已。

如果任网络语言自由发展的话,那么请允许我设想一下未来汉语的模样:掺杂着字母与符号的一连串令人费解的语句,乍一看倒像和日文有点亲缘关系。如果是这样,我只希望中国的语言学家多创造些可以融入这个时代的新鲜词儿,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取代那些俗不可耐的东西。

【点评】

作者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网络新词入手,探求这些新词的由来及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而表达自己的态度:“我只是在承受而已。”结尾一段由此及彼设想未来汉语的模样,不由令人警醒,陷入深深的思考。

【学生佳作二】

网络语言真的是

“洪水猛兽”吗

刘瑞

现在,面对很多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企业取“洋名”、网络语言满天飞的现象,一些地区已着手制订法规,规范语言的使用,以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

语言当然需要规范,但重点应该放在纠正诸如“雄心壮‘痔’”“‘咳’不容缓”等胡乱篡改成语,以及故意使用错别字等方面,至于企业取“洋名”和“洋字号”,完全没必要大动干戈,毕竟“洋名”用的还是中国汉字。最让我不敢苟同的,是把“网络语言满天飞”也当成了语言祸害,迫不及待地要立法禁用。对此,我不禁要问,网络语言真的是洪水猛兽吗?

纵观人类历史,我们会发现,人类的每一次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都会带来一批新词汇。而网络语言的诞生,无疑也是当今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诚然,网络语言中也有一些不健康的成分,但网络语言更有健康、活泼、富有生命力的特质。如果只是因为网络语言中有不健康的内容,就立法全面禁止,这就有些“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意味了。事实上,我们所谓非网络性质的主流语言,不也有很多不健康的成分吗?

据统计,中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超过了2.53亿,绝大多数是会使用网络语言的,如果网络语言是“语言垃圾”,是“不健康的”,是“黑话”,是“污染了汉语”,那么这样的判断要置众多网民于何地?难道众多网民都是喜欢说“黑话”,且以“污染汉语”为乐的人吗?

我们知道,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促使一批新词语出现,这为汉语补充了新鲜的血液,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刘半农创造的“她”字,可以说是汉语中使用最广泛的字之一,而林语堂先生翻译确定的“幽默”一词,可谓准确而精当。这些词语一直延用至今,而在21世纪的网络时代,应该是一个更为开放,更具包容精神的时代,为何一些部门却容忍不下“美眉”“斑竹”这样一些网络语言呢?

其实,语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一些好的网络语言是对汉语词汇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和生命力。至于一些垃圾网络语言,不用禁止,也会自然而然被网民们所淘汰。

由此可见,网络语言绝不是洪水猛兽。其实,国家语委早就就网络语言表过态:“是否规范网络语言并不是非常重要,关键看它是否具有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

【点评】

此文开篇先列举出有关部门的片面错误做法,然后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接着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批驳有关部门的错误所在。文章破立结合,观点鲜明,让人更清楚地认识到网络语言的本质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