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构建科学、高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构建科学、高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如何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原则、构成与运行等方面论述如何构建科学高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质量保障体系原则 构成和运行

高职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发展的转型时期,如何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规范、高效、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一、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连续扩招,招生人数急剧增加,招引起了社会和教育界不少人士对教育质量的担心。原因有:(1)高校收费后的学校办学的过分市场行为;(2)教育资源不足,师资配备数量不足、结构失调、水平不高。(3)学生入学起点要求降低,生源质量差别增大; (4)教学过程和办学秩序受到冲击,新的教学及管理方式、方法没有及时确立;(5)受就业市场的冲击,就业竞争激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价值多元化取向难以适从。故此,高等教育的质量面临着多方面的严峻考验。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构筑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势在必行。

二、构建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要了解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原则,首先必须明确教育的性质。教育是一种服务业。世界贸易组织(WTO)服务贸易总协定将“教育服务”列入服务贸易范畴。“服务贸易总协定”第十三条规定:“除了由各国政府彻底资助的教学活动均属教育服务范畴。它覆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所有WTO成员国均有权参与教育服务竞争。因此,在建立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必须遵循服务业的相关原则:

(一)主动服务原则:学校的顾客是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合作办学者等。学校必须关注顾客的需求,将顾客的需求确定下来,并转化为学校的办学目标,给予实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理念要贯穿在办学的各个过程和环节中。

(二)过程控制原则:将学校的一切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过程模式图示如下:

增值(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输入 输出

资源(人、财、物、时间、信息、环境)

将学校的活动和资源划分成一个一个的“输入”、“输出”的过程中,过程的核心是增值。通过输入和输出后,没有增值的就是无效过程,这些过程应当去掉(活动停止,资源不投入),以达到有效和高效的目的。

每一个过程的输出就是下一个过程的输入,小过程连接起来完成一个大过程。

(三)系统管理原则: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四)基于事实的决策原则: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也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根椐客观事实不断变化的情况,调整我们的决策,方法。

(五)发展共赢原则:学校工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既培养学生,也培养员工;服务了社会,也发展了学校。对内对外既要竞争,又要合作,以实现双赢。

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

构建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根椐系统原则要明确四点:(1)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确定学校的质量目标;(2)确定完成质量目标所需要的组织框架;(3)设计具体的质量保障活动并作出分类;(4)明确规范保障体系各部门的关系。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

(一)质量评估与决策系统。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包括国家行政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估体系(宏观)、社会中介的评估体系(外部)、学校自身的评估体系(内部自我)三位一体各有侧重的评估标准体系。只有综合各方的评估并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才能逐渐构筑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大厦。

学校自身的评估体系主要任务有五项:确定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制定教学质量活动的政策和措施;协调学校各部门教学质量管理活动的关系;总结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活动的经验;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质量管理运行机制。

(二)质量监测与控制体系。

从系统控制理论角度来看, 只有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才能为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提供足够的能量,只有协调好教学及其支持系统的关系,才能使系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充分调动“ 教”与“ 学”两方面积极性, 才能使系统发挥最大的工作潜能, 只有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督导机制, 才能形成控制理论所称的“ 闭环控制”, 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由目标监控体系、教学过程监控体系、教学信息监控体系三个部分组成,它是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前馈监控、对教学过程的适时监控和教学信息反馈监控形成的一个完整的闭合系统。

1.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保障系统包括监控主体组织系统和反馈组织系统。监控主体组织系统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校长、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务处组成的校级组织, 以及由系、部和教研室组成的系(部)级组织; 反馈组织系统包括大学教学督导室、教学信息中心、学生助理、教务处网络热线。

2.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保障体系。

配套制度的建立对进一步保证监控主体行使职能, 实施有效监控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在实施质量监控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制度包括专业建设的立项制度、教师上讲台制度、必修课中高水平教材选用制度、学生辅导员制度、教学改革的配套管理文件等方面的“前馈监控相关制度”和网上选课制度、教师教学手册制度、教学检查与评价制度、教学院长例会制度、院级教学管理工作评估制度等“教学管理监控制度”, 以及教学督导制度、学校各级领导听课制度、惯例检查与随机抽查制度等构成的“适时监控制度”。

3.学校建设管理系统。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是学校建设,围绕专业建设,形成不同的子系统。主要包括:

(1)专业建设系统:确定专业是学校将顾客(学生、用人单位、社会)的需求,转化为学校办学目标的方式,是学校与社会对接的唯一接口。办学校就是办专业,专业定得准不准,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

(2)课程建设系统:专业靠课程支撑,课程体系建设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

(3)教学模式探索系统:高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教学模式的改革十分重要,必须以工学结合为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引导课程、内容和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中,应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这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必须进行探索,形成学校教学模式特色。

(4)实训基地建设系统:实验、实训、实习是教学模式改革的三个关键环节。教学模式要作到校内外结合、工学交替、订单培养、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都必须要有实训基地,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要形成系统。

(5)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系统: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凸显高职院校特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应在质量保证体系中,形成系统。

(6)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系统:组织内部成员的质量行为模式及由此体现出来的质量价值观念和质量价值规范。质量文化确定了师生员工价值取向,影响考核与评价方式。

四、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以系统分析为依据,以质量评价为导向,以基本建设为基础,以监测与控制为核心按系统原理进行。

1.建立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这一层由学院领导班子构成,这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最高层的监控单元。负责学校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办学的路线和办学方针、中长期规划的确定。分析外部评价标准与评估结论,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对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给与客观、公正、公平地评价,获取教学过程的信息。确立教学质量管理方案,确保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有计划、有组织、按步骤进行。

2.进行学校各类建设。

(1)专业建设。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由学校的专家和企业同行专家各一半组成。按照了解和确定社会需求――确定专业――制定方案――组织专家论证――修定方案――付诸实施(招生)的过程进行专业建设。如果招生成功,说明专业的选择是正确的。每所学校每年招生后,都要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对自己所设的专业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成功的经验,及时调整招生差的专业方向。

(2)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应该由专业带头人组织专业教研室(组)进行。专业确定以后,各专业方向设多少门课程,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专业骨干课、实操课设多少,学时学分如何分配。要与专业目标确定的岗位群相衔接。

学校在社会调研和参照同行的基础上,由专业教研室(组)提出方案,经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论证,特别要重视企业同行的专家意见,经修改定稿后实施。同时,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

(3)探索教学模式。由学院、系(部)、教研室(组)和全体任课教师组成系统,由学院出台鼓励政策,由系(部)牵头,组织各教研室(组)发动全体任课教师参加。教学模式改革必须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重点是引导课程、内容和方法改革。积极组织教师“说课”活动,实践新型教学模式与方法,如“行动教学法”。这是国际上高职教育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行动教学法的关键是“行”和“动”。行是教师要推行,在推行中,自已由不行变得行,由行变得更行。动是学生要动,学生身体要动(不是呆坐着听),脑子要动,把课堂交给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老师进行引导、指导、辅导,以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再逐步提高其学习能力。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技能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学生不动,什么技能也学不会。

3.监测与控制。

采用层级结合、上下贯通、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方式。

(1)纵向运行。由学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监控主体组成学校的监控组织, 以院系监控为主, 逐级负责, 分工协作。校级教学监控的运行,重点放在涉及面较广的课程和主要教学环节上, 并对全校整体教学状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系教学质量监控重点放在教学的具体环节和直接因素上, 教研室是院系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执行部门。

(2)横向运行。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施以不同层面、不同性质的监控。在教学过程的初始阶段, 针对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生源质量、师资水平、专业、课程等进行诊断性的监控, 以便了解情况、协调配合、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的进行中, 对教师的课堂授课质量、学生学习质量、教师教学研究能力、育人能力、师生关系、教风学风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形成性监控,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结束阶段, 对系部教学质量、师生教与学的质量、课程、专业、教学管理水平等进行系统的终结性监控, 并将监控结果与院校内部体制改革、重点学科建设、课程改革、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优秀教师评选、奖学金评选等各项工作密切联系起来。

(3)全员参与。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课程、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多因素组成的一个功能系统, 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学各因素的质量及其各因素相互作用的质量, 也就是说, 教学质量是通过教学各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创造出来的。因此, 教学质量的监控应全员参与,化被动监控为主动要求监控。对教学全过程各环节的监控上, 不仅要从单纯的课堂教学延伸到教学的其他环节, 而且还要从教学的主要要素延伸到教学的相关因素; 不仅要对各年级进行纵向的教学质量监控, 还要抓住各环节进行横向的质量监控。在监控方式上, 把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形成性监控与教学过程结束时的终结性监控结合起来, 以形成性监控为主, 确定合适的权重或比例, 从而使教学质量监控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使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各个环节都得到及时的监控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志宏.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改革 推动高职高专教育健康发展[A].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04.

[2] 李进.高职校企合作的思路与实践[A].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04.

[3] 王章豹.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与构建[A].中国高等教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