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学习方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教师要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地调整培养人才的方式,不断地探讨新的教育途径。在此,根据语文新教材的特点和目前的教育理念,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谈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一、自主学习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迫切弄清未知事物的心理,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心态,并将其转化为内在学习的“自我需要”。记得在教学《三袋麦子》一文时,刚上课,我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问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想听吗?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请同学们听完后说说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由于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学生学的兴致也比较高,当课文录音听完后很多同学举手回答问题,都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并且理解得相当准确。创设这个问题,虽简单,却犹如一粒“开心糖”,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文章的中心,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2.利用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创造机会
“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的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活动,是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主动、积极、愉快地去学习,从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极好地创造自主学习的动机。在上《做一片美的叶子》一课时,我采用由教师引导、设计,学生自主参与的形式。该文是一篇富含哲理的散文诗,语言清新、自然,深情地描绘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可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自身的体会来加强理解。可以这样导入——“理想”在词典上的解释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或是对未来的设想。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理想。今天请一位同学充当老师的角色来主持课堂,让在座的同学包括“我”在内都谈谈自己的理想。同学们看到老师和他们一样坐在讲台下,身心放松了许多,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轻松。这时,许多同学会要求老师也谈谈自己的理想。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适当补充、小结或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3.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维持动机
形式多样的教法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中学语文文章体裁较多,可以因文设计教法。①内容浅近、故事性强的可以采用表演式。②科学性较强的文章,如《石头书》、《维生素C的故事》等,则可让学生认真阅读,提前查找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补充,以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③想像力极为丰富的文章,教师可提出一些能够唤起学生丰富想像力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但合作学习应有节制,不能为合作而合作。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合作的形式应多样化、合理化。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1.主题要鲜明,目的要明确
主题鲜明,目的明确,这样,每个小组的成员都会期望自己的伙伴努力,自己也会加倍努力,小组成员之间会保持一种和谐的伙伴关系,从而在学习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样的合作学习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共同完成任务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要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选择一些具有合作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时,我们要让学生明确每次合作的时间限制,既要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活动,又要限制某些与话题无关的无休止的争吵。
3.合作的形式要得当
要根据语文学科具体学习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甚至家庭情况、社会背景及个人的性格、脾气等的差异来决定合作的形式,可由两个人组成小组,也可由四个人组成,或将一个班级分成较大的几个小组。如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背诵,最好的合作形式就是俩俩成组(即同桌成组),可相互检查,相互督促,共同完成;对于具有辩论性质的话题,可由四个人或更多的一些人组成一组,这样有利于问题的思考,有利于交流、表达并最终解决问题。
4.适当评价
合作学习一般不需要正规的测评,但适时适当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同学间的合作效率。可采用表扬法、分组记忆法、最佳成员评比法等等。这样,也有利于小组成员互相督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三、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应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社会和自身的学习生活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能促进学生发现和解决未发现和未解决的问题,最终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1.提出疑难问题或启动审美情感,激发兴趣
在教授科学知识性较强的文章如《石头书》时,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的:“同学们,文章的内容你们都弄懂了吗?文中川川与磊磊的疑问‘石头怎么能成为书呢?’也把老师弄糊涂了。人多力量大,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问题一出,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连老师都搞不清,真有意思!这样,学生会更进一步带着问题进行探究阅读。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相关资料,深入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思考研究、查阅资料,进而解决问题并最终形成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当发现通过学生思考还难以解决问题时,就要引导他们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深入思考研究,进而最终解决问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的学习方式应是有创新,也有继承。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接受学习。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接受性学习,其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技能,并不必然导致学习过程的枯燥与机械——也许在课文中有许多陈述性、事实性的知识运用接受性学习的方式更为有效。但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