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脉注射液佐治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脉注射液佐治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生脉注射液;尿激酶;中西医结合疗法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11.029

中图分类号:R259.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1-0073-02

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使相关冠脉急性完全闭塞,导致相应供血区的心肌严重缺血和坏死。其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痛、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和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2010-2012年,笔者在溶栓治疗基础上配合生脉注射液对该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83例STEM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就诊顺序每4例为1小组,交替归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48~75岁,平均(62.4±10.35)岁;梗死部位:前壁25例(前间壁16例,广泛前壁9例),下壁18例(单纯下壁10例,合并正后壁2例,合并右室3例,合并右室、正后壁3例);吸烟患者21例;合并高血压29例、糖尿病14例;心功能Killip>1级者2例。对照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51~78岁,平均(65.3±7.36)岁;梗死部位:前壁23例(前间壁18例,广泛前壁5例),下壁17例(单纯下壁9例,下壁合并正后壁4例,下壁合并右室2例,下壁合并右室、正后壁2例);吸烟患者22例;合并高血压26例、糖尿病15例;心功能Killip>1级者3例。2组患者发病时间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1]拟定。①心肌缺血临床表现:持续胸痛时间>30 min和相关症状,含服硝酸甘油不能完全缓解;②ST段抬高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在2个或2个以上肢体导联≥0.1 mV或在相邻2个以上胸前导联抬高≥0.2 mV);③实验室检查心脏生物标志物增高(尤其肌钙蛋白)。

1.3 中医辨证标准

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2]中气滞、血瘀、气虚、阴虚的辨证标准拟定。①气阴两虚证:主症见疲乏、气短、五心烦热、口干;兼症见心悸;舌质淡胖嫩或有齿痕,舌苔少或无苔,脉沉、细、数,或有结、代、促脉。②气滞血瘀证:主症见胸闷痛,痛有定处;兼症见憋气;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舌苔薄,脉沉涩,或有结、代、促脉。上述主症必备,并同时具备兼症中任意1项和舌象、脉象中任意1项者即可确诊为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证。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STEMI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证者;②发病至溶栓时间≤12 h;③有溶栓指征;④年龄原则上不设限制。

1.5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有溶栓禁忌症者[1];③合并严重肺、肝、肾功能障碍和有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病患者;④有过敏史者。

1.6 治疗方法

1.6.1 对照组 入院后30 min内开始溶栓治疗,溶栓前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300 mg嚼服、氯吡格雷(波立维,赛诺菲制药公司)300 mg口服。随后使用尿激酶(辽宁卫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格:10万U/支,批号

20091029、20100801、20110601)150万U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内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溶栓12 h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 U抗凝治疗,每隔12 h皮下注射1次,疗程1周。肠溶阿司匹林片每日300 mg服3 d后改为每日100 mg维持;氯吡格雷自第二日起每日75 mg口服维持。其他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及镇痛药、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的酌情使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心功能Killip>1级适当使用利尿剂。治疗时间为14 d。

1.6.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生脉注射液(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宜宾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09021236、10061224、10091735、11070727,规格10 mL/支)6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糖尿病患者加普通胰岛素4 U),每日1次,连续14 d。

1.7 观察指标

①溶栓2 h内胸痛缓解>70%视为缓解,观察2组胸痛缓解率;②观察2组溶栓2 h后ST段回降>50%情况;③观察治疗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提前至距发病14 h以内的情况;④住院期间(14 d内)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室颤、需要起搏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再次梗死、心源性死亡等;⑤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8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溶栓2 h内治疗组胸痛缓解>70%者36例,缓解率83.7%,对照组26例,缓解率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0%者33例,回降率76.7%,对照组29例,回降率7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治疗组CK-MB峰值提前至距发病14 h以内者32例,提前比率为74.4%,对照组28例,提前比率为7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治疗组发生重大心血管事件2例(4.7%),对照组7例(1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恶心、呕吐等明显胃肠道反应,无出血,无皮疹、皮肤发痒等过敏反应,无肝、肾功能损害。

3 讨论

目前,STEMI的治疗原则是尽快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肌的血液再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改善患者近期、远期预后,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及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3]。药物溶栓与介入治疗是目前实现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手段。我国《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强调,患者在发病12 h内到不具备急诊介入(PCI)治疗条件的医院就诊,不能转运或不能在90 min内完成转运的医院,对无溶栓禁忌症的STEMI患者均应立即(30 min内)进行溶栓治疗。对发病3 h以内的患者,溶栓治疗与急诊PCI的疗效相当[4]。发病3~12 h内行溶栓治疗,其疗效不如直接PCI,但仍能获益。溶栓治疗是通过静脉注入溶栓药物,溶解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内的新鲜血栓使血管再通,从而部分或全部恢复梗死区的血液再灌注。尿激酶是非特异性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它进入体内激活血栓中纤维蛋白溶酶原,使其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而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且无抗原性和过敏反应,对纤维蛋白无选择性,且价格低廉,安全性高,得到普遍使用。

本病属中医学“真心痛”、“胸痹”等范畴,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多为气滞、血瘀,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瘀血痹阻心脉,不通则痛。治疗当标本同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治则。生脉注射液由红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其中红参性平,味甘、微苦,归脾、肺、心经,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生津安神;麦冬味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能够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能益气生津、收敛固涩、补肾宁心。诸药相伍,具有补虚救逆固脱、益气养阴活血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生脉注射液能抑制细胞膜Na+-K+-ATP酶的活性,使Ca2+内流增加,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有类强心甙的作用;还能促进心肌产生和释放前列环素(PGI2),抑制血栓素A2(TXA2)生成,升高PGI2/TXA2比值,使冠脉扩张,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有明显抗氧自由基作用,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加组织血氧供应,防止再灌注心肌损伤,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5-6]。临床研究表明,生脉注射液可预防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可双向调节血压,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7]。

本观察结果表明,在溶栓治疗同时配合生脉注射液治疗STEMI在减少临床心血管事件、缓解症状方面,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未发生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 38(8):675-683.

[2]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学会.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5):257.

[3]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93.

[4] Zhang Q, Zhang RY, Qiu JP, et al.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physician versus patient transfer for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Chin Med J(Engl),2008,121:485-491.

[5] 张作华,刘相如.生脉液与四逆汤对心肌基本生理特性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3):189.

[6] 陈可冀,李连达,翁维良,等.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1):1-2.

[7] 董延芳,庄红,周仪洁,等.生脉注射液对血压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9):753.

(收稿日期:2013-06-01,编辑:蔡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