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课上“质疑”是创新活动的基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课上“质疑”是创新活动的基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新活动基础,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学有所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才能主动地向未知领域进行新的探索。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是培养他们思维独立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由于受年龄、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受到很大的制约,所以对学生进行“质疑”的学习方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教学生“在什么地方质疑”、“怎样质疑”,引导他们掌握质疑的方法。

一、依据文章的题目质疑

每篇课文都有题目,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很多题目都能透发文章的中心,教学生依据题目质疑,就可以使学生不仅对文章的重点有个初步的了解,而且对文章的结构和作者思路有了初步的推测。那么,在学生看到文章的题目后应怎样质疑呢?教师要在不断的质疑活动中引导学生概括、归纳、总结方法。

比如“抓重点词法”、“扩展题目法”、“分解题目法”等,就是比较好的质疑方法。

1、用“抓重点词法”质疑

就是根据对题目的分析,把重点词语找出来,抓住重点词来质疑。如《草船借箭》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课题中的“借箭”一词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利用草船“借箭”,更加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能出众,可启发学生围绕“借箭”提出问题。结果,学生以此为线索提出了“谁向谁借、为什么借、怎样借、结果怎样”等问题,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就能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作者的思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2、用“扩展题目法”质疑

因为有很多文章的题目是一个词或一个词组,这时便可引导学生把题目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在扩展的过程中质疑。如《争吵》一课便是这样,读完课题后,教师引导学生:题目是一个词语,你可以把题目扩展开,使它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再质疑。于是,学生可以提出“谁和谁争吵、他们为什么争吵、他们在争吵过程中各是怎样做的、争吵的结果怎样”等问题。

3、用“分解题目法”质疑

这种方法常适用于完整句子做题目的文章。如《舍身炸暗堡》这个题目,经过分解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暗堡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炸暗堡?是怎样炸暗堡的?结果怎样?”

二、依据主要内容质疑

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对课文中所写的事提几个“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使学生对作者的思路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从而加深对中心思想的体会。如《登山》一课,学生初读课文之后,便知道了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两次走过那条危险的小路的事,引导学生就此进行质疑,便可提出“列宁为什么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为什么回来时还要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两次走有什么不同、列宁是怎么想的”等问题。

三、依据主要言行质疑

文章中人物的品质常常是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对人物所说的话、所做的事进行质疑,问几个“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怎样想的、这样说或做说明了什么”之类的问题,来一个刨根问底,就能对人物的思想品质有更深入的了解。

如《她是我的朋友》一文中描写阮恒将要献血时的动作是这样的:“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学生针对这句话可以提出下列问题:“为什么当时沉默?为什么只有一只小手举起来?为什么他的手颤抖?为什么把手举起来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加入到沉默的行列之中,不举手行不行?他举手后,医生让他献血了吗?他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当学生找到人物的主要言行之后,教师要适时帮助学生提出能更深刻地理解人物思想品质的问题。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质疑:

1、联系上下文质疑

比如上例中的两个问题“为什么当时沉默?他们举手后,医生让他献血了吗?”前者是联系上文第一段内容提出的;后者是联系下文第二段内容提出的。

2、通过比较质疑

可以通过两个人物相比提出问题,也可以通过一个人物的自我比较提问题。如:“为什么他把手举起来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这个问题就是通过对阮恒两次“举”的比较后提出来的。

3、要进行多方面思考后质疑

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如:“他不举手行不行?”这个问题就是从反面提出的。

这样,我们通过“教――扶――放”三部曲,使学生逐渐学会了在什么地方质疑,怎样质疑,使学生不仅得到了语文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受到了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而会不断经历学习探索的锻炼,学会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使自信心和成就感在自我学习中不断增强。