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开天地》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开天地》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材解读]

《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个专题,使学生第一次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体会巨人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的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传统文化的情感。《开天地》是一个创世纪神话,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然后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宇宙的神奇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过程及评析]

一.“神话”导入,整体感知

1、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2、课件显示神话故事图片,激发兴趣,进而引出课题《开天地》,板书课题。

3、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用一句完整通顺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课件显示生字新词,引导读准读好。

5、引导学生用上“创造”一词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发现课文的中心句——最后一个自然段。

[点评]

《语文课程课标》强调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所以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发现文章的中心句,对课文的中心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而三年级刚开始,字词教学仍应在课堂上好好落实。教学时,让学生积累词语,学以致用,巩固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

二.“创造”会意,直击重点

1、板书“创造”一词,质疑:为什么“创”字是立刀旁?从而引出“猛劈混沌一片”的描写。

2、课件显示相关语句,指导朗读,读好“抡起”、“猛劈”等词,读出力度。相机板书:开天辟地。

3、课件显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引导发现反义词,指导读出“轻”“重”的区别;引导发现近义词“缓缓”、“慢慢”,感悟天地分开的漫长历程,从而引导:“造”字的偏旁走之旁暗含历程漫长之意。

[点评]

俗语讲:“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创造”一词是文章中心句的中心词,而两字的偏旁又与开天地之巨斧和艰辛相契合,故而由字生义,顺势利导,直击文章重点。

三.模仿动作,入境感悟

1、课件显示第三自然段,填空形式强调之动作——头顶着天,脚踩着地。从而引导学生全体起立模仿之动作,体验之辛苦。

2、拓展延伸。教师引读:“一百年、一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过去了。”学生依次接读:“依然头顶着天,脚踩着地。”从而体悟到的坚持不懈。

3、随机采访“”(1、2、3),谈感受:“你感觉怎么样?如果你是,你心里怎么想?”体会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相机板书:顶天立地。引导学生把“顶天立地”这几个字端端正正地写在英雄的插图边上。

[点评]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体验总是针对于文本发生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教师重点创设了让学生当的情境,体验这位英雄顶天立地的辛苦和坚持,学生随着教师语言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情节的起伏而起伏,学生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顶天立地的形象一次比一次高大,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加深了神话与现实的联系。那顶天立地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坎上,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也被激发了出来。

四.想象拓展,积累语言

1、教师深情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闭目想象,然后交流:“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师生接读,感受语言之美。

3、课件显示身体变化后的画面,加深认识。

4、依据记忆填空,积累语言。

5、抓住段尾“……”延伸:张开你想象的翅膀,的其他身体部位又变作了什么?充分交流后,相机板书:化作万物。

[点评]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身上的其他部分还能变成什么?教师有效地抓住省略号这一语言信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同学说的手指变成了五指山;有的说的头发变成了长长的柳丝;还有的说的牙齿变成了坚硬的岩石……这些想象是多么富有创造性,多么富有人文性啊!这些想象是学生自己创造的,并不是强加给他们的,是他们对生活的积累,没有任何虚假的成分,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被激发了以后,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情感在这里释放出来。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欲望。

五.心语传递,升华情感

1、这就是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作万物的,面对这样一位坚持不懈的,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吗?引导学生写一张心语卡,班内交流。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连读三遍,依次重读“整个”“创造”“美丽”三个词,读出对的敬佩与赞扬。

[点评]

写一张“心语卡”既是一次小练笔,更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情感抒发、一吐为快的机会。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把对的感佩之情表达出来,进而深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与熏染。结尾一段的三次朗读,是为了进一步通过朗读抒发内心的情感,也是为了追求教学中一波三折、一咏三叹的效果。

六.作业自助餐

1、我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家人听。

2、我要找其它的神话故事读一读。推荐书籍《中外神话传说》。

[点评]

给孩子一个选择的空间,也就给了孩子一份轻松与愉悦。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总评)

课美如画!这是教者课堂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驻足在他的课堂里,那娓娓道来的神情、抑扬顿挫的语调、舒服悦耳的声音、激情机智的点拨、井然有序的组织会让你觉得——听课是一种莫大享受。

一.“授之以渔”,领略“有效”,感悟神话之美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达尔文也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是为了达到不用教的目的。教者用提纲挈领的方法,先让孩子找出全文的中心句——“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紧接着把这句话又浓缩为一个词——创造。结合“创”的造字意义,展开教学。所有的语言文字的学习都是塔的基座,他们共同托起了“创造”这一目标。所以,无论是开天辟地时“抡”的力量,还是顶天立地时天地的形成,乃至日月星辰、大地雨露变化的神奇,都让我们感受到美的震撼!

二.品词析句,落实“有效”,体验神话之美

一堂语文课,不管是讲究预设的美丽,还是追求生成的精彩,始终要牢记:语文姓“语”,要让情感交流和语言训练水融,引领学生走进文字背后,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落实有效的语感训练。这节课教者就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使学生不仅准确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更学会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混沌”一词,由猜词意再到联系上下文理解,由浅到深,层层深入,学生真切地感悟到了词语的内涵。再如“抡”字,通过做动作,让学生既感受到了的有力与神勇,又准确理解了词意,同时体会了作者遣词用句的精妙。又如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这段话中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体验神话之美丽。

三.朗读指导,创造“有效”,升华神话之美

有人说:“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文字是一道桥梁,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朗读,就是学生过桥梁的过程。通过朗读,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学生的朗读至关重要。因此,课程标准把朗读放在举足轻重的地位。这节课,教者摒弃繁琐分析,把大量功夫花在引导学生读书上,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言的含义和背后的深意,语言的精确和魅力,都是通过“读”来领悟、内化。让学生多种层次地读,有目的地读,从而读出了形象,读出了个性,读出了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