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在化学学科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意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在化学学科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意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使学生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好奇心理,并将其引向具有真正的创新实践行动,应当成为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个切入点。

【关键词】质疑问难意识 课堂教学效率 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造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65-02

据报载,着名科学家杨振宇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的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的少得多。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杨振宇认为主要是因为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出问题;中国教育只注意解答问题,而不注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所以,杨振宇向中国科大少年班指出的第一条成功法则就是质疑。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深深地感知到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意识”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要有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得从基础教育着手,从娃娃抓起。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意识”是顺应当前新课标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随着新程标准如火如荼的实施,其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课程改革已成为转变学习方式的一场革命,学习已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意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分析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试题更注重联系实际,在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的同时,命题方式更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为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改变围绕教师、教材以及迷信权威的学习心态,凡事多问为什么,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求新求异,让他们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四、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意识”有利于教师智慧的开发利用。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始终是教育改革的热点,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使教育教学告别“功利时代”,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形成一种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形成一种宽松又有探索性的教学活动,形成一种促使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健康身体、求知欲、自信、自主、合作、一定思辩能力等。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把教师的聪明才智运用于化学教学实践。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意识”呢?在课堂实践研究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培养增进师生感情,多加鼓励,让学生敢于提问。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有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前提。学生有着无穷的想像力,充满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要学生自主学习,就要保护他们的这种可贵精神。消除孩子的心理负担,积极鼓励表扬。同时针对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修改指导。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用微笑、鼓励性语言,给予学生信任的目光,肯定、赞扬提问的勇气,积极评价提问的行为,适时地引导,沟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鼓励学生“放胆”, 大胆地提问。

二、激发学生巨大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问。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愿问”是学生的一种情感需求,对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来说,对学校、对老师、对课程均有极大的好奇心,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愿问”又是学生准备进入高中学习的一种动力,正确利用好这种动力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重每个第一次,例如:与学生接触的第一节课,关注学生的第一次质疑,认真做好解答第一次答疑本,认真做好与学生的第一次谈心,认真分析学生的第一次考试质量分析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坚持努力抓住教育的契机,学生的质疑能力会逐渐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强,教学效果就会好。

三、教给学生积极的质疑方法,使学生善问。

学生想问、敢问、好问,更应该会问、善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与善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注意提问的“言传身教”。其次,使学生明确在哪里寻找疑点。再次,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表达,使学生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进而达到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有思考价值。

总之,“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学生进入一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在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使学生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好奇心理,并将其引向具有真正的创新实践行动,应当成为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个切入点。要真正塑造创造型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提问,勇于解惑。

参考文献:

[1]《科学教育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阎金铎等,2004

[2]《课堂教育心理学》,【美】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

[3]《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陈爱著,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张军兰,1998.11,人民教育出版社

[5]《当代教育新理念》,孔锴,2005.1,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