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数学中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数学中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知识的掌握及积累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而如何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并能熟练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高级阶段。实现从初级阶段到达高级阶段的关键在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主要阐述数学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探究式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具体地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在本年段数学组的实践与探索有一年多了,下面笔者谈谈一些看法。

一、要明确探究式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的任务和关系

探究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我们必须明确: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操作过程

操作的基本思路是: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具体操作程序和要求,可分为四步进行。

1.激趣引题自学探究。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如果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但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就会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例如在上§13.1认识不等式这一课时,首先我以问题1导入:某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票少收1元。如果我班有27人要去此公园,应该怎样买票合算?像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简短导入,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进入自学探究阶段。

2.明理强化实践探究。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了解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代。

3.激励评价引深探究。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指路。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学习生活的一种乐趣。这一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

三、探究式学习存在的问题

1.探究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参与不主动。很多时候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很好活动。部分学生不能主动思考或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探究学习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选择探究的时机不恰当,导致探究效果不理想。探究式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探究学习,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探究的有效进行。

3.探究活动中缺乏平等的合作精神。在一些活动中,由于学生自我约束意识弱等本身的性格特点,难免会在探究交流中发生矛盾,出现争执,从而影响纪律。

4.引导探究的问题适当与否,也是影响探究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有时,教师引导的问题缺乏技巧和不够深入,致使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探究,因此探究问题的提出必须具有科学性。

5.较差或较沉默的班级中进行探究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这类班级常常探索气氛冷淡。

6.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技能还需进一步提高。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提高教学技能,发挥学生探究学习的最大潜能。

探究式学习正处于探索阶段,存在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在探究学习方式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希望教学同仁们能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吴炯圻,林培榕.数学思想方法[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2]胡炯涛.数学教学论[M].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

[3]关文信.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李求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