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升动漫产业文化张力的策略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提升动漫产业文化张力的必要性和策略:一是日本动漫产业成功的原因分析,阐述日本动漫产业在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打造完整产业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二是中国动漫产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三是提升我国动漫产业文化张力的策略,借鉴日本动漫产业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动漫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促进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动漫产业;文化张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036-01
一、日本动漫产业成功的原因分析
日本的动漫文化基本上已经渗透在日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日本的大众文化,喜欢动漫的民众越来越多,随着广泛群众基础的建立,日本动漫产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日本,漫画书占据图书市场份额的1/3,动画片的票房收入占日本电影票房总收入的1/3,仅宫崎骏的《幽灵公主》的票房就超过了千亿日元。日本的动漫作品从以往的“机器猫”到如今的“海贼王”、“火影忍者”等都一直吸引着中国很多年轻人。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御宅族文化和Cosplay文化等,“御宅族”的动漫作品一登场就受到年轻人的热捧,它不仅仅是单纯面向儿童的动漫作品,更能够满足成年人的各种内心需求,它的兴起推动着“御宅族”文化的发展,也提升了日本动漫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力。
日本动漫除了其后期制作包装层面以及技术层面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日本动漫中蕴含的日本传统的民族文化,这些传统的民族文化彰显了日本动漫有别于欧美动漫的独特性,是日本动漫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功的关键因素。我国在发展动漫产业的过程中,也要将动漫文化与传统民族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动漫产业发展的根基,以动漫产业的文化张力提升动漫产业发展水平。
二、中国动漫产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
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能够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但是,目前中国动漫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与挑战,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漫产业仍未走出瓶颈发展期。究其原因,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受阻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优秀动漫创作的专业性人才,原创性不足。中国动漫产业缺乏专业性、高水平的动漫创作人才,再加上动漫教育水平偏低、原创性不足等原因,制约着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都设有动漫专业,但要培养一批高水平、成熟的动漫人才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二是在运作方式上,缺乏完整的动漫产业链,成熟的动漫作品及附加产品少,导致产业链断裂甚至缺失;三是中国动漫产业的市场发展机制不完善,品牌意识不强,版权概念缺失,盗版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三、提升我国动漫产业文化张力的策略
从日本动漫的发展中可以看出,日本的传统民族文化对于动漫产业以及整个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日本动漫作品大都贴近生活,容易引发人们情感方面的共鸣,并且寓教于乐,充分体现着动漫作品的人性关怀,这是促进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可以说,正是日本动漫文化中蕴含的民族文化促进了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中国动漫产业要在动漫选题与形象等方面凸显自己的文化特色,从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中获得发展的核心动力,形成动漫产业的文化资源。以中国较成功的动漫作品《大闹天宫》为例,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矛盾与斗争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猴王的斗争性格与无畏精神,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昏庸无能、专横残暴、飞扬跋扈的统治阶级,弘扬了一种浩然正气,凸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这是这部作品成功的文化支撑力。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除了要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之外,还需要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对动漫作品进行二次开发,增加作品的附加值,并适时开发相关衍生产品,如玩具、文具、电影、游戏等,形成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产业链。此外,还要创新和拓展动漫内容,避免在动漫作品中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根据儿童受众的特点,借鉴日本动漫作品在主体内涵、情节内容等方面的经验,增强动漫作品的吸引力;要不断拓展题材范围,使动漫作品的题材更加多样化;要加强形式上的创新,借鉴日本成功的经验,充分利用漫画的形式,培养本土漫画家,并解决漫画的出版体制问题,对动漫杂志的定位和动画制播体制进行调整,并积极运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发展动漫产业。
四、结语
从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可以看出,我国动漫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充分体现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及民族文化精神,要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创新和拓展动漫内容,不断拓展题材范围,加强形式上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水平,拓展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殷俊,孟育耀.提升动漫产业文化张力的策略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